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开心爸爸发了篇文章《为啥孩子被吼完从来不“记仇”?知道真实原因后,您就不会再吼了》,看上去是说孩子并不是不记仇,而是他们更爱爸爸妈妈,所以才会对爸爸妈妈有更多的包容。但更多的还是想呼吁爸爸妈妈能够更加重视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尽量少的去吼孩子。
前几天开心爸爸发了篇文章《为啥孩子被吼完从来不“记仇”?知道真实原因后,您就不会再吼了》,看上去是说孩子并不是不记仇,而是他们更爱爸爸妈妈,所以才会对爸爸妈妈有更多的包容。但更多的还是想呼吁爸爸妈妈能够更加重视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尽量少的去吼孩子。
有位妈妈在下面回复,说很多时候并不是她想吼孩子,而是看着那个磨磨蹭蹭、随意顶嘴、乱发脾气、屡教不改的孩子,她忍了又忍,直到实在是忍不住了才吼了出来。
简简单单一句话,说出了很多爸爸妈妈的纠结:
孩子啊,你不吼的话,有时候真的是糟糕的不像样子,连最基本的东西都做不到。而吼得话,则是又让爸爸妈妈们后悔自责不已。
甚至还有爸爸妈妈说,为什么那么多人教我说要做一个情绪稳定的父母,要温柔的对待孩子,但就是没人教我,吼了孩子后,该做些什么来补救啊?
别着急,这不,开心爸爸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我们要明白一点,那就是绝大多数的吼孩子,是真的想让孩子变好,真的想让孩子改掉不好的习惯,而不是说在那里逞当父母的威风。
所以,吼孩子的爸爸妈妈,并不就一定是个糟糕的父母。
是人就会有情绪,爸爸妈妈也不例外
我们说有情绪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把情绪带出来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特别是对于爸爸妈妈们来说,在外是各种工作上的问题,以及各种各样的情绪。在内,则是各种家庭里面的问题,大事小事交织在一起,就算是神仙也得有几分脾气,何况是普普通通的爸爸妈妈了。
而有了脾气,不是在这里爆发就是在那里爆发,所以面对不听话的孩子,爸爸妈妈情绪失控吼了起来,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没必要太多余妖魔化这件事情。
爱之深责之切
至于为什么被吼的对象往往是孩子,答案其实也很简单。
那就是爱啊。
老话有云“爱之深责之切”,越是有着深厚的爱,越会希望对方变得更好,所以在孩子表现出不尽如人意的时候,爸爸妈妈才会情绪失控,才会大声的吼出来。
还有就是对孩子有着较高的期待,这也是为人父母的统一心愿,都希望孩子能够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享受好生活,一旦孩子表现得差强人意时,爸爸妈妈自然会产生失望的感觉,也才会吼出来。
“适当”的吼,并不会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影响
实际上,对于孩子来说,适当的吼根本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显示,孩子本身是有着很强的宽容能力的,就算是爸爸妈妈吼了他们,他们也不会真的记在心上,还是会和以前一样对待爸爸妈妈的。
当然,这需要爸爸妈妈在吼完他们之后,能够进行针对性的补救,从道理的讲述以及心情的表达等方面,让孩子能够知道自己为什么生气,为什么会吼他才行。
那么,说了这么多,对于爸爸妈妈们来说,吼完孩子到底该做些什么来补救呢?
自己先冷静下来
首先需要爸爸妈妈自己先冷静下来。
刚吼完孩子,情绪还处在失控的边缘,这时候其实干什么都有点不太合适,讲道理也讲得不是很清楚,而且语气不好孩子也不愿意听;继续发火,对孩子来说就是伤害了。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爸爸妈妈自己先冷静下来。
别再看着孩子了,往旁边走一走,到卫生间洗个脸,出去给自己倒杯水什么的,用别的事情把自己的情绪分散了后,才能心平气和的去做补救的事情。
和孩子说清楚自己当时的想法,而非笼统的道歉
然后要做的事情就是和孩子说清楚自己当时的想法,看到了孩子的什么行为,以及想到了什么样的后果等等。
比如因为孩子磨蹭而吼了他们之后,就可以和孩子表示“妈妈之所以会吼你,是因为看到你在那里一个字翻来覆去的写,还总是写不对,说明你不会或者根本就没重视这次的作业”,说清楚自己生气的点,并且说出孩子错误的地方,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之所以吼他,并不是不喜欢他,而是他做的有些不对,以及想让他变得更好。
这时候走心的沟通,远比笼统的道歉效果要好的多。
和孩子一起改正,并且约定好互相监督
知道了各自的问题所在,爸爸妈妈可以接着道歉“我不该那样说你的,确实是妈妈情绪不好”,或者就和孩子一起讨论各自的问题所在,爸爸妈妈呢是脾气有点不好,下次再生气也要好好地说,孩子呢,则是有点自主能力差,有点管不住自己,下次要在爸爸妈妈提醒的时候真的听进去,好好地认真的做才行。
可以的话还可以和孩子约定好互相监督,一起改正属于自己的不足之处。
通过这一套流程下来,吼叫对孩子的伤害可以化解到最小,并且能够把孩子的注意力从被爸爸妈妈吼了转移到自己怎么做才更好上面,也就达到了爸爸妈妈想要的教育效果。
虽然说事后的补救能够让孩子更加好受一些,受到的伤害更小一些,但不得不说,吼孩子这种教育方式还是应该越少出现越好,毕竟还有很多别的方式,效果比吼孩子要好,方式也比吼孩子要轻松。
那么,对于爸爸妈妈们来说,该如何做才能尽量减少吼孩子呢?
多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其实就是给自己一个情绪的缓冲时间。
比如在忍不住要吼孩子之前,先深呼吸几次,或者离开现场去外面转转或者洗个脸什么的,有了这个缓冲时间,当时恨不得吼出来的事情也就变得淡了很多。
比如可以告诉自己,孩子并不是不做,而是他们有时候真的做不到,越是惹得爸爸妈妈吼的时刻,越是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刻等等。
通过适当的自我控制,确实是能够帮助爸爸妈妈减少吼孩子的次数。
用约定好的惩罚来代替吼
其次就是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和孩子约定好做不到的后果,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对应措施,用双方都认可的惩罚来代替吼。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孩子自己也认可惩罚,对他们来说教育意义就更加强一些。
必要时可以换队友来教育
如果您实在是忍不住了,可以换队友来教育孩子。
我们常说,家庭教育中爸爸妈妈要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一个责骂了孩子另外一个就要从另外一个方面来弥补。
吼孩子的时候也是这样。
必要时刻可以换队友来教育,孩子也能避免被吼,爸爸妈妈自己也能够解放一下自己的情绪,能够用更加好的心态来面对孩子。
最后孩子做了错事需要改正,爸爸妈妈也一样。
吼孩子本身就是一件有错的事情,所以爸爸妈妈因此找到自己的不足,并且加以改正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当您又吼了孩子后,别那么焦虑了,孩子没那么脆弱,我们也没那么糟糕,完全可以用科学的方式来“善后”,用好的心态和孩子一起成长。
您有没有吼完孩子马上就后悔的经验?那您是怎么补救的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经验!
文:开心爸爸的日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来源:开心爸爸的日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