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法院管理 完善制约监督 让公平正义更可感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2 19:26 1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重要指示深刻揭示了新时代司法工作的价值追求和检验标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公正司法”,就是要求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重要指示深刻揭示了新时代司法工作的价值追求和检验标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公正司法”,就是要求人民法院严格依法履职,既要当好公正的“守护者”,又要做好群众的“贴心人”,让群众在规范的司法活动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管理是实现和优化这一目标的关键支撑,监督是保障和校正这一目标的重要抓手。只有始终立足“感受公正”,推动管理和监督同向发力,才能让履职担当更进一步、让司法公正更加可感可触。

首先要强化精细化管理,以“三个做实”筑牢事业根基。

践行“如我在诉”,做实“管人”深化公正共识。做实“管人”的关键,就是要以心聚人,将“如我在诉”的要求深度融入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推动司法为民理念内化为干警的行动自觉与价值追求。绍兴法院将“感受公正”作为核心价值导向,一方面,教育引导干警深刻认识“严格公正司法”是职责、是义务,持续锻造广大干警“我本应为”的责任自觉。另一方面,通过强有力的“管人”机制,着力破除冷硬横推等不良司法作风,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依法定分止争,做实“管案”提升公正质感。做实“管案”的关键,在于先问群众“要什么”,再想法院“怎么做”。管理需直指群众关切的“成本痛点”,协助党委做实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健全矛盾纠纷分层过滤机制,切实降低

解纷成本、修复社会关系。管理需着力强化群众的司法认同,健全释法说理、判后答疑等机制,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努力寻求“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管理需破除群众担忧的执行难题,紧紧依靠党委领导,持续深化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探索完善执行联动机制,切实推动终本案件规范有序出清,让纸面胜诉权益真正兑现为“真金白银”。

深化“一件事”改革,做实“管事”传递公正效率。群众到法院“打官司”是为了解决纠纷,“程序空转”最易消解群众信任。做实“管事”的关键,在于把“打官司”的各类事项、程序归集为“一件事”,充分发挥每个环节的解纷效能。绍兴法院全面推进浙江法院当事人“一件事”集成改革,力求“尽量只用一个案件解决一个纠纷”,坚决避免诉讼程序“上来下去”、裁判结果“翻来覆去”。让群众不再疲于程序奔波,在诉讼中更加安心、更有尊严。

其次要打造立体化监督,以“三个聚焦”规范权力运行。

聚焦用权规范,以跟踪监督守住公正底线。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严肃查处利用审判权、执行权谋取私利、充当诉讼掮客、违规干预过问案件等行为。深入剖析管理监督中的薄弱环节,推动建章立制,以刚性约束确保“关键少数”切实履行“关键责任”。将政治巡察、日常督察与群众评价相结合,对干警实施多维度“政治体检”,推动监督由“事后追责”向“过程防控”转变。

聚焦履职规范,以重点监督筑牢公正屏障。深化案件质量评查,不仅要评查实体裁判结果,更要深入评查程序规范、证据采信、法律适用、文书说理等,精准发现管理层面的制度漏洞、能力短板。要做实审务督察和司法巡查,持续开展长期未结案、执行领域突出问题等专项督察,深入审执一线、窗口部门、人民法庭,通过明察暗访、查阅卷宗、回访当事人等方式,及时发现纪律作风、司法礼仪等方面的问题,提升监督的精准度和穿透力。

聚焦服务规范,以群众监督校正公正坐标。法院内部评价与群众感知存在“温差”,必须要有将“群众不满意”转化为改进工作的勇气,使公正坐标始终对准民心所向。绍兴法院深化运用“司法公正在线”,随案赋码,全量归集外部群众意见建议,专办人员每日查看、3日内回复,督察部门对意见办理情况进行回访,在廉政、作风等方面同步开展风险排查。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已赋码案件99199件,收到意见建议3062条,反馈回复率100%,以畅通、直达、穿透的群众监督,努力提升人民群众作为感受司法公正主体的获得感。

最后要推进一体化监管,以“三个抓手”凝聚公正合力。

以司法责任为抓手,平衡“管”与“放”的智慧。司法责任制不是法官个人的“独角戏”,而是集体与个体责任的协同。院庭长阅核案件机制,正是落实法定监督管理职责的关键抓手,必须精准把握“管”与“放”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必须“管住”司法程序的规范履行、法律适用的统一尺度以及潜藏的廉政风险点,切实防范审判权越轨运行。另一方面,应充分“放手”法官在事实认定、证据采信与自由裁量权范围内的专业判断,尊重司法亲历性原则。既有效保障法官依法独立履职,也通过“阅核”确保裁判经得起法律与历史的检验。

以司法民情为抓手,做实“问”与“治”的文章。绍兴法院着力打造“司法民情日记”工作机制,贯穿立、审、执、访全过程,建立管理与监督信息互通、成果共享的闭环体系。前端做实“民声感知”,深度分析群众反映的问题,精准揭示管理、监督重点。中端做实“民意反馈”,进一步抓实个案中的群众诉求落实及工作问题整改。后端做实“民情治理”,有针对性地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转化为提升办案质量、促推类案治理的内生动力。通过以“问”促“治”,形成“分析、反馈、改进、再监督”的良性循环,持续激发自我革新的驱动力。

以司法队伍为抓手,提升“勤”与“廉”的效能。司法公正的实现,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要完善“敢为善为”的激励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激发队伍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要健全“激浊扬清”的约束机制,强化对审判执行权运行的常态化、精准化监督,持续净化司法生态。要推行“能抓会管”的责任落实机制,以管促勤、以督促廉,进一步提升“忠诚”思想境界、涵养“干净”政治操守、扛牢“担当”使命职责,持续锻造“勤廉并重”的法院铁军。

来源:人民法院报·2版

作者:张军斌(作者系浙江省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责任编辑:屠少萌 | 联系电话:(010)67550734|电子邮箱:pinglun@rmfyb.cn

请输入图片描述(没有字数限制)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