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春香握着老年机,看着院子里晾晒的破洞袜子,沉默了很久:“什么钱?我哪有什么钱。”
文:清希有话说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妈,你的卡上应该有不少钱了吧?”陈远在电话里小心翼翼地问。
李春香握着老年机,看着院子里晾晒的破洞袜子,沉默了很久:“什么钱?我哪有什么钱。”
这句话像一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激起的波纹一圈圈扩散开来。陈远放下手机,眉头紧锁,妻子林清在一旁洗碗,动作渐渐慢了下来...
01
三月的江南,春雨绵绵。陈远从城里开车回到县城老家,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沉闷的响声。母亲李春香站在门口等他,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外套,袖口和领子都有些磨损。她的手背上青筋凸起,那是常年劳作留下的痕迹。
“远儿回来了。”母亲的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了什么。
陈远停好车,提着两大袋东西走向母亲。这些东西是林清精心挑选的:进口燕窝、高档保健品、还有一件羊毛大衣。他总觉得这样能弥补些什么,虽然他也说不清到底是什么。
“又买这些做什么,浪费钱。”李春香嘴上埋怨,手却已经接过了袋子。
屋子里的陈设和十年前几乎没有变化。那台老式电视机还在角落里嗡嗡作响,茶几上放着一只搪瓷杯,杯口有个小缺口。墙上的挂钟滴滴答答地走着,像是在计数着什么。
陈远坐在沙发上,看着母亲在厨房里忙碌。她动作依然利索,只是背影比记忆中更加佝偻了些。锅里冒着热气,传来熟悉的香味。那是母亲做的家常菜,没有什么特别的配料,却总能勾起他心底最柔软的那一块。
“妈,你最近怎么样?”陈远问。
“好着呢,你看我这身子骨,再活十年八年没问题。”李春香端着菜从厨房出来,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
陈远注意到餐桌上只有两个菜:一盘青菜,一盘咸菜。他皱了皱眉:“怎么就这点菜?”
“够吃了,我一个人也吃不了多少。”母亲坐下来,给陈远盛饭。
吃饭的时候,母亲总是不停地给陈远夹菜,自己却只是慢慢地吃着咸菜配白饭。这让陈远有些不安,他想起每个月都准时转给母亲的五千块钱,按道理说她的生活应该很宽裕才对。
“妈,你平时都买些什么?”陈远试探着问。
“买什么?没什么要买的。”李春香低着头扒饭,声音含糊不清。
陈远想说什么,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母亲一向节俭,或许这就是她的生活方式。但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只是说不上来。
饭后,陈远帮母亲收拾碗筷。在厨房里,他看到那个用了十几年的电饭锅,锅盖已经盖不严实,需要用一块砖头压着。冰箱里也很空,除了一袋冷冻馒头,就只有一些剩菜。
“妈,你怎么不换个新电饭锅?”
“这个还能用,为什么要换?”李春香擦着手上的水珠,“东西能用就用,不要浪费。”
陈远想起林清常说的话:老人家就是这样,有钱也舍不得花。他安慰自己,母亲大概是习惯了节俭的生活,即使有钱也不愿意改变。
晚上,陈远接到妹妹陈瑶的电话。
“哥,你在妈那儿?”陈瑶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急促。
“是啊,怎么了?”
“没什么,就是想问问妈怎么样。”陈瑶停顿了一下,“哥,你真的每个月都给妈转钱?”
“当然,五千块,从来没断过。怎么了?”
“没什么,我就是觉得...算了,没事。”
电话挂断后,陈远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窗外有夜虫在低声鸣叫,月光透过窗帘洒在地板上,形成斑驳的光影。他想起妹妹话里的犹豫,想起母亲桌上那简单的两个菜,心里升起一种说不清的不安。
02
陈瑶是在一个周末发现母亲在超市门口做散工的。
那天阳光很好,陈瑶带着三岁的女儿去买菜,远远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在超市门口整理购物车。走近一看,竟然是自己的母亲。
李春香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外套,正弯着腰把散乱的购物车一辆辆推回原位。三月的天气还有些凉,她的手被冻得有些红肿。
“妈?”陈瑶吃惊地叫了一声。
李春香回过头,脸上先是闪过一丝慌张,随即恢复了平静:“瑶瑶,你怎么来了?”
“妈,你怎么在这里干活?”陈瑶走到母亲身边,小声问道。
“就是帮忙整理一下,也不累。”李春香继续推着购物车,避开女儿的目光。
陈瑶拉住母亲的手:“妈,你不是说不缺钱吗?为什么要来做这种活?”
