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地时间 9 月 10 日中午,美国犹他州奥勒姆市的犹他山谷大学校园里,一场本应充满思想碰撞的巡回演讲,最终以枪声和混乱收场 —— 美国保守派标志性人物查理・柯克在此遭遇枪击,经抢救无效身亡,终年 31 岁。这起事件不仅震惊美国政坛,更再次将美国社会的政治极化
当地时间 9 月 10 日中午,美国犹他州奥勒姆市的犹他山谷大学校园里,一场本应充满思想碰撞的巡回演讲,最终以枪声和混乱收场 —— 美国保守派标志性人物查理・柯克在此遭遇枪击,经抢救无效身亡,终年 31 岁。这起事件不仅震惊美国政坛,更再次将美国社会的政治极化、言论争议等深层矛盾推向风口浪尖。
柯克此次到访犹他山谷大学,是为其 “证明我错了” 巡回演讲站台。据现场目击者回忆,事发时为中午 12 时 10 分左右,天气晴朗,户外搭建的讲台上,柯克身穿白色圆领衫,正坐在中央与台下数百名观众互动。彼时他刚刚结束一段关于 “保守派青年价值观” 的发言,正笑着邀请观众上台辩论,气氛虽有分歧却未显紧张 —— 尽管此前该校近千名学生曾联名请愿取消这场演讲,认为柯克 “散播分裂思想”,但校方以 “维护宪法第一修正案言论自由” 为由拒绝了这一要求。
变故发生在一瞬间。一声清晰的枪响突然划破校园,起初不少人以为是 “有人喷射五彩纸屑”,直到看到柯克下意识地用手捂住脖子,指缝间渗出的鲜血迅速染红白色衣衫,现场才彻底陷入混乱。“所有人都在尖叫着跑,有人推倒了椅子,有人试图躲到讲台下,” 一名在场学生在接受 CNN 采访时仍心有余悸,“柯克没有立刻倒下,他挣扎着想要说话,但只能发出含糊的声音,颈部的血一直在流。”
随后,安保人员迅速冲上台将柯克围住,紧急拨打急救电话。医护人员抵达后,用担架将柯克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全程仅用了 8 分钟,但最终因颈部中弹伤势过重,医院于下午 2 时许宣布其不治身亡。与此同时,犹他山谷大学立即宣布全面停课,疏散所有师生,校园被警方全面封锁,警戒线外聚集了大量记者和焦虑的家长,直升机在校园上空盘旋,整个奥勒姆市陷入紧张氛围。
要理解这起事件的深层逻辑,不得不先看清查理・柯克的身份与背景 —— 他并非普通的政治评论员,而是美国保守派阵营中极具影响力的 “青年领袖”,同时也是诸多争议的 “风暴中心”。
1994 年出生的柯克,早在 18 岁时就创立了保守派青年组织 “转向美国”(Turning Point USA),该组织以 “在大学校园推广保守主义理念” 为核心,短短十几年间发展成为美国校园保守派的重要力量,旗下拥有数千名学生成员,还获得了特朗普家族、科赫集团等右翼势力的资金支持。柯克本人则凭借犀利的口才和极端的立场,迅速成为福克斯新闻、Newsmax 等右翼媒体的常客,甚至被特朗普称为 “保守派未来的希望”。
但他的崛起始终伴随着巨大争议。在言论上,柯克多次发表挑战社会共识的极端观点:他曾公开称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 “不是好人”,辱骂 “黑人的命也是命” 运动象征人物乔治・弗洛伊德是 “人渣”;新冠疫情期间,他将疫苗称作 “骗人的玩意儿”,号召年轻人拒绝接种;更引发众怒的是,他长期宣扬 “伟大替代论”—— 这一被主流社会认定为 “白人至上” 的歪理,声称 “少数族裔移民正在取代白人,摧毁美国文化”。
在行动上,柯克的 “教授观察名单” 计划曾引发学术界强烈抗议。该计划鼓励学生匿名举报 “在课堂上宣扬自由派思想的教授”,将这些教授的姓名、学校和 “罪状” 公之于众,试图施压校方解雇他们,被批评者指责为 “破坏学术自由、搞思想迫害”。而在移民、堕胎、枪支管控等议题上,柯克始终站在极右翼立场,比如反对一切形式的非法移民,主张完全禁止堕胎,甚至反对对半自动步枪的购买限制 —— 这些立场让他在收获保守派拥趸的同时,也成为自由派、少数族裔群体和进步青年眼中的 “眼中钉”。
