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为媒政策为翼 崂山区百果溪谷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片区绘就北宅最美“底色”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9 08:56 1

摘要:在崂山区北宅街道百果溪谷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片区,一本特殊的“幸福账本”正被用心书写。每一页都记录着花果的芬芳、政策的温度与百姓的笑容——从樱桃树下的增收故事,到咖啡香里的青春创业;从节庆活动的热闹场景,到品牌溢价带来的真金白银。这里以花果为媒、政策为翼,让乡

崂山区百果溪谷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片区。崂山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北宅当地美食特产。青报全媒体/观海新闻记者 栾丕炜 摄

早报9月18日讯 在崂山区北宅街道百果溪谷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片区,一本特殊的“幸福账本”正被用心书写。每一页都记录着花果的芬芳、政策的温度与百姓的笑容——从樱桃树下的增收故事,到咖啡香里的青春创业;从节庆活动的热闹场景,到品牌溢价带来的真金白银。这里以花果为媒、政策为翼,让乡村振兴的红利看得见、摸得着,真正转化为农民群众沉甸甸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政策打底

破解“丰产不丰收”难题

百果溪谷片区占地25.7平方公里,涵盖12个村庄、3430户、1.2万余人,是北宅街道在“五谷九峰”总体规划布局下,紧扣“青岛都市乡村生态新家园”定位,整合大崂樱桃谷与五里溪谷,构建“一轴携两心、两谷十二珠”的发展格局,打造集绿色生态与富民强村于一体的省级农文旅融合片区。

针对以往果农“果子种得好却卖不上价”的难题,崂山区农业农村局与北宅街道打出“技术+资金+渠道”的组合拳。崂山区农业农村局与高校合作,组织农技培训50余场,覆盖果农3000余人次,果实甜度平均提升2—3度,指导农户拓展藏红花、崂山仙菊等高附加值作物,开发樱桃果酒、果脯,复原唐代“状元樱桃酪”及“状元樱桃宴”,形成“四季有收”的多元化收益模式;打造“大北小宅”文创IP,举办“云端樱桃节”,在上海等地开展推介活动,推动“北宅樱桃”入选“青岛优品”认证名录。

如今,崂山仙菊炙菊茶、白舞茸酒、茶树花油化妆品等深加工产品相继落地,产业链不断延伸,附加值显著提升。

绘就“绿水青山”宜居画卷

作为“中国樱桃之乡”,北宅街道以节庆为引擎,激活乡村活力。青岛樱桃花节、北宅樱桃节影响力不断扩大。“无人机灯光秀”“樱桃盲盒”等新玩法,吸引年轻群体关注,传统农业焕发新活力。节庆效应持续放大,形成“办一次节、活一片村、富一方人”的良性循环。2025年第三十届北宅樱桃节再掀热潮,农家乐、民宿、土特产销售全面升温,乡村“烟火气”正转化为群众“钱袋子”。

百果溪谷片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片区以生态保护为笔、环境整治为墨,推进“路畅水清、村美人和”的和美乡村建设。

片区创新推行“一二三四五”工作法和“4+3+3”垃圾分类模式,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污水治理率、卫生厕所普及率、乡村道路硬化率“四个100%”。片区公交线网全覆盖,新建5处生态停车场,新增1000个车位,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村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正朝着城乡融合共创的“都市乡村”迈进。

活力创业

特色产品里的“增值账”

借助靶向引进人才、乡村振兴带头人等人才激励政策,北宅街道“村咖经济”成为亮点。引入印尼火船咖啡集团,打造“鲁滇咖啡产业协作示范点”,15家由青年人才开设的特色咖啡馆在北宅街道落地生根。同步推动“村咖+民宿+露营+特色园区”融合发展,构建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近百家咖啡馆齐聚北宅街道。

从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北宅好品”专柜,到直播带货订单不断;从地铁广告到全国展会,“北宅红”“北宅好品”等区域公用品牌统一标准、包装与营销,打通“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樱桃啤酒、仙菊茶走进城市家庭,品牌赋能让“土特产”身价倍增。2024年,“北宅樱桃”入选“青岛优品”,真正实现“好产品好价格”。

党建统领

让农民深度融入产业链

片区深化党建统领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成立党建联盟5家,建立人才库、项目库、资源库等,推动“乡村公共资源+强村共富公司”模式落地,已成立强村共富公司13家。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营、村集体入股、农户参与”机制,让农民深度融入产业链:创新性成立青岛大崂樱桃谷文旅管理有限公司运营大崂樱桃谷;三树新村“林果+菌菇”立体种植项目,仿野生食用菌效益超预期;引入青岛农业大学团队,培育高端西红柿,预计亩产值达15万元。

(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姜丹宁)

来源:青岛早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