李春香的手有些颤抖,她看了看四周,小声说:“就是补贴一点,没什么大不了的。”
“补贴什么?哥每个月不是都给你转钱吗?”
“转钱?”李春香的眼中闪过一丝迷茫,“什么钱?”
陈瑶愣了一下,以为母亲是在开玩笑。但看到母亲脸上那种真实的困惑,她突然觉得事情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超市的管理员走过来,对李春香说:“李阿姨,今天的活干完了,这是你的工钱。”说着递给她二十块钱。
李春香接过钱,小心翼翼地放进口袋里。那种珍惜的样子,让陈瑶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
回到家后,陈瑶帮母亲把东西收拾好。她注意到母亲的房间里几乎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连床单都是补过的。
“妈,你最近过得怎么样?”陈瑶坐在母亲床边问。
“挺好的,你看我这身体,还能干活,有什么不好的。”李春香笑着说,但笑容中透着一种说不出的苦涩。
“妈,你告诉我实话,你真的不缺钱吗?”
李春香沉默了很久,最后说:“不缺,真的不缺。”
但陈瑶知道,母亲在撒谎。她看到了母亲眼中那种倔强,那种不愿意给儿女添麻烦的倔强。
当天晚上,陈瑶给陈远打了电话。
“哥,我今天看到妈在超市门口做散工。”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做散工?”
“是的,整理购物车,一天二十块钱。”陈瑶的声音有些哽咽,“哥,你真的每个月都给妈转钱吗?”
“当然,我从来没有断过。每个月十五号,准时转账。”陈远的声音听起来很坚定。
“那妈为什么还要去做散工?”
“我也不知道...也许她就是闲不住吧。”陈远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确定。
挂断电话后,陈瑶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她想起母亲在超市门口那佝偻的身影,想起她收到二十块钱时那种小心翼翼的样子,心里涌起一阵酸楚。
03
林清是个细心的人,这一点陈远很清楚。她总是能注意到别人忽略的细节,就像现在,她正拿着家里的账本仔细核对着什么。
“远,你过来看看这个。”林清叫住了正在看电视的陈远。
陈远走过去,看到林清面前摊着几张银行对账单。
“这是什么?”陈远问。
“这是你妈那张卡的流水记录。”林清指着其中一张纸,“我让你妹妹帮忙打印的。”
陈远看了一眼,皱起眉头:“你为什么要查这个?”
“因为我觉得不对劲。”林清的语气很认真,“你每个月都说给你妈转钱,但她的生活状态看起来不像是有那么多钱的人。”
陈远拿起对账单仔细看了看。上面的确有一些进账记录,但金额都不大,而且时间很不规律。最大的一笔是三千块,还是半年前的。
“这不对啊。”陈远疑惑地说,“我明明每个月都转五千块。”
“你确定转的是这张卡吗?”林清问。
陈远拿出手机,打开银行APP,查看转账记录。确实,每个月十五号,都有一笔五千块的转账,收款人是李春香。
“收款人是我妈的名字啊。”陈远把手机递给林清。
林清看了看,又看了看对账单,摇摇头:“那就奇怪了。钱转出去了,但你妈的账户里没有这些钱。”
这件事让陈远很困扰。第二天,他专门请了半天假,开车回老家。他要亲自问问母亲,到底是怎么回事。
但当他站在母亲面前时,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直接问会不会让母亲觉得他不信任她?但不问的话,这件事又让他寝食难安。
“妈,我想问你一件事。”陈远最终还是开了口。
“什么事?”李春香正在择菜,手里的动作没有停。
“我每个月给你转的钱,你都收到了吗?”
李春香的手停了一下,然后继续择菜:“什么钱?”
“就是那五千块钱,我每个月十五号都转给你的。”
李春香抬起头看着儿子,眼中有些迷茫:“我没有收到什么钱啊。”
陈远愣住了。他拿出手机,点开转账记录给母亲看:“你看,这是我的转账记录,每个月都有,收款人就是你的名字。”
李春香拿过手机看了看,摇摇头:“我不懂这些,但我真的没有收到钱。如果有钱的话,我怎么会...”
她的话说到一半就停住了,低下头继续择菜。
陈远坐在那里,感觉脑子里一片混乱。钱明明转出去了,收款人也是母亲的名字,但母亲却说没有收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妈,你有几张银行卡?”陈远问。
“就一张啊,就是那张你们给我办的。”李春香回答。
“还有别的吗?比如存折什么的?”
