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在牡丹区沙土镇芦村片区的万亩蔬菜基地内,成片的甘蓝苗青翠欲滴,胡萝卜缨迎风摇曳,设施大棚在阳光下泛起银波。芦村种植大户李兴江正弯腰查看甘蓝长势,笑容写在脸上。“以前自己单干,摸不着门路,价格也上不去。如今跟着片区统一标准种植、统一品牌售卖,收入翻了一番!
近日,在牡丹区沙土镇芦村片区的万亩蔬菜基地内,成片的甘蓝苗青翠欲滴,胡萝卜缨迎风摇曳,设施大棚在阳光下泛起银波。芦村种植大户李兴江正弯腰查看甘蓝长势,笑容写在脸上。“以前自己单干,摸不着门路,价格也上不去。如今跟着片区统一标准种植、统一品牌售卖,收入翻了一番!”李兴江说。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从“产业单一”到“全链融合”,沙土镇以“跨村联建”模式破解乡村振兴中的组织碎片化、产业分散化难题,推动芦村、赵屯、南宋庄等村庄联手打造果蔬产业示范片区,走出了一条“组织联建、产业联动、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各村都有种植基础,但过去‘各扫门前雪’,规模小、品牌弱,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沙土镇党委书记刘保安坦言。2022年以来,镇党委审时度势,将地域相邻、产业相似的芦村等5个村组建为芦村片区,成立联合党组织,由镇党委选派干部担任负责人,各村党支部书记任委员,变“分散作战”为“协同攻坚”。
组织强了,如何转变群众观念?芦村片区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赴潍坊、寿光等地学习,亲眼见证“规模种植、品牌运营”的效益。“一看就服气了,人家一个大棚年收入顶我们十几亩地!”南宋庄村党支部书记王金磊说。回来后,片区迅速推进土地流转,整合零散地块,建了3万余亩标准化种植基地,推广生态种植、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聘请农技专家定期指导。
品质是基础,品牌是关键。芦村片区联合当地食品加工企业注册了“元宝麻麻”“了远”等品牌,对甘蓝、胡萝卜、芦笋等主打产品实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销售。“我们的绿色蔬菜有了‘身份证’,直接进超市、上电商,价格比散卖高20%以上!”牡丹区盛鑫源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袁来需说。
产业链能否延伸,关系着农业增值的空间。沙土镇是全市有名的“食品小镇”,拥有多家食品加工和物流企业。依托这一优势,芦村片区积极“延链强链”:引进冰韵冷链物流公司;与途胜食品合作发展预制菜加工,将胡萝卜、芦笋等加工成净菜出口日本、韩国;搭建电商直播基地,培育20余名本土主播,日均发货超万单。
“现在不再是单纯卖原料,而是种加销一体,多重收益。”刘保安说。片区已形成“种植培育—冷链仓储—精深加工—直播销售”的全产业链,培育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20多个,带动就业2000余人。
产业融合还打破了村与村之间的无形“壁垒”,片区内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资源要素畅通流动。“联建不是‘拉郎配’,而是发展共赢。”刘保安表示,今年将把“芦村模式”推广至更多片区,推动果蔬产业与乡村旅游、农耕文化深度融合,让“跨村联建”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菏泽日报 记者 李若生
来源:菏泽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