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交通管理的创新突破,总能为道路安全畅通注入强劲动力。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网络不断织密,车流密集、路段绵长的特点愈发凸显。传统路面巡逻 “视野窄、响应慢” 的短板逐渐成为管理难题。在此背景下,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二大队主动破局,以武大高速为试点,聚焦 “常巡管控
本报讯(通讯员:寇金铎 李牧子睿)交通管理的创新突破,总能为道路安全畅通注入强劲动力。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网络不断织密,车流密集、路段绵长的特点愈发凸显。传统路面巡逻 “视野窄、响应慢” 的短板逐渐成为管理难题。在此背景下,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二大队主动破局,以武大高速为试点,聚焦 “常巡管控、事故处置、施工监管、纠违执法、节日护畅” 五大核心场景,创新构建 “低空无人机 + 地面警力” 空地协同智慧巡控体系,将科技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高速公路管理开辟新路径。
高空 “天眼” 扫盲区,巡逻效率提 3 倍
凭借高空俯瞰的独特视角,无人机可自如穿越复杂地形,搭配智能调度平台实现多机协同,既能快速识别车流拥堵,通过远程喊话实时引导车辆有序通行,又能像 “精密检测仪” 般,精准捕捉路面坑槽、护栏破损等安全隐患。9 月 5 日早高峰,武大高速 K28 段因两辆车轻微剐蹭导致车流缓行,地面巡逻警车尚未抵达,无人机已通过智能调度平台发现异常,操作员立即开启高空喊话:“前方车辆请有序缓行,勿占用应急车道,民警徐超已赶赴现场”,同时将拥堵位置、车流密度等信息同步至地面警力,仅 12 分钟便疏导完毕。在武大高速,无人机每 2 小时按预设航线自动巡航,宛如 “全天候空中监控眼” 时刻守护道路。数据显示,其巡逻效率较传统警车巡逻提升 3 倍以上,曾经的管理 “死角” 如今处处可控,道路安全防线越筑越牢。
数据 “跑腿” 省时间,勘查提速超 7 成
“以前处理事故,得等民警到现场才能勘查,至少需要 20 分钟。现在无人机先到‘探路’,我们带着方案去处置,5 分钟就能完成勘查!” 谈及体系带来的变化,事故民警谢海兵警官深有感触。8 月 20 日 15 时,武大高速 K35 段发生货车侧翻事故,指挥室接到报警后,一键调度就近无人机,仅 3 分钟便飞抵现场,自动识别货车位置、车道标线等关键元素,实时回传高清画面,同时通过空中警示灯提醒后方来车减速避让,防范二次事故。地面民警根据无人机传回的现场数据,提前规划救援路线、准备救援设备,抵达后 5 分钟内完成现场勘查,比传统处置方式节省近 75% 的时间。从 “民警跑腿” 到 “数据跑路”,不仅为事故处理赢得宝贵时间,更减少了道路拥堵时长,让通行效率显著提升。
空中 “监工” 守安全,隐患整改零拖延
高速公路施工区域 “人车混行、风险交织”,传统监管易受施工围挡遮挡,存在 “看不全、管不细” 的问题。如今,无人机化身 “空中监工”,对施工现场展开全方位 “扫描式” 监管。9 月 10 日,武大高速 K31 段进行路面养护施工,无人机在巡航中发现,施工区域部分反光锥摆放不整齐,且有 1 名施工人员未按规定佩戴安全帽。指挥室立即将无人机拍摄的视频推送至中队领导,六中队中队长姬宏勇通过对讲机指令现场负责人:“立即调整反光锥位置,督促施工人员规范佩戴安全帽,整改后反馈画面”。仅 8 分钟,现场便完成整改,并通过无人机回传画面确认,实现 “发现即交办、交办即整改” 的闭环管理。镜头下,交通标志是否规范摆放、限速牌与导向标识是否清晰醒目、施工区与通行区隔离是否牢固,一目了然;施工人员反光衣穿戴、安全帽佩戴情况,机械设备周边是否设置警戒区,也难逃 “天眼” 监督,让施工期间的道路安全始终在线。
高空抓拍破侥幸,执法震慑再升级
应急车道被占、实线变道加塞这些高频违法行为,往往因 “取证难” 让违法者心存侥幸。如今,无人机化身 “空中执法官”,采用 “高空抓拍 + 平台上传” 模式,清晰记录违法全过程,证据直接接入 “武汉交警公众号随手拍” 渠道,让违法行为无所遁形。8 月 28 日,无人机在武大高速 K33-K34 段定点值守时,发现一辆黑色轿车持续占用应急车道行驶,操作员周天举立即启动抓拍功能,完整记录车辆违法时间、位置、车牌号等信息,同步上传至随手拍平台。为提升执法精准度,武大高速 K33-K34 段还专门建设临时停机坪,方便无人机定点值守、快速响应。下一步该系统将直接接入公安 “六合一” 平台,实现 “抓拍 - 审核 - 认定” 全流程合规化,让违法者 “侥幸心理” 彻底转变为 “敬畏之心”。
立体防控保畅通,“空中生力军” 显威力
每逢重大节日,高速公路车流 “井喷”,疏堵保畅压力陡增。此时,无人机体系便成为不可或缺的 “空中生力军”。今年开学季,武大高速迎来出行高峰,无人机通过全路段巡控构建 “一张图” 监测体系,实时掌握各路段车流密度:发现 K25 段车流饱和,立即将数据反馈至指挥室,指挥室吴甦调度地面警力在前方枢纽引导车辆分流;同时,无人机开启高音喇叭滚动播报:“前方 K25 段车流较大,请保持车距,谨慎驾驶”。期间,无人机还发现 1 辆私家车在服务区入口处临时停车,立即通过空中喊话驱离,避免车流 “倒灌”。这套 “空地协同” 的节日安保模式,成功将 “大流量” 转化为 “畅通行”。
自 2025 年 8 月试点启动以来,这套体系交出了亮眼 “成绩单”:累计完成巡逻任务 440 余次、一键定点巡飞 80 余次,成功驱离违停车辆 21 台次,及时发现路面散落物 7 次,整改施工安全隐患 12 处。“快发现、快处置、快联动” 的实战优势,让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焕新颜。
从破解 “巡不到、到得慢、处置难” 的痛点,到构建 “空中有监控、地面有联动、处置有闭环” 的治理新格局,武汉高速交警无人机智慧巡控体系的实践,全方位覆盖五大核心场景,无需大规模改造现有设施,却能让管理效能实现质的飞跃,彰显了 “科技赋能管理” 的强大力量。
来源:武汉交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