“没有了,我也不懂这些东西。”
陈远想起林清的话,也许是他记错了卡号。他决定下周末带母亲去银行,把所有的账户都查一遍。
04
邻居大婶是个热心肠,也是个大嘴巴。她什么都知道一点,什么都要说一点。这天,她碰到了刚从菜市场回来的陈瑶。
“瑶瑶,你妈最近怎么样?”大婶一边说话一边四处张望,那种gossip的眼神让陈瑶有些不舒服。
“挺好的,她身体健康。”陈瑶礼貌地回答。
“唉,你妈这个人就是太要强了。”大婶摇摇头,“明明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还不愿意跟你们开口。”
陈瑶停下脚步:“什么意思?”
“你不知道啊?”大婶压低声音,“你妈前几天还跟我说,说她这些年一分钱都没有,都是靠做点零工过日子。我还奇怪呢,你哥不是在城里工作吗?怎么会不管老娘?”
陈瑶的心沉了下去:“她真的这么说?”
“千真万确。她还说那些钱都不是自己的,具体什么意思我也没听明白。”大婶继续说,“不过你妈这个人一向嘴紧,有什么困难也不愿意说。”
陈瑶匆匆告别了大婶,快步走向母亲家。她推开门,看到母亲正坐在院子里补袜子。那些袜子都破了好几个洞,但母亲还是一针一线地补着。
“妈。”陈瑶叫了一声。
李春香抬起头,看到女儿脸上凝重的表情,放下手中的针线:“怎么了?”
“妈,你跟王大婶说什么了?”
李春香的脸色变了一下:“没说什么啊。”
“她说你跟她说这些年一分钱都没有,都是靠做零工过日子。这是真的吗?”
李春香沉默了很久,最后点点头:“是的。”
“那哥给你转的钱呢?”
“什么钱?我真的没有收到什么钱。”李春香的声音很小,“如果有钱的话,我怎么会去做那些活?”
陈瑶坐在母亲身边,拉着她的手:“妈,你告诉我实话,这些年你是怎么过的?”
李春香看着女儿,眼中有些湿润:“就是省吃俭用,做点零工,还有你们平时给的一些钱,就这样过来了。”
“那哥的钱......”
“我真的没有收到。”李春香的语气很坚定,“如果收到了,我怎么会瞒着你们?”
陈瑶感觉事情越来越复杂了。她想起哥哥每次提到给母亲转钱时那种理所当然的语气,想起母亲在超市门口做散工的身影,心里涌起一阵强烈的不安。
当天晚上,陈瑶又给陈远打了电话。
“哥,我觉得这件事真的有问题。”
“什么问题?”
“妈说她这些年一分钱都没有收到,都是靠做零工过日子。”
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这不可能,我每个月都转账,从来没有失败过。”
“那钱去哪里了?”
“我不知道...也许是妈记错了?”
“哥,你觉得妈会记错这种事吗?五千块钱,不是五十块。”
陈远也觉得这个解释说不通。一个月五千块,一年就是六万块,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真的收到了,母亲的生活不可能是现在这个样子。
“那你说该怎么办?”陈远问。
“我觉得我们应该去银行查一下,把所有的记录都打出来看看。”
“好,这个周末我们一起去。”
05
周末的银行总是比较热闹,排队的人很多。陈远、陈瑶和李春香坐在等候区里,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不同的表情。
陈远有些紧张,他不知道等会儿会查出什么结果。如果真的是他搞错了什么,那这么多年来母亲的辛苦就是他造成的。这个想法让他感到深深的愧疚。
陈瑶则是一脸担忧。她总觉得这件事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也许隐藏着什么她不知道的真相。
李春香显得最平静,她坐在那里,双手放在膝盖上,眼神有些空洞。对于这些复杂的金融操作,她从来就不太明白,也不想明白。
“下一位,李春香。”工作人员叫了一声。
三个人一起走到柜台前。陈远向工作人员说明了来意,希望能打印母亲所有账户的详细流水记录。
“需要打印多长时间的?”工作人员问。
“从2019年开始吧,就是这几年的。”陈远回答。
工作人员开始操作电脑,过了一会儿,打印机开始工作。很快,一沓厚厚的纸被递了过来。
“这是李春香女士名下所有账户的流水记录。”工作人员说。
陈远接过那沓纸,心跳得很快。他翻开第一页,开始仔细查看。母亲的主账户确实没有什么大额进账,这和他们之前看到的一样。
但是当他翻到第二页时,愣住了。
“副卡账户?”陈远疑惑地说。
“什么副卡?”陈瑶凑过来看。
工作人员解释道:“李春香女士的这张卡还有一张副卡,副卡的持有人是......”她看了看电脑屏幕,“陈瑶女士。”
陈瑶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什么?我有副卡?”
