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每当市场剧烈波动的时候,它们却又会突然神奇地出现,在国际资本博弈中纵横捭阖,如同定海神针般稳定全局,总能成功化解各种危机。
在前文中,我讲了明牌托市的国家队中央汇金的来头,在本文中,我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下与中央汇金同级别的外汇系国家队成员。
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浩瀚星图中,外汇系机构比中资机构更加神秘。几乎未见有媒体披露相关信息,它们几乎如隐形一般,似乎从未存在过。
但是,每当市场剧烈波动的时候,它们却又会突然神奇地出现,在国际资本博弈中纵横捭阖,如同定海神针般稳定全局,总能成功化解各种危机。
下面就让我根据它们留下的蛛丝马迹,拼凑出一个大概的全貌给大家吧!
一、救市铁拳背后的战略智慧
2023年第三季度,A股市场经历剧烈震荡之际,中央汇金单季度增持四大行超4.76亿股,投入资金逾20亿元。
这看起来似乎只是金融机构一次非常常规的操作而已。但其实不然,这次操作背后,暗含着非常精妙的布局。
中央汇金其实是在通过权重股来撬动市场信心,这次操作的杠杆效应最终撬动了近万亿流动性回归市场。
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操作手法,其实是比中央汇金成立还要早的外汇系机构经过三十年磨砺出的独门绝技,如今也被后辈中央汇金融会贯通了。
有人可能会奇怪:你称中央汇金为后辈,难道还有个前辈?没错,还真有,那就是华安投资!
回溯历史长河,1997年香港金融保卫战堪称外汇系国家队的经典战役。当时,负责操盘的是国家队的外汇系成员,即中央汇金的前辈华安投资。
华安投资对垒的就是当时不可一世、横扫整个东南亚的量子基金。当时,双方短兵相接,选择了在香港进行正面交锋,并展开最终决战。
华安投资通过精密的外汇市场操作,三天内将港币隔夜拆借利率从9%推高至300%,彻底击溃国际空头。
这场战役不仅守住了香港金融防线,更奠定了中国在全球资本市场的话语权基础。
二、中国外汇管理的“四朵金花”
实际上,华安投资并不是中国外汇国家队的全部,而只是其中之一。与它齐名的,还有华新、华欧和华美,合在一起,被称为国家外汇管理局(SAFE)的“四朵金花”。
但因为华安投资成立最早,而且参与过1997年的香港金融战,打得索罗斯落荒而逃,因此名气也最大。华安的全名叫“中国华安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6月2日,也就是香港回归前一个月。
成立华安投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建立离岸金融安全屏障,旨在通过市场化运作维护香港金融稳定,并为中国外汇储备全球化配置开辟通道。
但没想到的是,华安投资成立没多久,就参与了香港金融保卫战,并立下奇功。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按照欧美人的玩法打金融战,虽初出茅庐,却凯旋而归。
历史就这么有意思,这一次美国搞事情,背后的操盘手是他们的财长贝森特,而这个贝森特就是当年在香港折戟沉沙的索罗斯的门徒。
二十多年前师傅没赢,看来,二十多年后,这徒弟断然也没有赢的可能。想想看,1997年那会儿,中国外汇储备才1100亿美元,现在是啥量级?3.2万亿美元,多了近30倍。
也正是因为1997年那一仗打出了信心,让我们明白了金融国家队的重要性,因此衍生出了另外3家公司,华新、华欧、华美。
华安目前管理的资金规模为1.07万亿美元,占中国外汇储备总量的三分之一,其功能除了作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隐形舰队”之外,自成立至今27年来还持续在全球进行了战略资产布局。
比如,华安曾斥资30亿美元入股英国BP石油、法国道达尔等能源巨头,持有周期超17年。近年战略重心转向科技主权与绿色经济,加码投资中国半导体、新能源及东南亚数字基建,参投国产存储芯片领军企业等。
华安的运作高度隐秘,官网至今没有公开过LOGO,我们所能获知的投资细节,大多都是通过第三方披露的。
迄今为止,我能找到的资料中,关于华安的算是相对多的,另外的三朵金花,在国内媒体中几乎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遍了全网资料,勉强拼凑出了下面的信息,希望能帮你多少了解一下“她们”。
华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新加坡)投资公司的简称,是专注于东南亚及亚太市场的离岸投资平台,注册于新加坡,由外管局直接管理。
