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张白纸,几支画笔,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现场创作一幅科普漫画。9月13日,作为2025北京科学传播大赛的延伸赛事,“Comic-Jam”科普漫画即时创作赛举行,22名参赛选手分获最佳艺术表现奖、最佳科学创意奖和最佳科学形象奖。
一张白纸,几支画笔,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现场创作一幅科普漫画。9月13日,作为2025北京科学传播大赛的延伸赛事,“Comic-Jam”科普漫画即时创作赛举行,22名参赛选手分获最佳艺术表现奖、最佳科学创意奖和最佳科学形象奖。
此次比赛的赛制很特别,参赛者现场抽题,并由科学家现场对主题进行科学背景阐释,随后参赛者进行限时资料收集和漫画创作。作品的形式多样化,单幅、超短篇、多幅组图等表现形式均可,评委围绕作品科学主题的表达准确性、艺术创作与科学科普融合性进行现场评审。
“现场创作的形式,对选手提出了不小的挑战。他们不仅要有很强的绘画功底,也要具备一定的科普知识,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一幅科普漫画。”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研究专员杨智明表示,漫画与文字相比更加通俗易懂,与视频相比又更易让读者快速获取关键信息,是青少年学习科普知识的良好工具。此次比赛选拔出的优秀选手,未来可以在科普图书等创作领域发挥专长。
2025北京科学传播大赛以“创新驱动发展 人才引领未来”为主题,共设置了科学演讲、科普文创、科普视频、科普动漫和AIGC科普创作5个子赛事,吸引500余家基层组织和社会机构参与,共征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作品11742件,大赛品牌效应持续增强。其中,科普动漫大赛触达全国40余所专业院校,大学生作品占比显著提高,作品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显著提升。
记者:刘苏雅
来源:子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