陈远继续翻看流水记录,在副卡的账户记录里,他看到了一系列熟悉的数字:5000、5000、5000......每个月十五号,准时到账。
“这些钱...都在副卡里?”陈远的声音有些颤抖。
“是的。”工作人员点点头,“您的转账都转到了副卡账户上。”
现场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李春香看着儿女们,不明白发生了什么。陈远看着流水记录,脑子里一片空白。陈瑶则是脸色惨白,整个人都在发抖。
“瑶瑶,你知道这件事吗?”陈远终于开口问道。
陈瑶张了张嘴,但没有发出声音。她想起了很多事情:父亲去世后在银行办理各种手续时的匆忙,那些她完全不懂的文件,还有她的那张银行卡...
“我...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陈瑶的声音微弱得几乎听不见。
陈远看着妹妹,脑子里涌现出无数个念头。这些年来,他一直以为自己在尽孝道,一直以为母亲收到了他的钱,一直以为母亲只是习惯了节俭的生活。而实际上,母亲这些年来一直在过着贫困的日子,而他的钱,却不知怎么地流到了妹妹的账户里。
06
回到家后,陈远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那份银行流水记录,反复查看着每一笔交易。陈瑶坐在对面,低着头不敢看哥哥。李春香则在厨房里忙碌,似乎对刚才发生的事情还没有完全理解。
“瑶瑶,你告诉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陈远的声音很平静,但陈瑶能听出其中压抑的愤怒。
陈瑶深深吸了一口气,开始回忆:“是在爸爸去世后不久,妈妈让我陪她去银行办一些手续。那时候有很多文件要签,很多手续要办,我也不太懂,就跟着银行的人一步步做。”
“然后呢?”
“然后...然后他们说要办一张副卡,说是方便家人代为操作。我当时想着这样也好,万一妈妈有什么急事,我也能帮上忙。”陈瑶的声音越来越小,“但我真的不知道你的钱会转到副卡上。”
陈远盯着妹妹:“那这些年来,你从这张卡上取过钱吗?”
陈瑶摇摇头:“我很少用这张卡,偶尔只是帮妈妈取点钱,或者买些生活用品。”
“多少钱?”
“不多,一次几百块,一个月也就一两次。”陈瑶想了想,“主要是买药,还有交水电费什么的。”
陈远又翻了翻流水记录,确实看到了一些小额的支出,金额和频率都和陈瑶说的差不多。
“那其他的钱呢?”陈远问,“几万块钱,总不能就这样消失了吧?”
陈瑶想了很久,突然想起什么:“等等,我去看看我的存折。”
她跑回房间,翻箱倒柜地找了一会儿,拿出一本存折。翻开一看,里面确实有一笔不小的钱。
“这些钱...我一直以为是我自己存的。”陈瑶看着存折,声音颤抖,“我工作这些年,每个月都会存一些钱,但我从来没有仔细算过到底存了多少。”
陈远接过存折看了看,上面的金额确实和他这几年转账的总数差不多。
“你的意思是,这些钱你一直以为是你自己存的?”
“是的。”陈瑶点点头,“我每个月都会从卡上转一些钱到存折里,我以为那是我的工资结余。我从来没有想过...从来没有想过那是哥你给妈妈的钱。”
陈远感觉脑子里乱成一团。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几年来,母亲一直过着贫困的生活,而他的钱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妹妹的储蓄。虽然妹妹可能真的不知情,但这个结果仍然让他感到愤怒和无奈。
这时,李春香从厨房里走出来,手里端着一壶茶。
“你们在说什么?”她问。
陈远和陈瑶对视了一眼,都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这复杂的情况。
“妈,是这样的...”陈远开始小心翼翼地解释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李春香听着,脸上的表情从困惑变成了恍然大悟,最后变成了一种说不出的复杂情绪。
“原来是这样...”她喃喃自语,“原来你们以为我知道啊...”
