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玛曲县城关九年制学校以红色教育传承红色文化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8 17:45 3

摘要:今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玛曲县城关九年制学校以“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通过阵地建设、活动开展、家校联动等多种形式,将红色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将全年红色教育活动与九月主题活动深度融合,让爱国主义精神和

今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玛曲县城关九年制学校以“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通过阵地建设、活动开展、家校联动等多种形式,将红色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将全年红色教育活动与九月主题活动深度融合,让爱国主义精神和抗战精神在校园内外落地生根。

构建全年浸润的红色教育场域,立足校园主阵地,形成“处处有课堂,时时受教育”的育人环境。在德育课堂主阵地,教师们将抗战历史与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各学科教学。历史课上,通过“时间轴+典型战役”还原抗战历程;道德与法治课聚焦“家国情怀”,引导学生从抗战英雄的抉择中感悟责任与担当。校园文化阵地中,“红色文化长廊”以“抗战烽火”“英雄群像”“家乡红色记忆”为板块,用图文、老物件复刻等形式展现历史节点与本地红色故事。红色教育基地研学活动实现常态化开展。学校通过组织师生前往县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扫活动,学生代表讲述烈士事迹,党员教师重温入党誓词,团员和少先队员重温入团入队誓词等,以献鲜花、诵祝词等方式表达对先烈的崇敬,让红色基因在民族文化表达中传承。

打造多维互动的红色教育矩阵,让信仰之声处处传。邀请县委党校讲师、退役军人走进校园讲述红色故事;组织开展红领巾红色宣讲活动,利用课间为同学讲述《王二小》《鸡毛信》等经典故事,用同龄人能理解的语言传递英雄精神。学校还每周推送一期红色故事音频,由师生共同录制,教师阐释历史背景、学生演绎英雄对话。《玛曲草原上英雄往事》等结合本地历史的音频作品,搭配老照片与手绘插画,让红色故事听得见、看得见。组织三至八年级师生到玛曲县宣侠父纪念馆参观学习,选拔培训“红色小小讲解员”,用藏汉双语为参观者讲解宣侠父的英雄事迹。展览现场设置的“抗战知识问答墙”,通过扫码答题的互动形式,让师生在参与中深化对历史的认知。精选《百团大战》《血战台儿庄》《我和我的祖国》等多部影片进行展映。播放前,邀请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扎西爷爷用双语讲述战争年代的艰苦岁月,帮助师生更好地理解影片背景。并组织开展“观红色影片,谈爱国感悟”主题讨论,让学生们围绕“如果我生活在抗战年代”等话题进行深入讨论,将优秀观后感在“展示墙”展出,形成“观影-思辨-输出”的完整教育闭环。结合教师节与抗战胜利纪念,举办“峥嵘岁月・感恩有您”文艺演出,演出中还特别设置了“教师抗战故事分享”环节,老教师讲述祖辈参与抗战的经历,将尊师重教与爱国情怀有机融合。“开学第一课”期间,各班级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强国复兴有我”主题班会。班主任通过短视频《抗战中的少年》导入,组织学生分享假期搜集的红色故事,开展“给抗战英雄写一封信”活动,让孩子们用稚嫩文字表达敬意。举办教师节升旗仪式,学生代表国旗下演讲活动,将尊师重教与爱国精神自然融合,让升旗仪式成为生动的爱国主义课堂。开展“小手拉大手・红色故事进家庭”活动,学生将校园里听到的红色故事讲给家长听,带动家庭开展“家庭红色夜谈”,形成“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良好效应。

从清明祭扫到九月主题活动,从校园阵地到家庭社区,玛曲县城九校通过多元化、常态化的红色教育实践,让爱国主义精神和抗战精神融入师生日常学习生活,在藏汉双语的表达与民族文化的浸润中,实现红色基因的代际传递,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持久的青春活力。

供稿:玛曲县宣传部

来源:用户742866174407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