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生,我喉咙里像卡了团棉花,咽不下又吐不出,持续半年了。”52岁的张先生在诊室里眉头紧锁,他尝试过润喉糖、消炎药,甚至偏方,但异物感始终如影随形。直到电子喉镜下发现梨状窝处一个直径约1厘米的肿物,病理活检确诊为下咽癌早期。这个案例并非个例——咽喉异物感,可能
“医生,我喉咙里像卡了团棉花,咽不下又吐不出,持续半年了。”52岁的张先生在诊室里眉头紧锁,他尝试过润喉糖、消炎药,甚至偏方,但异物感始终如影随形。直到电子喉镜下发现梨状窝处一个直径约1厘米的肿物,病理活检确诊为下咽癌早期。这个案例并非个例——咽喉异物感,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咽喉异物感并非独立疾病,而是多种病理状态或功能异常的共同表现。根据临床统计,其病因可归纳为以下五大类:
炎症性病变:最常见却易被忽视
慢性咽炎是首要诱因,长期吸烟、空气污染或过度用嗓会导致咽部黏膜慢性充血,表现为咽干、咽痒伴异物感。数据显示,约60%-80%的急性咽炎患者会出现咽喉异物感。此外,扁桃体结石(食物残渣钙化形成)也会引发持续性异物感,常伴随口臭,需通过喉镜清理或扁桃体切除解决。
反流性咽喉炎:胃酸“烧”出来的隐患
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中,约50%-70%会合并咽喉异物感。胃酸反流至咽喉部,会灼伤黏膜,导致烧心、晨起声嘶等症状。一位45岁女性患者因长期反酸、异物感就诊,24小时喉咽pH监测确诊为反流性咽喉炎,经8周抑酸治疗(奥美拉唑+生活方式调整)后症状完全缓解。
肿瘤性病变:早期隐匿的“杀手”
咽喉部肿瘤(如喉癌、下咽癌)早期常以异物感为首发症状,伴随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或痰中带血。一位51岁男性患者因“咽痛1个月、吞咽困难”就诊,喉镜发现下咽部肿块,术后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专家强调:长期吸烟饮酒者、有肿瘤家族史者,若异物感持续超过2周,必须进行喉镜筛查。
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甲状腺的“连锁反应”
甲状腺肿大或结节可能压迫气管、食管,导致吞咽异物感。一位38岁女性患者因颈部肿块和咽喉压迫感就诊,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排除恶性后,通过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缩小结节。
功能性障碍:心理因素的“躯体化”
癔球症(功能性咽喉异感症)患者检查无器质性病变,但持续感觉咽喉堵塞,可能与焦虑、抑郁相关。通过心理疏导、谷维素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后,症状可显著改善。
出现以上情况,需立即就医!第二步:精准检查,避免漏诊电子喉镜:高清成像可发现隐蔽部位(如梨状窝、会厌谷)的微小病变,儿童也可使用柔软镜体减少刺激。24小时喉咽pH监测:诊断反流性咽喉炎的“金标准”,可量化胃酸反流频率。甲状腺超声+功能检查:评估甲状腺大小、结构及激素水平。第三步:对因治疗,拒绝“一刀切”炎症性病变:复方硼砂含漱液清洁口腔,银黄含片缓解症状,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反流性疾病:抑酸药(如奥美拉唑)需餐前30分钟服用,疗程≥8周;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减少咖啡、巧克力摄入。肿瘤性病变:早期喉癌可通过激光手术或放疗保留发声功能,晚期需联合化疗。功能性障碍:认知行为治疗联合抗焦虑药物(如帕罗西汀),配合深呼吸训练缓解紧张情绪。
来源:徐孟医生疼痛工作室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