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迎英烈回家的运-20,搭载“中国心”!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2 19:15 2

摘要:在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前夕,“中国退役军人”全媒体记者采访了中国航发集团沈阳发动机研究所科研部的赵海。作为抗美援朝运输兵的后人,他埋首科研战线,为鲲鹏装上“中国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在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前夕,“中国退役军人”全媒体记者采访了中国航发集团沈阳发动机研究所科研部的赵海。作为抗美援朝运输兵的后人,他埋首科研战线,为鲲鹏装上“中国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9月12日,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当天,运-20巨大的机翼掠过云霞,载着烈士忠魂缓缓降落。赵海的心再次被牵动:“姥爷,您瞧,咱们的运输机正接您的战友回家。”

时间回到九三阅兵现场。

配装新型国产发动机的运-20B编成楔队,携雷霆之势掠过天安门广场上空。

700余公里外的中国航发集团沈阳发动机研究所内,赵海紧盯电视屏幕,攥紧手心。

“成功了!姥爷,您看见了吗?”他喃喃自语,眼角泪光闪动。

数十载光阴凝结成引擎的轰鸣,唤醒了记忆中那张褪色的黑白照片——照片里面容俊秀的青年正是赵海从未谋面的姥爷,一位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运输兵。

“那时候运输兵最怕美军轰炸,照明弹一亮,生死看天。”赵海小时候,姥姥总这样叹息,她的话像钉子扎进赵海心里,直到他迈进中国航空发动机研制的大门……

得知我国正在自主研制大型运输机发动机时,赵海向组织递交请战书,自此隐入茫茫科研中。

涡扇叶片的气动设计、高温合金的锻造工艺、数万小时的耐久测试……每一个科研难题都像当年朝鲜上空的敌机,而他是没有退路的“运输兵”。

工作中,赵海是航空发动机研制战线骨干成员;工作外,赵海是丈夫和父亲。然而,处理起家庭矛盾来,这位大国工匠显得有些“笨拙”。

连续半年的早出晚归,点燃了妻子压抑许久的怒火:“你心里还有这个家吗?”

科研战场上从不低头的赵海低下了头,陷入长久的沉默……

那些缺席的团圆、那些疲惫与委屈,赵海只能独自承受——国防科研的保密规定像一堵无形的墙,连最亲的人也不能逾越。

又到了发动机验收的重要日子,当装配国产发动机的飞机在跑道上加速,赵海情不自禁地轻声哼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中国人自己的大型运输机装着“中国心”,自由翱翔于祖国的苍穹。

从业27年,青丝成白发,赵海和研制团队以数十年如一日的奉献坚守,攻坚克难、突破创新,正如当年在绝境中闯出一线生机的运输兵。

来源:中国退役军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