这句话让陈远和陈瑶都愣住了。是的,他们一直以为母亲知道有这笔钱,知道陈远每个月都在给她转账,知道自己的生活本来可以过得更好。
但实际上,母亲什么都不知道。她一直以为儿子只是偶尔给她一些生活费,一直以为自己必须靠做零工来维持生计,一直在默默承受着本不应该承受的贫困。
07
那天晚上,一家人坐在客厅里,气氛异常沉闷。陈远不知道该说什么,陈瑶一直在道歉,李春香则是沉默不语。
“妈,对不起。”陈远最终开口了,“都是我的错,我应该定期确认你有没有收到钱的。”
李春香摇摇头:“不怪你,你也不知道。”
“妈,这些钱...我们会想办法处理的。”陈瑶说,“那些我存起来的钱,都应该是您的。”
“不用了。”李春香的语气很平静,“既然事情已经这样了,就这样吧。你们也不容易,这些钱就当是我给你们的。”
“不行。”陈远坚决地说,“这是我给你的钱,就应该是你的。”
三个人争来争去,最后还是没有结果。李春香坚持不要那些钱,说是她这些年也过来了,现在知道了儿子的心意就够了。陈远和陈瑶则认为母亲应该得到她应得的,不能让她继续过贫困的生活。
第二天,陈远请了假,专门陪母亲去银行重新办理了银行卡,并且设置了语音提醒功能。每当有资金进出时,银行都会给母亲打电话通知。
“以后每个月的钱,你都能及时知道了。”陈远对母亲说。
李春香拿着新的银行卡,感觉有些不真实。这么多年来,她一直以为自己被遗忘了,一直以为儿子工作繁忙顾不上她。现在才知道,原来儿子一直记着她,一直在尽孝道。
“妈,你以后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不要再省了。”陈瑶握着母亲的手说。
“是啊妈,你看你这些年亏待自己,我们心里都不好受。”陈远也说。
李春香点点头,但心里还是有些不习惯。节俭了一辈子的人,要突然改变生活方式并不容易。
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陈远每隔几天就会给母亲打电话,询问她有没有收到银行的语音通知,有没有什么需要买的东西。李春香总是说都收到了,也没什么要买的。
但陈瑶发现,母亲开始在菜市场买肉了,也开始买一些之前舍不得买的水果。虽然她还是很节俭,但至少不再像以前那样苛待自己了。
08
事情解决后的一个月,陈远决定带着全家回老家给母亲过生日。这是她六十三岁生日,也是这个误会解开后的第一个生日。
林清准备了很多礼品,还特意学了几道李春香爱吃的菜。陈瑶也带着女儿来了,小女孩一进门就抱着奶奶不放,嘴里甜甜地叫着“奶奶”。
李春香的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她换上了陈远给她买的新衣服,整个人看起来精神了许多。
“妈,生日快乐。”陈远把生日蛋糕放在桌上。
“谢谢。”李春香的眼中有些湿润。
吃饭的时候,桌上摆满了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丰盛。李春香看着一桌子菜,感慨地说:“这么多年了,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以后会经常这样的。”陈瑶说,“我们会经常回来看您。”
“是啊妈,你想吃什么,想买什么,都不要客气。”陈远也说。
李春香点点头,夹了一筷子菜放进嘴里。这一刻,她感觉到了久违的幸福。不是因为有了钱,而是因为感受到了儿女们的关爱。
饭后,一家人坐在院子里聊天。李春香抱着孙女,给她讲故事。陈远和陈瑶在一旁看着,心里都很平静。
“哥,对不起。”陈瑶忽然说。
“说什么对不起,你又不是故意的。”陈远摆摆手,“事情已经过去了。”
“但是如果我更细心一点......”
“如果我更关心妈妈一点,也不会发生这种事。”陈远打断了妹妹的话,“我们都有责任,但现在最重要的是以后怎么做。”
陈瑶点点头。她决定以后每个星期都回来看母亲,不只是来看看,还要实实在在地关心她的生活。
夜深了,李春香躺在床上,听着院子里夜虫的鸣叫声。她想起了很多往事:丈夫刚去世时的慌乱,这些年来独自一人的孤独,还有今天一家人团聚的温暖。
她摸了摸床头柜上的新银行卡,心里涌起一阵暖流。不是因为卡里的钱,而是因为这张卡代表着儿女们的心意。
第二天早上,陈远他们要回城了。李春香站在门口送他们,就像无数次送别一样。但这一次不同,她的眼中没有了往日的忧虑,多了一份安然。
“路上小心。”她挥着手说。
“妈,我们很快就回来看您。”陈远说。
汽车发动了,慢慢驶离了小院。李春香站在那里,直到看不见车影才转身回屋。
院子里又恢复了平静,但这种平静和以前不同。以前的平静中带着孤独,现在的平静中充满了温暖。
李春香坐在客厅里,看着墙上的全家福。照片里的每个人都在笑,那是很多年前拍的,那时候丈夫还在,孩子们还小。现在虽然丈夫不在了,但孩子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也更懂得关爱她了。
她想起儿子说的话:以后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她笑了笑,其实她也没什么特别想买的。能够感受到儿女们的关爱,就已经足够了。
但她还是决定去买一台新的电饭锅,那个用了十几年的老电饭锅,确实该换了。
来源:倾听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