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曾于1937年到访陕北苏区,采访了正准备奔赴抗日前线的中国工农红军。1944年,福尔曼作为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成员,深入延安与晋绥边区,亲身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迸发的磅礴力量。他惊叹道,共产党人“已经在中国创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在中国已证明了光武器还不是要紧的东西,精神更重要。这奋斗的精神与武器结合起来就是最大的力量。”
——哈里森·福尔曼
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曾于1937年到访陕北苏区,采访了正准备奔赴抗日前线的中国工农红军。1944年,福尔曼作为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成员,深入延安与晋绥边区,亲身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迸发的磅礴力量。他惊叹道,共产党人“已经在中国创造了一个奇迹——赢得了人民的尊敬与合作”。
“共产党人的硬骨头”
哈里森·福尔曼于1904年出生在美国威斯康星州。1930年大学毕业后,他以某航空公司代表的身份首次来华,但内心早已坚定投身新闻事业、成为一名记者的决心。
七七事变爆发前,福尔曼独自前往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红二方面军司令部驻地,采访了彭德怀、贺龙等红军将领。这期间,他拍摄到一张极具历史价值的珍贵照片:画面中三人并肩站立,竟仅有四条手臂。时任红二方面军总指挥的贺龙站在中间,脚穿布鞋,身上的制服略显不合身,却面带微笑望向远方,神情透着从容与坚定;画面左侧是时任红二军团第六师师长的贺炳炎,空荡荡的袖子掖在上衣口袋,却身姿挺拔如松,眼神锐利而坚毅;右侧是时任红六军团参谋长的彭绍辉,他抬起仅有的右臂,仿佛在说着什么,脸上的笑容豁达明朗。
1937年,贺龙(中)、贺炳炎(左一)、彭绍辉(右一)合影。照片拍摄后不久,红二方面军正式改编为八路军一二〇师,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哈里森·福尔曼拍摄)
福尔曼敏锐地观察到,在红军队伍里,有着不少因战斗负伤而致残的将领与战士,但他们的脸上从未浮现过半分颓丧与消沉,仿佛个人遭遇的不幸在坚定的信仰面前,都化作了不值一提的尘埃。支撑着他们强忍伤痛、继续奔赴沙场的,正是那份深入骨髓的顽强战斗意志,以及对“抗战必胜”的绝对信念。这份不屈不挠的精神,让“共产党人的硬骨头”这一形象,深深烙印在福尔曼的心底,也悄然埋下了一颗向往“红色中国”的种子。
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踏进红色的中国
1940年,福尔曼以《纽约时报》、英国《泰晤士报》和英国国家广播公司驻中国记者的身份,再次来到中国。彼时中国抗战已进入战略相持阶段,西方对中国的认知发生显著转变:中国战场凭借卓有成效的抵抗,成功阻滞了日军的侵略攻势,中国不再仅被视为战争的受害者,而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不可或缺的盟友。英、美等国领导层因此迫切希望深入了解中国抗战的真实全貌。
当时的重庆,街头巷尾充斥着国民党蓄意抹黑中国共产党的谣言;而在抗日根据地周边,国民党更集结了数十万兵力,对根据地实施严密封锁。福尔曼对此质疑:“这是一桩稀奇的事情。中国正在作着生死的抗战,以反抗致命的日本侵略。然而国民党的军队,却据说正用以封锁他们自己的人民,北方的中国共产党”。 1943年11月24日,在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例行记者招待会上,福尔曼率先提出赴延安采访的要求,其他外国记者随即响应。国民党中宣部就此呈请蒋介石核示,蒋作出“应从缓议”的批示。
1943年12月10日,国民党中宣部秘书室为转送蒋介石关于福尔曼请赴延安采访“应从缓议”的批复给国际宣传处的笺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最终,在美国的持续施压下,国民党政府被迫同意组建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前往延安参观访问。这是抗战时期,中外记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开展的唯一一次大规模集中采访活动。1944年5月31日,福尔曼跟随记者团进入陕甘宁边区。在八路军三五九旅旅长王震的陪同引导下,他实地考察了南泥湾的生产建设情况。对于八路军参与开展大生产运动,福尔曼感到十分新奇。他评价道:“生产运动不仅在老百姓中开展,部队也参与其中。这或许可以说是八路军的特色。据我所知,世界上还没有其他任何军队开展过如此大规模的生产活动,这毫无疑问也是促成军民间神奇合作的最重要因素。”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已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
1944年6月9日,福尔曼一行抵达延安,采访了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导人,先后参观了边区政府、《解放日报》报社、当地工厂、中央医院以及延安保育院等机构。考察期间,福尔曼格外关注民兵武装,目睹了军民携手在敌后以地道战、地雷战等游击战术英勇作战,其威力令他赞叹不已。福尔曼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已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220万民兵是华北和华中抗日根据地抗日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共产党武装起来的人民。在我看来,关于人民内心怎么看待共产党的问题,民兵作出了最概括的回答,因为武装起来的人民不可能会长期容忍一个不受欢迎的政府和一支强加的军队。这是举世公理。”
在晋绥边区,福尔曼亲历了八路军的战斗,他在报道中详细描述了前线见闻:“过去有人告诉我们,八路军不打仗,没有伤兵,没有俘虏,人民害怕八路军,恨八路军,今天这些谎话已被事实揭穿了。我看到了八路军在英勇作战,八路军有很多伤兵,有大批敌军的俘虏,人民热爱着八路军。”随军记录的日子里,福尔曼捕捉到“大娘给八路军送水”的暖心画面,看到“村民自发组成队伍,将伤员从前线抬往医院”的协作场景。他在文字中真挚袒露:“任何接触过八路军的人都不会怀疑,正是与人民的这种鱼水之情,才使得八路军在这场靠缴获或土造的武器进行的战斗中,坚持下来。”
大娘给八路军送水(哈里森·福尔曼拍摄)
村民自发组成队伍,将伤员从前线抬往医院(哈里森·福尔曼拍摄)
1945年,福尔曼返回美国后,迅速撰写了《来自红色中国的报告》(中译名《北行漫记》)。作为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成员的首部出版专著,该书不仅冲破了国民党长达数年的新闻封锁,更向全世界真实呈现了延安及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新面貌。
1945年出版的《来自红色中国的报告》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