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池州:深耕“三促三融”提素能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9 10:30 1

摘要:“对疑难案件的定性有不同判断和理解,与侦查机关有不同的认识,该怎么办……集训营聚焦疑难案件定性、与侦查机关认知差异等实际问题,让我更懂如何用‘三个善于’指导办案,凝聚复杂案件办理‘最大公约数’。”近日,池州市贵池区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檀亚媛参加市检察院公诉

2025年9月16日《安徽法治报》头版

能力“节节高” 干劲“蹭蹭涨”

池州市检察院深耕“三促三融”提素能

本报记者 徐奥萍 通讯员 刘晨 王元

“对疑难案件的定性有不同判断和理解,与侦查机关有不同的认识,该怎么办……集训营聚焦疑难案件定性、与侦查机关认知差异等实际问题,让我更懂如何用‘三个善于’指导办案,凝聚复杂案件办理‘最大公约数’。”近日,池州市贵池区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檀亚媛参加市检察院公诉人集训营时坦言,这是她今年第三次参训,“很累,但特别锻炼人,期待下次再来。”

公诉人集训营的火热,正是池州市检察院持续开展“素质能力提升年”活动的生动缩影。如今,“当先锋、修内功、求极致”的理念,已在池州两级检察干警心中深深扎根。

池州市检察机关第六届公诉人业务竞赛笔试现场。

加强理论武装

促党建业务融得深

理论学习如何不枯燥、真落地?年初党员春训给出了答案:除专家授课外,机关党委特别组织两级检察院青年党员干警走进石台县矶滩乡洪墩村开展现场教学。看着村子发展前后对比图,干警们直观感受到,该村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选优村“两委”班子,实现了产业振兴与集体经济大幅增长,不禁感叹“党建对乡村振兴的推动力真强”。

鲜活的现场教学让理论不再抽象,干警们也找到了运用理论指导工作的方向。“控告申诉工作直面群众,我要以‘温暖控申’品牌结合‘六尺巷工作法’化解纠纷,每月开展‘理论实践大家谈’活动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市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部副主任查莉莉说。贵池区检察院经济犯罪检察部检察官朱智光表示,办理涉企刑事案件时,会严格区分“故意犯罪”与“过失违规”,避免“一刀切”追诉。石台县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检察官卢美龄则将“两山”理论牢记在心,以“蓝保石”生态检察品牌守护池州山水。

池州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干警在检察服务中心接访。

为让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池州市检察机关不断创新学习方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以“双随机”确定参会人员和发言者;组织检察官下沉基层,在办案一线检验学习成效;围绕热点案件开展“启发式交流”,拓宽思考维度。今年以来,九华山风景区检察院“红色领航检护名山”案例获评全省优秀党建业务融合案例,市检察院11名同志在七一表彰中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细化能力培养

促履职质效融得准

在业务条线,素质提升从未间断:每季度的公诉人集训、轮训,常态化“推门听庭”等举措都是刑检条线“展实力、带新兵”的重要抓手。

8月18日,刚入选全国检察教育培训师资库的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方艳来不及细细品味喜悦,便带着检察官助理来到东至县检察院,观摩一起盗窃罪支持起诉庭审。作为全省检察业务专家,她在庭后评议中,既肯定公诉人庭审表现、文书质量,也指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方主任的评议会,我们都争着参加!她点出优点让我们学,指出问题让我们讨论改进,是难得的学习机会。”东至县检察院检察官助理金晶说,通过观摩庭、评议会和以赛促学,自己的业务能力“蹭蹭涨”。

池州市检察院在东至县检察院开展推门听庭评议会。

4月23日至25日,市检察院第六届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打响,30名干警历经9小时笔试、答辩、论辩考验。“赛前比高三还拼,卷宗不离手、法条不离口,就盼着拿好成绩。”赛后,获“全市优秀公诉人”称号的青阳县检察院检察官章梦云回忆道。

此外,公益诉讼部门协助基层排查案件线索;案管部门开办“案管传学谈”邀请资深人员授课;综合部门中,政治部打造“杏花检声・月月讲”品牌,按“缺啥补啥、干啥补啥”原则,以“市院主讲堂+基层分讲堂”授课;办公室开展信息与公文写作竞赛,26名“笔杆子”比拼“以文辅政”能力;宣传教育科举办“榜样的力量”演讲,12名干警讲述典型事迹凝聚干劲。

池州市检察院举办全市检察机关检察信息与公文写作竞赛。

一系列举措结出硕果:市检察院《完善涉案财物处置法律监督机制研究》获最高检课题立项,干警撰写的案例获评省“法律实务典型案例”一等奖,青阳县检察院、贵池区检察院干警包揽省第十届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法治副校长微课比赛一、二等奖,青阳县检察院干警还荣获该项微课比赛全国优秀奖。

培树润检品牌

促品牌效能融得实

文化润检,更能激发干事“精气神”。池州市检察机关将“忠诚、为民、担当、公正、廉洁”的新时代检察精神融入品牌建设,以品牌涵养品格、推动工作。

推进“沐童”未检品牌建设过程中,干警走进直播间搭建“云端普法阵地”,用微课堂将法律知识转化为通俗语言,在未成年人心中播撒法治种子;升级“温暖控申”3.0版时,把听证会“搬”进社区院落,用“六尺巷”调解法化解邻里纠纷、损害赔偿等民生矛盾;打造“营在检池”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品牌时,成立“检小助”工作站,组建“涉外法治助企团”“知识产权助企团”,为企业提供精准法律服务。

市民在公交站牌观看法治微课堂视频。

在“益池山水”公益诉讼品牌引领下,干警联合环保、水利等部门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常态化巡查长江池州段。截至目前,通过办理公益诉讼案件,已督促治理恢复污染水源125570亩,挽回被损毁国有林地198.9亩,挽回各级集体林地中生态公益林167.24亩,修复耕地155.325亩,让该品牌成为守护长江岸线绿水青山的“检察名片”。

此外,青年干警主动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打造“池检清风”先锋品牌:杜绝“身边浪费”、学习“身边榜样”、严守网络言论边界……在“清风课堂”“廉洁沙龙”活动上,干警们结合案例剖析作风建设,分享廉洁感悟,还通过清风随笔、“三个规定”短视频,让廉洁理念入脑入心。

如今,“沐童”未检、“温暖控申”相继获评全省检察机关“优秀文化品牌”,“池检青锋”品牌获团市委推介,池州主城区公交站牌、居民楼电子屏循环播放干警录制的法治视频。“品牌引领下,大家干事劲头更足,‘奋起摘桃子’的担当更鲜明。”该市检察院机关党委副书记盛锦卫感慨道。

从理论根基到业务能力,再到职业品格,池州市检察院将队伍建设作为“强检之基”,贯穿干警成长全程。如今,池州检察干警破解难题有新思路、服务群众有真本领、办复杂案件敢攻坚、开展司法服务善求精——“素质能力提升年”正为他们注入持续奋进的强劲动能。

来源:安徽检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