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0日,云南某拍戏现场。“嘎子哥”谢孟伟身着人民警察制式服装,肩章臂章一应俱全,正在网络直播间卖力推销一款充电宝与随身WiFi二合一的电子产品。
9月10日,云南某拍戏现场。“嘎子哥”谢孟伟身着人民警察制式服装,肩章臂章一应俱全,正在网络直播间卖力推销一款充电宝与随身WiFi二合一的电子产品。
直播画面显示,谢孟伟虽然未佩戴警号与胸徽,但警服肩章和臂章清晰可见。他在视频中提到自己正在云南拍戏现场,却利用拍戏间隙穿着戏服进行直播带货。
这番操作迅速引发网友质疑。李先生当即向云南警方报警,认为“嘎子哥”的行为违反了《人民警察制式服装及其标志管理规定》。
该规定第十一条明确要求:影视制作单位和文艺团体因拍摄、演出需要,使用人民警察制式服装及其标志的,应当报省级公安机关批准,并严格保管。非拍摄、演出时不得使用。
面对舆论压力,谢孟伟于9月13日下午通过社交账号发布了道歉声明。他解释称,直播中所穿警服是“剧组拍摄专用戏服”,并表示“不应该穿着此类服装分享相关视频和直播”。
网友们对这份道歉并不完全买账。有人质疑:“他咋不穿保安服带货呢?”还有人指出:“作为公众人物必须时刻警惕自己的行为。”
“嘎子哥”谢孟伟事件并非个例。直播带货行业中,存在着大量“擦边球”行为和数据造假现象。
黑龙江的陶先生花了5万元坑位费加20%销售分成,请一位千万粉丝主播“内蒙老狗”带货进口啤酒。结果直播后仅成交1单,造成了九千箱啤酒积压仓库。
河南商丘的薛先生也有类似遭遇。同是那位千万粉丝网红,承诺能卖出2万双鞋子,要求薛先生备好现货。结果直播结束后,实际销量只有58双,不足承诺量的0.3%。
不仅网红带货频频“翻车”,明星艺人同样难以幸免。
某直播代运营平台高层透露,花10万元坑位费找杨坤带货,只卖出了18348元销售额。
花10万元坑位费找黄圣依直播,结果只卖出去了5个杯子,销售额仅仅695元。
安徽一家公司为能参与演员杜旭东的直播带货活动,在缴纳了3.3万元坑位费后,最终只卖出64.9元。
这些事件暴露了部分主播为牟利,夸大宣传、数据注水的问题。
随着这类事件增多,直播行业的“数据整容术”也逐渐浮出水面。
有商家录屏取证发现,同一IP地址在反复下单99件后,立即退款的刷单记录。
某些主播主页的异常数据也很能说明问题——粉丝量达到千万级,作品却仅仅只有9个。业内专业人士指出,这种“头重脚轻”的账号结构,很可能是通过僵尸粉堆砌的“数据泡沫”。
当商家试图维权时,却常常陷入困境。
陶先生发现,签约主体天娇文化传媒经查无工商登记,主播团队以“仅收站台费”为由推诿责任。这种“金蝉脱壳”的套路与2021年上海华溪公司的事件如出一辙。
当时法院虽判决传媒公司退还49985元服务费(实际成交36元),但涉事公司早已通过法人变更逃避责任。类似的维权困局屡见不鲜,许多商家血本无归。
市场监管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2315接收直播带货投诉举报40.2万件,同比增长19.3%。其中,短视频类直播的投诉举报更是飙升到了48.8%。
我国电子商务法明确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也明确规定不得虚构或者篡改交易、关注度、浏览量、点赞量等数据流量造假。
直播带货的江湖从未平静。从数据造假到服装道具违规,从价格欺诈到售后推诿,一个个擦边球被抛出。商家们不得不从“迷信流量”转向“深耕价值”。
来源:一个人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