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丰盛胡同里感受过去与现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9 08:00 2

摘要:丰盛胡同,地处北京西城区,东西走向,东起西四南大街,西至太平桥大街。它形成于明代,因明成祖朱棣的名将丰城侯李彬府邸在此,是名丰城胡同。清代讹传为丰盛胡同至今。

▌祥楠

丰盛胡同,地处北京西城区,东西走向,东起西四南大街,西至太平桥大街。它形成于明代,因明成祖朱棣的名将丰城侯李彬府邸在此,是名丰城胡同。清代讹传为丰盛胡同至今。

在冯牧先生笔下,“丰盛胡同是一条在整个北京西城区都数得上的大胡同”,“有几处旧军阀和达官显宦居住的大宅院,有几家大门前还留有上马石的已经败落的阀阅世家,有排列在路边的繁茂成行的老槐树,而且有早在三十年代初就铺成的柏油马路,这在北京的胡同里是很少见的”。清人昭梿著《啸亭续录》称,“公宏眺宅在丰盛胡同”。宏眺是康熙年间废太子胤礽第七子,雍正十二年(1734年),被封为辅国公,后被派往西陵守陵。民国时期,这里成为国务总理钱能训的宅邸。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同年6月,钱能训引咎辞职,5年后,病逝于丰盛胡同寓所。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新中国成立后,这座曾威风煊赫的宅邸先后办过装订厂,做过街道办事处。对比冯其利《寻找京城清王府》中的老照片,昔日的辅国公宏眺宅现已无迹可寻,只能推断其位置大概在丰盛胡同中段路北,紧邻现在的丰盛胡同21号院。

丰盛胡同21号院内主体建筑是一栋四层高、外墙斑驳的办公楼。这栋上世纪50年代的建筑,曾是国家档案局和中直机关工委的办公楼。国家档案局自1954年11月成立后就在此处办公,直到2018年搬离。因工作关系,我曾数次走进这座楼体简洁大方、墙体灰色厚重的办公楼。记得进门正对着的楼梯十分宽阔,一楼空间高挑,楼道墙面上白下绿,水泥地面光可照人。每次走进大楼,我都顿生肃静之感,不由得放轻脚步。

毗邻丰盛胡同21号的是一座在上世纪60年代首屈一指的礼堂——中直礼堂。当时,中直礼堂承担着各种会议、文艺演出、播放电影等功能,只对内部开放,凭票入场。最初的中直礼堂建成于上世纪50年代初,由著名建筑师赵冬日设计。丰盛胡同西口对着的全国政协礼堂也是他设计的。现在的中直礼堂是上世纪80年代初在原有基础上加盖的,共四层,一二层为礼堂,三四层为办公楼。

我第一次走进中直礼堂是2020年冬,当时,单位组织到礼堂接种疫苗,接种后被安排在礼堂就座观察半小时。礼堂内的座椅呈阶梯式排列,红色绒面座椅宽敞舒适,坐着很舒服。礼堂的保温和通风都很好,当时正值三九,外面天寒地冻,室内温暖如春,近百人就座礼堂,仍感觉空气清新。

中直礼堂东侧,隔着一条过道,是北京联合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丰盛校区。清代时,这里曾是大学士、军机大臣赛尚阿的宅邸。其子崇绮,是清代唯一一位旗人状元。其孙女是清穆宗同治帝的皇后。民国时期,这里是北平私立志成中学女生部,李大钊曾任校董。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北京第九女子学校”,后男女合校、数易其名。1978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二分校成立,校址就选在此处,当时是北京一六二中学。1985年3月,学校更名为“北京联合大学文法学院”。1994年,学院改名为“北京联合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同时,学院的中文、法律等系和文理学院合并成立联大应用文理学院,两个学院共同使用丰盛胡同13号院办学。笔者母亲作为文理学院的教授,曾来此给中文、法律等多个文科系讲授自然科学概论。

丰盛胡同里还曾有过两所学校。一所是丰盛中学,在胡同西段北侧如今西城区财政局的位置,后与北京教育学院西城分院附中合并,2008年9月成为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另一所在胡同西北角,是一所小学,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胡同西段拆迁,学校也撤销了。

2008年初,在胡同西口的建筑工地发现一座唐代的墓。据墓志载,墓主叫李殷辅,卒于唐昭宗李晔龙纪元年(889年),并在次年正月葬于幽都县礼贤乡胡村。由此可推断,丰盛胡同在唐代时属幽都县礼贤乡胡村,位处幽州城东北郊外。

“人貌非昨日,蝉声似去年。”站在丰盛胡同与什坊小街交汇处,往东看,老北京胡同的样貌依稀可见,繁茂成行的百年古槐,澹然见证着岁月流转、世事更迭;往西看,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四通八达的宽阔马路,已悄然融入当前北京最具影响力的金融街商圈。

如果说,走过一条胡同,就能深切感受到北京的过去与现在,丰盛胡同当列其中。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