目前,警方尚未公布刺杀者的动机,但结合柯克的背景和美国当前的社会环境,这起事件显然不是孤立的暴力行为,而是多重矛盾长期积累后的爆发。
美国的政治极化在近十年达到顶峰,两党及其支持者之间的分歧早已超越政策层面,演变为 “身份认同” 的对立。柯克作为保守派的 “旗帜性人物”,其言论和行动不断强化这种对立 —— 他将自由派称为 “美国的敌人”,将进步思想比作 “病毒”,这种 “非黑即白” 的叙事方式,让一部分极端自由派人士将他视为 “保守主义扩张的象征”,进而产生 “消灭他就能打击保守派” 的极端想法。犹他州州长斯潘塞・考克斯在事发后直接将事件定性为 “政治暗杀”,正是看到了其中的政治属性。
柯克的诸多争议性言论,不仅得罪了自由派,甚至在保守派内部也引发不满。比如他对马丁・路德・金和乔治・弗洛伊德的辱骂,触怒了大量少数族裔群体,不少民权组织曾公开谴责他 “煽动种族仇恨”;他反对疫苗的言论,在疫情期间被认为 “误导公众,加剧疫情扩散”,遭到医疗界和普通民众的批评;而 “教授观察名单” 则让学术界对他恨之入骨,认为他 “试图摧毁大学的独立精神”。这些被冒犯的群体中,难免存在极端分子,将柯克视为 “必须清除的威胁”。
此次遇袭的直接背景,是犹他山谷大学内部对柯克演讲的激烈反对。在柯克到访前,该校学生发起请愿活动,近千名学生签名要求校方取消演讲,理由是 “柯克的思想会加剧校园分裂,伤害少数族裔学生的感情”。但校方以 “第一修正案保护言论自由” 为由拒绝取消,这一决定引发了部分反对者的不满。有目击者称,事发前曾看到几名学生在演讲现场外举牌抗议,情绪激动地大喊 “柯克滚出校园”。尽管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抗议者与枪击事件有关,但这种 “言论冲突升级为暴力” 的可能性,无疑为事件埋下了隐患。
截至 9 月 11 日中午,刺杀查理・柯克的嫌疑人仍未被抓获,案件调查仍在紧张进行中,期间还出现了 “抓错人” 的波折。
根据犹他州公共安全局和 FBI 联合发布的通报,事发后警方曾根据初步线索拘留了一名男子,但经过身份核实和证据比对,发现该男子 “与监控中显示的枪手特征不符”,且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证明他与枪击事件有关,最终将其释放。不过,该男子因在接受调查时 “故意提供虚假信息,妨碍司法程序”,已被单独立案调查,但这一案件与枪击无关。
目前警方掌握的唯一有效线索,来自校园内的监控视频。但由于摄像头角度和画质限制,仅能确认嫌疑人身穿深色衣物,体型中等,枪击是 “从远距离发射,可能来自校园内某栋建筑的屋顶”—— 这意味着枪手可能提前踩点,有预谋地实施犯罪。FBI 已在社交平台公布了举报电话和邮箱,呼吁公众提供线索,并警告 “不要轻信未经证实的传闻”。
值得注意的是,事件发生后,社交平台上曾流传出 “嫌疑人名为 Michael Mallinson”“嫌疑人是加州自由派 activists(活动人士)Kevin Spitz” 等说法,但这些姓名均未得到警方证实,FBI 发言人明确表示 “所有非官方渠道公布的嫌疑人信息均为谣言”,提醒民众避免传播不实信息,以免干扰调查。
查理・柯克的遇袭,不仅是一个生命的逝去,更折射出美国社会当前的深层困局 —— 政治极化加剧仇恨,极端言论撕裂社会,言论自由与安全的边界模糊,校园成为意识形态对抗的 “战场”。截至目前,全国降半旗致哀的政令仍在执行,众议院的默哀仪式因分歧陷入混乱,而凶手仍在逃,调查仍在继续。这场悲剧最终会走向何方?它能否让美国社会反思当前的分裂状态?答案或许仍需时间来给出,但可以肯定的是,柯克的名字,将成为美国政治极化时代又一个沉重的注脚。
来源:儒雅的土拨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