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闪雷鸣后的那一夜,突发哮喘的人们挤爆了北方的急诊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2 19:15 1

摘要:近日,河北石家庄、山西太原等地出现强雷暴天气。据报道,雷暴来袭后,当地医院急诊人流骤增。

近日,河北石家庄、山西太原等地出现强雷暴天气。据报道,雷暴来袭后,当地医院急诊人流骤增。

山西白求恩医院短短数小时内,陆续接诊 400 余名因胸闷、喘息、剧烈咳嗽或呼吸困难而就医的患者。

图片来源:央视网微博

打雷下雨,怎么就进了急诊呢?

这类因雷暴引发的急性呼吸症状被称为“雷暴哮喘”。一旦发生,受到影响的人群数量可能非常庞大,甚至危及生命。

雷暴哮喘,近年高发

“雷暴哮喘”并不是一个新名词。

早在几十年前,学者们就在世界不同角落陆续观察到这种奇特现象:雷暴过后,突然有大批人出现急性呼吸困难。

澳洲墨尔本在 2016 年遭遇过一次严重事件,短短几小时内数千人涌向急诊,医疗机构不堪重负。最终,5 名患者在医院死亡,另有 5 名患者等待救助时离世,其中不乏原本身体健康的年轻人。[1][2]

澳洲雷暴丨Wikimedia Commons

近年,我国多地也见报道,如 2018 年 9 月的陕西榆林、2022 年 9 月的宁夏、2023 年 9 月的内蒙古呼和浩特、今年 4 月的重庆,以及当下正在发生的山西、河北等北方城市,影响范围也可能进一步扩大。

图源:视频报道

整体而言,雷暴哮喘在全球都呈现愈来愈高发的趋势。

雷暴为何会引发哮喘

雷暴哮喘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简单讲,空气中的花粉被雷电风暴“撕裂”,形成非常微小的碎片,它们直径可能只有几微米,能够轻松突破鼻咽的过滤,进入气管诱发痉挛。[2]

这其中有环境和个体多因素叠加在一起,共同促成:

✅ 高花粉浓度→ 提供基础过敏原,尤其夏秋季节的草粉;

✅ 雷雨天气→ 提供湿度和风暴动力,使花粉裂解并悬浮在空气中;

✅ 过敏体质→ 患者有个体易感性,易被诱发。

近期的爆发,也集中在本就有花粉过敏的人群,以及正处于蒿草等花粉爆发的北方。

雷暴哮喘的机制示意丨参考文献 2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雷暴哮喘并不总发生在春夏雷雨最频繁的时期?为什么这轮集中出现在北方?

这是因为,导致哮喘的过敏原并不是你肉眼看到的开花,而是那些看不见的植物花粉。

北方地区,夏末到秋初(8~10 月)是杂草花粉的高峰期。尤其是内蒙古、山西等地,当地过敏原主要是蒿草花粉。相比于树花粉(如柏树花粉,直径 25~40 µm),蒿草花粉更小(13~18 µm)。

梯牧草 猫尾草

禾本科-梯牧草属多种植物通称

分布:北方多见

蒿草 菊科-蒿属部分植物的通称,常见艾蒿、黄花蒿、沙蒿等

分布:全国均有,北方多见

苋科-苋属多种植物通称

分布:全国均有

葎草 拉拉秧

桑科-葎草属部分植物的通称,俗称“拉拉秧”“割人藤”

分布:全国均有

豚草

菊科-豚草属,属外来入侵物种

分布:全国多省区均有

灰菜

藜科-藜属多种植物通称

分布:全国均有

原本,这两种花粉大小其实都不容易进入下呼吸道,因此花粉高峰时通常引发的是过敏性鼻炎,而非哮喘。

但在雷暴天气下,空气湿度和雷电作用会使蒿草花粉破裂成更小的颗粒(约 5 µm),足以深入下呼吸道,引发哮喘。

因此,雷暴哮喘的出现既需要雷电的加持,也依赖小颗粒草花粉的存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夏秋季节的内蒙古、山西等北方地区更容易出现这一现象。

除了花粉,霉菌也可能在其中推波助澜。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3

近几十年来,气温升高和极端天气事件增多,使花粉季节提早开始且持续时间延长。与此同时,气候变化也导致植物产生更多花粉,而雷暴、强风和突变天气变得愈发频繁。所有这些因素共同为雷暴哮喘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换句话说,当前环境下雷暴哮喘的“buff”更容易被叠满,从而触发。

值得警惕的是,很多雷暴哮喘的患者,在此之前从未经历过哮喘发作,一旦发生措手不及。

这需要我们明确,自己及家人是否是易感人群,所在地区是否有相关风险,从而做好充足的准备。

雷暴哮喘如何防范?

哪些人要注意?

1. 关注当地气象预报和花粉指数

注意天气预报里有没有雷暴、高湿、强风等条件,以及是否有相关预警。

另外,也可以查询当地花粉检测数据,来判断所在城市的风险。如“中国天气网”小程序就有花粉指数功能:

2. 知道自己是否为易感人群,并做好充分的防范

雷暴哮喘的主要风险人群为:

1. 已确诊的哮喘患者;

2. 过敏体质者,尤其是存在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或对花粉、霉菌过敏。

图片来源:丁香设计

了解自己的体质、掌握易感人群的防护策略,并提前准备好应急药物,是最有效的自我保护方式。

愿大家安稳度过这个秋天。

参考文献

[1]Thien F, Beggs PJ, Csutoros D, et al. The Melbourne epidemic thunderstorm asthma event 2016: an investigation of environmental triggers, effect on health services, and patient risk factors. Lancet Planet Health. 2018;2(6):e255-e263.

[2]Kevat A. Thunderstorm Asthma: Looking Back and Looking Forward. J Asthma Allergy. 2020 Sep 8;13:293-299.

[3]Liu Y, Zhang J, Ding Y, et al. A Study of 24 Sola Terms Prediction of Allergic Rhinitis Peak Incidence in Beijing[J]. 2013.

本文审核专家

潘春晨 耳鼻咽喉科 副主任医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策划制作

策划:Solenne

监制:Feidi

插图:见图注

感谢 Eric 对本文的贡献

丁香医生,一起发现健康生活。

来源:果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