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岁驻村书记累死岗位,引发驻村管理人性化科学化的思考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8 18:55 2

摘要:9月8日凌晨4时,43岁的周口广播电视台驻村第一书记周宪飞,因长期劳累9月8日凌晨4时,43岁的周口广播电视台驻村第一书记周宪飞,因长期劳累突发脑干出血,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9月8日凌晨4时,43岁的周口广播电视台驻村第一书记周宪飞,因长期劳累9月8日凌晨4时,43岁的周口广播电视台驻村第一书记周宪飞,因长期劳累突发脑干出血,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周宪飞书记的猝然离世,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沉重损失,更成为审视基层驻村管理在体检程序、职责分工、安全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应该吸取的教训。

一、健康筛查不能“缺项”

根据《驻村干部健康保障管理办法》,轮换驻村干部需通过包含心脑血管、肝肾功能的专项体检,合格后方可派驻。但周宪飞长期患有高血压且出现头晕症状,却仍被派驻,暴露出健康筛查的漏洞:部分地区体检仅覆盖血常规、心电图等基础项目,对脑干出血等高风险疾病缺乏针对性筛查。例如,某地驻村干部体检中,83%未包含脑部CT,导致潜在风险被忽视。同时,体检后未建立动态健康档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缺乏用药指导与复诊提醒。

当然,这里也可能存在基层单位为完成派驻任务,降低健康标准或个人隐瞒健康状况问题,导致“带病上岗”成为常态。

二、职责分工不能“越位”

周宪飞生前同时承担招商引资、矛盾调解、防疫值守等12项任务,其它地方同样存在类似这种“越位”的工作模式,根源在于:固然有部分村干部文化水平低、政策理解差,难以独立处理复杂事务,还在于,个别村干部自从有了工作队,就除了管钱管有利的事,费力不讨好的工作就一推六二五给了驻村工作队。特别是某些地方县乡镇地方政府将招商引资、信访维稳等行政指标强压给驻村队,而村干部考核仍以“坐班”为主,形成拼精力的工作模式。

三、安全保障不能“短板”:

驻村干部因交通意外、疾病突发、遇害等死亡案时有发生,暴露安全保障存在短板。

周宪飞连续3年未休年假,日均工作14小时,很明显,这种连轴转的工作模式,缺乏人性化和科学性,更别说安全保障问题。

长期高强度工作,高压力,会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高发,但据网络资料,87%的驻村干部未接受过心理辅导。

周宪飞的悲剧警示我们,驻村管理不能仅靠“个人奉献”的道德感召,而需构建“健康筛查-职责分工-安全保障”的全链条制度体系。唯有将“人性化”融入管理细节,将“科学化”贯穿执行全程,才能避免驻村干部“累死”在岗位的恶性事件以后会有发生。

来源:风闻论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