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1日,重庆理工大学与广电计量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电计量”)举行重庆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测试与计量(广电计量)教学改革实验班签约仪式暨宣讲会,以校企协同的方式回答这一时代命题。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智能化、网联化、低碳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这一背景下,如何培养懂技术、精测试、善计量的复合型人才?
9月11日,重庆理工大学与广电计量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电计量”)举行重庆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测试与计量(广电计量)教学改革实验班签约仪式暨宣讲会,以校企协同的方式回答这一时代命题。
战略合作落地: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格局
“此次与广电计量共建教改班,是我们深化产教融合、响应时代召唤的战略举措。”重庆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晓洪表示,将充分发挥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的优势,结合广电计量在产业实践、技术标准方面的丰富经验,共同构建“产、检、教”深度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同时,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打造校企协同创新典范,并以此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让学生真正成为驱动行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作为国有企业,我们牢记‘国之大者’,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广电计量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明志茂表示,本次由重庆理工大学与广电计量联合开设的教改班,既是双方深化校企深度合作、推动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更是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有益探索。他表示,广电计量将围绕搭建人才“点兵场”、打造创新成果“孵化器”、做好产学研检“融合剂”三个方面推动教改班高质量建设落地,培养更多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教改班签约仪式中,重庆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胡远志与广电计量战略运营中心总监陈宁上台签订协议,标志着双方战略合作迈出坚实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为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成效,激发教改班学生学习动力与奋斗精神,广电计量特别为教改班设立总额达20万元的专项奖学金。活动现场,广电计量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吴乃林与广电计量总经理助理赵可沦上台为“广电计量奖学金”授牌。
创新培养模式:实现“理论+实践”无缝衔接
现场还播放了教改班宣传片,让与会家长及学生对教改班的定位、培养模式、亮点等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据悉,教改班着力于培养能够从事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相关测试与计量工作的高素质研究应用型人才,创新采用“5+3”分段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前5个学期,学生在重庆理工大学完成通识教育学科基础课程及部分专业课程学习,构建完整理论知识体系。后3个学期,学生进入广电计量,在企业场景中完成剩余专业课程与实践环节的学习。教改班课程采用校企双教师授课模式,配套行业示范性系列教材,将企业真实项目融入课堂,实现汽车专业理论知识与计量测试实操的精准对接,形成教育实践应用的有效衔接,全面满足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的需求。
同时,教改班还具备课程专精,直达产业核心需求;定向输送,高质量就业保障;升学深造,直通科研前沿;专项奖学金,全方位成长激励四方面的优势,着力推动汽车计量检测领域的“好苗子”,成长为支撑产业发展的“栋梁材”。
在学生与家长最为关注的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介绍环节,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系主任杨新桦现场解读教改班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讲授教改班课程设置逻辑、教学安排以及人才培养目标与路径。
“毕业后能否进入广电计量工作?”“课程会涉及哪些前沿技术吗?”宣讲答疑环节,广电计量人力资源中心总监赵一静介绍完集团发展情况及教改班企业资源导入、职业发展通道等关键问题后,现场的学生与家长纷纷举手提问。面对聚焦职业发展与专业学习的问题,杨新桦与赵一静逐一耐心回应,打消他们的顾虑。
此次校企合作是一场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破壁行动”。重庆理工大学以深厚的学科底蕴与人才培养经验,为教改班筑牢“理论根基”;广电计量则凭借丰富的产业资源与实战场景,为学生搭建“实践舞台”。双方协同发力,既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培养“用得上、留得住、能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更为重庆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与创新动力。
文/扶明月
来源: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