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荣耀这样的基层文化志愿者,正是泰山区推动“扫黄打非”工作扎根基层的生动注脚。作为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基层是“扫黄打非”工作的重点、难点所在。在泰山区,这项工作不再是职能部门“单打独斗”,而是深度嵌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文明乡风培育和基层治理之中,直抵社会
清晨的阳光透过叶隙,洒在泰山区泰前街道嘉德社区的小路上,文艺骨干高荣耀挎着快板,步子轻快,竹板敲击的清脆声响吸引了正在晨练的老赵。
“高老师,这大清早又去‘扫黄打非’啊?”老赵迎上前招呼道。
高荣耀停下脚步,脸上绽开笑容:“老赵哥,我去社区排练室,跟大伙儿把新排的词顺一遍,演的正是咱‘扫黄打非’的事!”
“效果可不孬!”老赵接过话茬,“连我家小孙女现在挑绘本都认准正版,你们的宣传做到了心坎上。”
高荣耀这样的基层文化志愿者,正是泰山区推动“扫黄打非”工作扎根基层的生动注脚。作为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基层是“扫黄打非”工作的重点、难点所在。在泰山区,这项工作不再是职能部门“单打独斗”,而是深度嵌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文明乡风培育和基层治理之中,直抵社会肌体的“神经末梢”。
让政策宣传“活起来”,是当地的核心思路。高荣耀自编自演的《扫黄打非用重锤》快板节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道理唱明白、把利害讲清楚 ,让 大 家 听 得 进 、记 得 住 、愿 意参与。
“社区这几年着力培养一批文化能人,把‘扫黄打非’融进快板、小戏小剧、剪纸、书画等文艺活动中,潜移默化地传播文化安全意识。”嘉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邱海静说。这份“润物细无声”的努力没白费,2022年,嘉德社区获评全省“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
这样的巧思在泰山区随处可见:2024 年,为 99 家农家书屋配置正版书籍近 6000 册,从源头保障阅读质量;“护苗·绿书签”主题读书活动引导青少年绿色阅读、文明上网;“五老志愿者”带着孩子学传统、听故事,播下文化种子;小戏小剧《别上当》在欢声笑语中增强群众防范意识。泰山区还联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出 10 余种精美文创产品,让文化安全以更亲切、可感的方式走进群众生活。
“扫黄打非”要走深走实,发动群众、群防群治是关键。如今,一张“扫黄打非”综治网已在泰山区铺开,企业、学校、书店、车站、景点等重点场所,统统被纳入日常巡查范围。
前不久,外卖骑手张强在一次取餐间隙,发现街角有流动摊贩正偷偷卖封面可疑的书籍,他立即掏出手机打开“泰山慧治”平台,拍照、定位、报线索,前后不过两分钟。这正是泰山区探索的“红骑先锋”模式,借助外卖骑手“走街串巷、覆盖全域”的职业优势,构建社会共治新场景。
在泰山区泰前街道,这样的“移动探头”还有很多。3000 余名网格长、楼长、单元长和 1600 余名新就业群体、热心居民、教师、商户等组成一支支志愿分队,每天活跃在大街小巷,成为移动的“眼睛”和“耳朵”。
一旦发现重大线索,公安、市场监管、文化执法、网信、教育等多部门立刻“攥指成拳”,启动联动机制,协同出击。2023 年以来,共查处涉“黄”涉“非”案件 15 起,其中包括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挂牌督办的“6·07”大案,涉案金额高达 800 万元,以及一起采用“跨境采购+本土网售”模式的新型非法经营案。凭借这一系列扎实的查处成效,泰前街道获评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
在版权保护这块“硬骨头”上,泰山区也下足了功夫。秉持“尊重版权、鼓励创新”的理念,开展160余场版权宣传培训活动。特别以“剪纸”“葫芦雕刻”等为切入点,完成民间文艺作品版权登记 9660 余件。泰山区委宣传部新闻出版科科长黄丽娜说“:这不仅为手工艺人的创作披上‘法律保护壳’,也让地方特色文化的根基扎得更深、传得更远。”
随着“扫黄打非”工作持续向基层延伸,泰山区以往“发现难、查处难”的老问题大大缓解,群众身边涉“黄”涉“非”的乱象如今有人管、马上治。外卖骑手是“移动探头”,文艺骨干是“宣传大使”,社区网格员是“前线哨兵”,还有无数热心群众当“后盾”。大家拧成一股绳,共同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文化“防护林”。
“‘扫黄打非’是‘民心工程’,关乎社会稳定,需要全社会参与。”黄丽娜说,“我们要继续织密这张网,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让抵制‘黄非’成为自觉,共同守护风清气正的文化环境。”
来源:山东台看泰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