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失控?马来西亚跨党派议员集体遇袭,Deepfake监管迫在眉睫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8 01:38 1

摘要:“这哪是针对我个人啊,分明是想毁我们的名声。”他这话没毛病,政治人物的名声多重要,被这么恶意抹黑,工作都得受影响。

柔佛Tebrau国会议员潘志文最近撞了个大霉,某天傍晚5点半,他收到一封邮件,点开后直接懵了。

里面藏着段色情视频,画面里人的脸清清楚楚是他的,但这事儿他压根没做过。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用AI深度伪造技术拼出来的,说白了就是有人故意用技术搞他。

潘志文没憋着,直接发了声明,说这肯定是AI搞的鬼,而且不是他一个人遭殃,好几个国会议员都被这么整了。

“这哪是针对我个人啊,分明是想毁我们的名声。”他这话没毛病,政治人物的名声多重要,被这么恶意抹黑,工作都得受影响。

老实讲,换谁碰到这种事都得气炸,潘志文说第二天就去报警,还找马来西亚通信与多媒体委员会(MCMC),同时催着政府赶紧立规矩,别让AI再被这么乱用。

本来潘志文以为自己是第一个倒霉的,结果一打听,通讯部长法赫米·法兹里比他还早收到类似邮件。

法赫米也没藏着,直接在社交媒体上说了这事儿,还强调政府绝不会放任有人用技术、用网络去威胁人、骗人。

更让人起疑的是,这些邮件查下来,源头可能是同一个邮箱地址,看来背后不是散兵游勇,是有人专门组织的,针对性也太强了,除了这俩人,还有好几位议员都没逃过。

PKR的Pandan国会议员拉菲齐·拉姆利、民主行动党的哥打京那巴鲁国会议员詹凤贤、土团党的TasekGelugor国会议员万赛夫,还有民政党的居林州议员黄家真,全被卷了进来。

跨党派都遭殃,这就不是简单的党派矛盾了,更像是有人想借AI技术给整个政治圈添堵,事儿一曝光,网上直接炸了锅。

网民们一边骂用技术搞事的人,一边也担心起来,现在AI都能这么造假了,政治人物的隐私和安全还咋保?说实话,我也觉得这事儿挺吓人的,技术本来是用来方便生活的,现在倒成了搞恶意攻击的工具,这跑偏跑得也太离谱了。

可能有人还不清楚,这“深度伪造”到底是啥?其实就是用AI算法,把人的脸、声音甚至动作合成到别的场景里,逼真度特别高,不仔细看根本分辨不出来。

这技术本身没坏心眼,影视圈做特效、游戏里做角色,都能用得上,可一旦落到坏人手里,就彻底变味了。

潘志文说得挺透彻,这种攻击不是冲他一个人来的,是想威慑整个政治群体。

现在“定向AI攻击”都快成趋势了,这对民主政治可不是好事,老百姓本来信的是议员们的真实表现,要是被伪造的视频骗了,对这些民选代表的信任度肯定会降,长此以往,整个政治生态都得受影响。

之前别的国家也出过类似的事,有个国家的议员就被AI伪造视频造谣,说他收了好处,结果差点影响了选举,最后查了半天才证明是假的。

你看,这技术要是用在关键节点上,造成的影响根本没法挽回。

法赫米部长也说,政府必须赶紧建防线,不管是立法律还是建制度,都得把这技术管起来,不然真等出了大问题,再补救就晚了。

有人可能觉得,这是政治人物的事,跟普通人没关系,但潘志文提醒得好,普通公民也可能被盯上。

现在AI技术越来越容易获取,要是坏人想搞事,随便找张普通人的照片,就能合成假视频、假声音,到时候造谣、毁名誉,甚至搞诈骗,都有可能。

之前就看到过新闻,有地方有人用AI伪造家人的声音,给老人打电话说自己出事了,要打钱,老人没防备就给转了。

你看,这技术要是不管住,普通人的隐私和财产安全都没保障。

现在警方和MCMC已经介入调查了,议员们也在准备正式报案,但光靠调查还不够,得从根上解决问题。

我觉得首先得搞技术防御,比如开发能识别深度伪造内容的工具,让平台能及时把假内容拦下来。

YouTube现在就有政策,AI生成的内容得标注清楚,咱们也可以学这个思路。

然后法律得跟上,欧盟有《数字服务法》管这个,美国也有《深度伪造责任法案》,马来西亚也该赶紧立专项法律,明确谁用AI搞恶意攻击,就得承担责任,平台要是没管好,也得担责。

还有就是得让大家多了解这技术,知道有这么个风险,别轻易被假内容骗了。

政治人物也可以跟技术专家合作,提前做好防护,比如定期检查有没有自己的伪造内容在传播。

说实话,技术发展快是好事,但不能让它变成“脱缰的野马”,得有规矩管着,才能让它往好的方向走。

总的来说,这起马来西亚议员遭AI攻击的事,就是个警钟。

它提醒我们,数字时代里,技术滥用的风险离每个人都不远。

不管是政府、企业还是普通人,都得重视起来,政府立好法,企业做好防护,咱们自己提高警惕,只有这样,才能不让AI变成破坏信任、伤害他人的工具。

毕竟技术是死的,人是活的,把规矩立在前头,才能让技术真正为大家服务。

来源:点尘看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