作为外汇储备多元化布局的关键枢纽,华新的核心职能是通过分散化投资策略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并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区域经济整合。
华新以“化整为零”为特色,单笔投资规模常控制在1亿美元左右,重点布局房地产、基础设施及新兴市场股权。
例如,其子公司“银杏树投资”(Ginkgo Tree Investment)于2009年在英国成立,主导了多项标志性交易,包括2012年以890万美元收购英国学生公寓开发商UPP Group 40%股权,以及参与竞购英国Bluewater购物中心等,累计在英国投资超16亿美元。
2023年后,华新逐步将重心转向东南亚数字经济,先后投资了印尼数据中心、越南智慧城市项目等,并与新加坡政府合作成立了一个10亿美元的专项基金,专门支持区域绿色能源转型。
华欧是外管局布局在欧洲市场的核心平台,注册于英属维尔京群岛,主体包括“银杏树投资”(Ginkgo Tree Investment)和“曼陀罗投资”(Beryl Datura)。
华欧的战略定位为对欧洲基础设施及能源领域进行长周期投资,以对冲地缘风险并保障中国海外资产安全。华欧的投资风格以“稳中求进”著称,偏好现金流稳定的公用事业项目。
2012年,曼陀罗联合摩根士丹利控股英国某水务公司,并参与西班牙天然气分销商Madrilena Red de Gas的收购;2015年,银杏树斥资2.2亿美元投资伦敦金融城写字楼,成为中资机构在欧洲商业地产的标志性布局。
近年来,华欧加速向新能源领域倾斜,2024年主导收购德国北海风电运维平台,并参股波兰光伏电站集群,形成覆盖欧洲清洁能源全产业链的投资网络。
华美则是外管局在北美市场的核心操盘手,前身为2013年设立的外管局纽约办公室,2014年升级为独立投资实体“瑰丽投资”(Rosewood Investments)。
华美的核心职能则是聚焦于美国及美洲地区的高流动性资产与另类投资,涵盖私募股权、房地产及科技初创企业。
华美以“精准狙击”闻名,常通过小规模股权渗透关键领域,如2016年参股硅谷人工智能芯片公司Graphcore,2022年投资波士顿生物医药独角兽Moderna的早期研发。
在房地产领域,华美主导了纽约曼哈顿哈德逊广场综合体5%股权的收购,并与黑石集团合作设立50亿美元物流地产基金。
2023年后,华美策略转向“技术主权”投资,重点布局量子计算、半导体设备等“卡脖子”领域,例如联合中投公司注资美国光刻机零部件供应商ASML的二级供应商,以间接保障国内产业链安全。
在中美关系还比较融洽的时候,这“四朵金花”在欧美进行了很多投资。据说在2008年的时候,它们还出手帮助美国度过了次贷危机。
但到了2015年之后,美国推行了“重返亚太”战略,中美关系开始慢慢走下坡路。我们即便有钱也难以买到很多海外的优质资产了,所以“四朵金花”的很多投资便开始逐渐向中国市场转移。
三、主权财富旗舰:中投公司
在中国的全球布局中,除了上面详细介绍过的“四朵金花”,还有一家是全球第二大规模的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
中投公司与外管局的“四朵金花”,可以说是中国在全球布局的“双子星”。
“四朵金花”属于外管局,而中投公司则归财政部管理。“四朵金花”延续了央行系的宏观审慎传统,而中投则继承了财政部的资源配置优势。
中投最有名的就是它的“4321”战略大布局。所谓的“4321”,是指40%配置公开市场、30%进行另类投资、20%投入私募股权、10%作为现金储备。
截至目前,中投旗下的丝路基金在“一带一路”沿线已落地的项目已经超过70个。其战略落子,从巴基斯坦的卡西姆电站,到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每个项目都精准嵌入国家战略。其独创的“联合舰队”模式,带动中资企业出海投资已超过300亿美元。
“四朵金花”还与中投公司一起,联手构建起了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最完备的跨境投融资体系。
华安投资通过香港、新加坡、伦敦、纽约四大枢纽,搭建起24小时不间断的交易网络;中投则依托62个境外分支机构,形成覆盖全球主要经济区的投资网络。
当某区域发生系统性风险时,据说两者联合的这个网络,可在72小时内调动千亿级流动性进行干预。
好,今天就介绍到这里吧,我担心再多说,这篇文章可能就发不出来了。
来源:古尔浪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