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夜宿感怀,闲吟一首七律,结构严谨,襟怀宽广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2 07:03 1

摘要:具有担当的文人仿佛暗夜里的星辰,又像乱流中的砥柱,他们从不在意荣辱得失。屈原遭遇流放,心系楚邦,最后还以生命殉国;杜甫穷困潦倒,依然忧及寒士,并用笔墨记载人间疾苦。

具有担当的文人仿佛暗夜里的星辰,又像乱流中的砥柱,他们从不在意荣辱得失。屈原遭遇流放,心系楚邦,最后还以生命殉国;杜甫穷困潦倒,依然忧及寒士,并用笔墨记载人间疾苦。

很多文人墨客进则匡扶社稷,不顾宦海沉浮;退则垂范斯文,著书立说,不忧声名寂寂。这些士大夫从来不虑一己荣辱,纵然千磨万击,仍然坚守着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赤诚。下面一起读诗:

草屋闭户言志

清代 • 纪昀

馆阁居官久寄京,朝臣承宠出重城。

散心松寺寻宵宿,喜幸花轩候晓行。

情切慈亲催寸草,抛撇蓬荜譬飘萍。

身逢盛世述书史,蛮貊氓民慕灵名。

纪昀,字晓岚,清代乾隆年间重臣、文坛领袖,官至礼部尚书,曾主持编撰《四库全书》,其诗文兼具学者的沉潜、士大夫的家国情怀。他的代表作《阅微草堂笔记》以志怪、纪实为特色,语言简练质朴,侧重通过故事说理劝诫。

这首诗创作于纪昀任翰林院编修期间,虽然并非其最负盛名之作,却浓缩了作者仕宦生涯的矛盾心情。此时他已在馆阁任职十多年,即使久居京城,又常因公务离京,或主持地方科举,或负责稽查图书,既蒙君王信任,又饱尝漂泊之苦。

纪晓岚一方面深沐乾隆王朝文治盛世的恩宠,以学识跻身朝堂核心;另一方面又由于自幼受到儒家忠孝两全思想的熏陶,他既牵挂身在故乡的母亲,又因馆阁闲官的身份常感空虚。

开篇叙事,久在馆阁任职,常年寄居京城;承蒙君王恩宠,得以离京出行。馆阁,是清代类似翰林院那样的掌管图书、编修国史的官署。

作者纵然对皇帝感恩戴德,但是他毕竟无法成为王公贵族,乾隆总是对他存有一定的戒心,从而让诗人觉得没有归属感。同时因为经常外出,也就加重了作者心中的一种漂泊感。京官之苦在于身不由己,不过既食君禄,也就没有了退路。

散心松寺寻宵宿,喜幸花轩候晓行”,颔联写景抒情。诗人在出京途中想散心时,便会投宿寺院;看见花轩则内心欣喜,他在此充分休息之后,再等到天亮后继续赶路。松寺是指周围松树环绕的寺院,氛围清幽。花轩是指植有花木的敞厅或走廊,环境雅致。

一“寻”一“候”,展现出作者的闲情,他可以暂时抛却处理公务时遇到的烦恼。作者从寻觅夜宿地点,看见别样景色,最后从容休息,展现出一种随遇而安的闲适心境,纪晓岚娓娓道来,读者则仿佛跟随他经历了旅途的一切。

颈联表达思乡之意,“情切慈亲催寸草,抛撇蓬荜譬飘萍。” 对慈母的深切思念,如同小草渴望报答春晖;舍弃了简陋的家园,就像漂泊无依的浮萍。

寸草化用孟郊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代指作者对母亲的孝心。蓬荜即蓬门荜户的简称,借指作者在故乡简陋的居所。“抛撇”二字,直白地写出舍弃家园的愧疚。

纪昀自幼丧父,由母亲张氏抚养长大,他对母亲极为孝顺。据《献县志》记载,他任福建学政时,曾多次请求调回故乡,却因朝廷需才未能如愿。诗人不避思亲之俗,不避愧疚之真,此乃士大夫本色。

结尾将视野从朝堂扩展到天下,彰显出作者的宽广胸怀。恰逢太平盛世,理应著书立说记载历史;希望远方的百姓,也都能仰慕卓越显赫的声名。

蛮貊”泛指边远地区的部族,“氓民”即平民百姓,此处表达出诗人希望成为文化传播大使的愿望,体现了士大夫心系天下的视野。“慕灵名”是指作者不求个人功名,而求文化惠及天下。

纪晓岚夜宿感怀,闲吟一首七律,结构严谨,襟怀宽广。全文起承转合非常自然,毫不散乱,从久寄的无奈、散心的暂安,再到思亲的痛切、述史的坚定,情感曲线清晰可感,避免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空洞和乏味,令人称赞不已!

来源:云水心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