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9年12月12日,六架日机飞临奉化溪口,以蒋家故居丰镐房和武岭文昌阁别墅为目标,进行了狂轰滥炸,一时间墙倒屋坍,硝烟弥漫。
1939年12月12日,六架日机飞临奉化溪口,以蒋家故居丰镐房和武岭文昌阁别墅为目标,进行了狂轰滥炸,一时间墙倒屋坍,硝烟弥漫。
最终,蒋介石外甥宋涨生等六人当场罹难,还有多人受伤。而蒋经国母亲毛福梅也不幸离世,于是当地负责人立即紧急电告在赣州的蒋经国。
可以说闻讯噩耗后,蒋经国犹如五雷轰顶,他迅速驱车日夜兼程赶回溪口。车到丰镐房前尚未停稳,便泪流满面,跌跌绊绊扑向母亲的遗体号啕大哭。
将毛福梅遗体入殓后,蒋经国就葬母于摩诃殿前侧的养松园,并写下“以血洗血”四字刻石,立于毛福梅罹难之地,然后,他又返回赣州继续工作。
那一天,一位小学教师在课堂上询问蒋经国长子蒋孝文:“你父亲是做什么的?”这位长着混血面孔的少年立刻挺直腰杆,牛皮哄哄地回答:“爸爸是赣州的父母官!”
没错,蒋经国主政赣南六年,他确实是当地老百姓的父母官,并且还被誉为“蒋青天”。
那是在9个月前,也就是1939年3月,蒋经国携妻儿抵达了赣州。
其实那个时候,毛福梅曾随儿子一家在赣南住过几天。但由于蒋经国新官上任非常忙碌,便没有时间陪伴母亲。而毛福梅感到无聊,就要求蒋经国送她回乡。
后来,蒋经国多次要接毛福梅赴赣团聚,但毛福梅不愿离开丰镐房。
最后一次,蒋经国夫妇带着儿子一起跪在毛福梅膝前,央求她赴赣,毛福梅只好答应儿子的请求。
然而,就在她定好起程日期、收拾行装时,乡亲们听到消息,纷纷来到丰镐房。由于毛福梅多年来贤德行善,关心乡人疾苦,深得乡人敬重,所以乡亲们跪在丰镐房内外,恳求毛福梅不要离乡。
就这样,毛福梅被乡亲们的深情所感动,决定留在溪口,但谁知居然最终遇了难。
彼时,赣州这座千年古城也正深陷历史漩涡之中。作为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赣南曾是国共拉锯的主战场;作为江西最贫困的地区,这里烟赌娼泛滥、土匪横行,被时人称为“化外之地”。
而蒋介石之所以将儿子派往此处,既是希望他能积累政治资本,也是试图借助儿子留学归来的“红色经历”,在国共博弈中占据主动 。
蒋经国不干则已,一干确实惊人,并且实施了铁碗手段。
首先,他邀请赣州各县人士举行座谈会,在会上提出了“推行新政治,建设新赣南”的口号,说要做到“人人有工做,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屋住,人人有书读”。
其次,他亲自带队化装成卖馄饨的小贩,突袭广东某中将军长开设的赌场,并且在章江码头当众焚毁十九箱烟土,火光映红了赣江水面。
最终,这些雷霆之击,让昔日烟馆林立的南市街,变成了书声琅琅的正气小学。
尤其在社会改革方面,蒋经国更是大刀阔斧,他建立“中华儿童新村”,收容1000多名战争孤儿,让他们在配有医院、体育馆的校园里学习民主自治。
甚至他还取消36种苛捐杂税,创办工业合作社,让生产的牙刷、毛巾源源不断送往抗日前线。
据美国记者艾特金森1943年到访后惊叹:“赣州是中国最现代化、最干净的城市,这里的工厂数量从战前的3家激增至4 4家。”
值得一提的是,蒋经国的办公桌上常年摆放着两双鞋:一双草鞋用于下乡,一双皮鞋用于会客。
据悉,他曾徒步2850里考察赣南11县,发现信丰县某乡长竟不知“国民政府所在地是重庆”时,当场将其撤职 。
可以说这种雷厉风行的作风,让蒋经国赢得“蒋青天”的美誉,但也触动了某些旧势力的利益。
不过,有更讽刺意味的是,虽然蒋经国仿照《朱子家训》编写了《新赣南家训》,要求“人人有工做、人人有饭吃”,但在封建土地制度下,农民依然难以摆脱地主剥削 。
而他推行的“新生活运动”要求妇女放足,却遭到老人们的集体反对。
由此可见,尽管在蒋孝文这个少年眼中的父亲是威风八面的地方长官,而实际掌权者正在试图打破旧有的官僚体系。
其实蒋孝文的回答并非偶然。这位出生于莫斯科的“皇长孙”,自幼在祖父蒋介石的宠爱中长大。
据蒋经国日记记载,他每天会亲自检查儿子的书包,发现铅笔被偷后立即带其赔礼道歉。而这种严苛的家庭教育,与赣州城弥漫的“太子光环”交织,塑造了蒋孝文既骄傲又叛逆的性格。
事实上,在赣州的学校里,蒋孝文的却是个特殊存在。
他不仅在课间操时用俄语哼唱《喀秋莎》,甚至在课堂上掏出祖父赠送的左轮手枪炫耀。
当老师批评他“目无尊长”时,蒋孝文会昂起头反驳:“我爷爷是委员长,爸爸是专员!”
而这种特权意识,在1949年随蒋家迁台后变得更加肆无忌惮,他枪击卫士、酒后飙车、骗保入狱,最终导致其智力退化,成为蒋氏家族的悲剧符号 。
显而易见,蒋孝文的言行,无不折射出蒋氏家族在权力漩涡中的复杂处境。蒋经国在赣南推行的“亲民”政策,与儿子的特权行为形成微妙张力。
据悉,当1945年蒋经国离开赣州时,留下了三株亲手栽种的白玉兰树。
如今这些 玉兰树 依然挺立在花园塘官邸庭院,成为这座城市特殊的历史地标。
其实历史的尘埃落定后,蒋经国在赣南的功过是非或许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曾以“父母官”的姿态,在这片红土地上留下了一个时代的深刻印记。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2003年,蒋经国与章亚若所生的儿子蒋孝严访问了赣州,他在旧居前写下“千丝万缕情,海枯石烂坚”字样,据说这位从未见过父亲的老人,当时在白玉兰树下驻足良久……
来源:乐在有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