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亏了法院的同志,没跑远路就把邻里的房屋漏水纠纷调解好了!”近日,家住某社区的居民高大爷握着法官的手连连道谢。这是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包头市昆区人民法院深入推进“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活动的生动缩影。自活动开展以来,昆区人民法
“多亏了法院的同志,没跑远路就把邻里的房屋漏水纠纷调解好了!”近日,家住某社区的居民高大爷握着法官的手连连道谢。这是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包头市昆区人民法院深入推进“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活动的生动缩影。自活动开展以来,昆区人民法院始终把“服务群众”放在核心位置,以法官工作站为支点、法治副校长为桥梁、基层普法为纽带,让司法服务跟着群众需求走,把“党恩”融在实事里,把“党话”落在行动上。
“以前觉得法院离得远,有纠纷想找法官又怕麻烦,现在楼下就有法官工作站,有事随时能聊。”这是不少社区居民的共同感受。为了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昆区人民法院以16个法官工作站为支点,创新推出“随驻式”司法服务模式,构建“员额法官+法官助理(或书记员)+行政人员”联动体系,80名司法干警常态化下沉网格,紧密对接基层治理需求,既接访咨询、调解纠纷,也记录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意见建议,深度参与街道综治工作,并在阿尔丁、黄河西路街道办事处设立“共享法庭”,有效实现社区矛盾就地化解、家门口“巡回审判”。如今,法官工作站已成为“矛盾过滤器”,今年以来,“法官工作站”已就地调解各类纠纷121件,90%以上在诉前化解,切实拉进司法服务距离,真正让群众感受到“司法就在身边”。
昆区人民法院各支部紧扣“四下基层”工作要求,聚焦群众法律需求,于8月中旬分赴辖区社区开展系列普法活动,以“接地气”的做法把政策法规送到群众身边。
活动前各支部做足准备工作,提前联动社区网格员梳理需求清单,针对高频问题“定制”内容通过创新形式、精准宣讲。第一党支部联合万和阳光社区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并发放图文并茂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亮点解读》手册。第二党支部深入辖区街道办事处开展惠民政策宣讲,涵盖医疗保障、养老服务、住房保障、育儿补贴等群众最关心的政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文件话”翻译成百姓知晓的“贴心话”。第三党支部深入昆工路街道东友谊第二十二社区,结合审判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揭露诈骗陷阱,深入剖析各类诈骗新型作案手法和识别技巧,守护群众“钱袋子”。第四党支部前往市府东路街道综治中心,围绕新版“两状”示范文本进行细致讲解,通过案例分析、疑问解答等方式,帮助群众明晰文本条款、掌握使用规范,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服务的便捷与温度。第五党支部走进沼潭社区,开展“以法保护生态环境 用心促进绿色发展”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以实际行动守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第六党支部在少先路街道综治中心,与网格员、居民、企业代表围坐一起,凭借深厚的法律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典型的案例分析,当场对法律困惑给予清晰、准确的解答和建议,为居民们排忧解难。第七党支部深入中冶社区着力将生育补贴政策、高龄津贴以及法院纠纷调解方面的便民政策讲清、讲深、讲透,切实增强群众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筑牢基层法治根基。
此次活动已覆盖7个社区,发放宣传材料300余份,直接服务群众近500人,让群众在遛弯、聊天中就能学法律,真正把“跟党走”的共识转化为“用法护权益”的自觉。
“同学们知道‘打赏主播的钱能要回来吗?’‘遇到校园欺凌该怎么办?’”在包头市第三十五中学的法治课堂上,民一庭员额法官正用案例讲法律,台下学生听得认真、问得积极。
为了把“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融入青少年教育,昆区人民法院依据教育部《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积极推选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精且热爱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15名干警受聘成为辖区法治副校长,按照“一人一校”的模式,精准对接15所中小学及幼儿园。通过与教育部门的协作配合、横向沟通,立足辖区学校司法需求,有针对性地强化司法资源供给,既讲好“法治课”,也当好“守护者”。除了常规授课,法治副校长还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设计“定制化”活动,给小学生讲“防拐防骗小故事”,带初中生模拟“少年法庭”,帮高中生分析“网络借贷陷阱”。今年以来,全院15名法治副校长已完成对辖区学校的首轮普法覆盖,覆盖学生500余人,同时开展“开放日”活动8次,带领小学生参观法院法庭、旁听庭审,并在9月开学季持续推进开学第一课法治宣讲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未成年人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感党恩,要在“知民情”中聚民心;听党话,要在“解民忧”中践初心;跟党走,要在“暖民心”中担使命。昆区人民法院将持续把群众教育活动与司法为民实践结合起来,让司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用实实在在的服务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法院的关怀就在身边。(乔雪)
来源:内蒙古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