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纪丽新是潍坊市寒亭区第一中学物理教师,自2000年投身教育事业以来,深耕教坛二十五载。2008年起担任备课组长,先后荣获2011年寒亭区优秀教师奖、2013年潍坊市政府教学成果奖,五次荣获寒亭区教学成果奖。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15日讯 纪丽新是潍坊市寒亭区第一中学物理教师,自2000年投身教育事业以来,深耕教坛二十五载。2008年起担任备课组长,先后荣获2011年寒亭区优秀教师奖、2013年潍坊市政府教学成果奖,五次荣获寒亭区教学成果奖。
纪丽新的爷爷是一名乡村教师。在物资匮乏、历经磨难的年代,他始终坚守讲台,把知识的种子播撒在乡村孩子心中。纪丽新的教育启蒙,便始于爷爷的怀抱。爷爷教她握稳粉笔、讲清知识,夏夜纳凉时,总给她讲教书育人的故事,让“师者”二字的重量早早刻进她的心里,也悄然种下了她成为教师的梦想。
纪丽新爷爷在讲台上传道授业,她的父亲则以校园后勤人员的身份,延续着对教育的热忱。他每天帮老师搬教具、为学生修门窗;课间学生运动受伤,他第一时间赶来处理;遇到学生打架,他从不大声批评,而是用鲜活的实例耐心引导;放学高峰,他维持交通秩序,守护学生安全过马路;节假日,他仍驻守校园,巡查消防设施、清理安全隐患。父亲用日复一日的琐碎守护,把祖辈的教育初心,藏进了校园的每一个日常里。
高考填报志愿时,当爷爷和父亲看到纪丽新所有志愿都填了师范专业时,欣慰地笑了。就这样,她接过祖辈的“接力棒”,踏上了教书育人的征途。
初登讲台的几年,纪丽新也曾因调皮学生的顶撞而委屈落泪,因知识讲解不到位而陷入苦恼。这时,她想起爷爷常说的“育人先暖人”,也记起父亲的叮嘱“遇事别慌,先找根由”。后来,纪丽新学着用真心去关爱学生,用智慧去化解难题。她会在课后与调皮的学生谈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也会在夜深人静时反复琢磨教学方法,力求让知识讲解得更清晰。渐渐地,学生们对她敞开心扉,她的教学也愈发得心应手。那些曾经的委屈与苦恼,都化作了她成长的养分,纪丽新清楚,祖辈传下的教育初心,正在自己身上慢慢发芽。
纪丽新说,她爷爷当年把知识揉进生活,用“分野果”教孩子算术,这份“贴近学生”的用心,成了她教学的底色。如今讲物理,她总能把公式转化为生活场景,讲“匀变速直线运动”,就带学生在操场感受速度变化的快慢;讲“楞次定律”,就用线圈、磁铁和小灯珠等组装装置,让学生亲手感受“磁通量变化产生电流”的过程。父亲修课桌椅时会磨圆边角的细致,也刻进了她的教育细节里。批改作业,她会写下具体的改进建议,而非简单的“加油”;准备实验课,她会提前检查每一件器材,确保学生操作安全;发现学生状态不对,她会悄悄递张纸条询问,而非当众提醒。
从祖父到父亲,再到纪丽新,三代人以满腔热忱为育人灯火,在岁月流转中接力坚守,用爱与责任照亮无数学子的成长之路,书写了一段跨越时光的教育传承故事。
闪电新闻记者 刘九省 寒亭融媒 管政 胥坤 潍坊报道
来源:潍坊齐鲁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