摘要:说实话,这种故事,放谁身上都难让人心里平静下来。有些人,看着命运没留后门给他,他硬是杀出一条血路。但你永远想不到,终究带不走的,是那颗自以为稳操胜券的心。一路高歌猛进,学历金光闪闪,照亮无数人,但风头过后,有些东西一塌到底还挺快。有人把他当榜样,有人只冷笑一句
说实话,这种故事,放谁身上都难让人心里平静下来。有些人,看着命运没留后门给他,他硬是杀出一条血路。但你永远想不到,终究带不走的,是那颗自以为稳操胜券的心。一路高歌猛进,学历金光闪闪,照亮无数人,但风头过后,有些东西一塌到底还挺快。有人把他当榜样,有人只冷笑一句“活该”。
事情闹大了,还是在最近。他主动去了相关部门,那种离开权力后的酸涩,估计谁都懂。手续很简单,就是北大官网无声撤下简历,好多人下意识明白,故事要变天了。倒回去翻查,2021年中央巡视组就打过招呼,说校企、医院各种风险高,他偏偏搅和在风口浪尖上,一步不让。
撑起名声的,不只是他那张“寒门贵子”的标签,还有北大的光环。从四川资阳出来的任羽中,小时候家境就是典型的清贫之家。1998年还拿下文科状元,进北大,成了资阳中学光荣榜上的明星。世人爱讲“苦孩子成大器”,他的经历,就是不少父母茶余饭后的谈资。
说真的,他也曾努力过。在北大四年,从头卷到尾,每年奖学金两次拿下创新奖,毕业后被直接保研留校。干过党委办公室的小秘书,笔杆子溜,说话带点分寸。政策研究室、人事部、宣传部,换着岗往上爬,一点点磨练,2024年终于成了副校长,还拿着督查、出版、信息化三块牌子,一时风头无两,被称作北大首个“80后”校领导。
这些年,他写文章还能挂在光明日报上,说什么“讲政治不是空话,要扣好第一粒扣子”。校内讲课,总是动员大家要“做老实人,明辨是非”。不少年轻干部拿他当标杆,觉得他这个人设杠杠的。
可画面转得飞快。出版社项目,他绕着走暗箱路线。信息化工程最后怎么着,自己人坐庄。动不动就几个亿流到不清楚底细的公司。背后,公司是影子,钱才是真正主角。招人才,传说搞的是定制通道,优先录谁给资源多的。有背景、有靠山,职称就能批,哪怕清华北大博士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关系户轻松进门。
其实这些猫腻在哪都不是秘密。外界早有风声,可有种沉默,谁都不说破。一部分原因,就是他的人设太稳定了。直到这阵子系统突然变化,风向不再朝着他吹。他主动投案了,大概是真的顶不住了。手里的权力,一旦摸到某个节点,不止是地位,也带来压力,夜里肯定很难安眠——真要“纸包不住火”,再能装也顶不住亮堂堂的太阳。
有网友唏嘘,说寒门出身,本就不易。也有人冷静表示,做了错事,地位高低都一样,德行配不上权力,再风光也是早晚的事。这类跌落的故事,从不会结束。读书提升人生,但如果后来不记得自己靠什么爬上来的,人的脚下迟早打滑。
至于这件事值不值得传播嘛,还真说不准。有点讽刺,又带几分现实感。也许你读到这里,已经在想着自己的看法了。有没有爆赞?随便吧。
来源:火龙果中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