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雨润利川茶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5 21:01 1

摘要:2025年的春天,利川的雨水格外绵长。清明前夕的夜,细雨裹挟着寒意掠过忠路镇的茶山,山间新芽在薄雾中舒展,仿佛每一片茶叶都承载着未诉尽的心事。对利川人而言,清明是追思的季节,也是茶香最浓的时节。那些深埋在茶山里的故事,如同杯中浮沉的叶片,在滚水中舒展、沉淀,终

音频在下面!

清明雨润

2025年的春天,利川的雨水格外绵长。清明前夕的夜,细雨裹挟着寒意掠过忠路镇的茶山,山间新芽在薄雾中舒展,仿佛每一片茶叶都承载着未诉尽的心事。对利川人而言,清明是追思的季节,也是茶香最浓的时节。那些深埋在茶山里的故事,如同杯中浮沉的叶片,在滚水中舒展、沉淀,终化作一缕跨越时光的温暖。

陈小林/摄

春寒料峭的夜晚,杨晓东总会想起父亲杨光兴炒茶时的背影。土灶台的火光映着他布满茧子的手,三个女儿围在一旁:老大递茶青,老二擦汗珠,老三往灶膛里塞着柴火。看父亲在铁锅里翻飞双手,茶香裹着蒸汽升腾,氤氲了整个童年。

2004年父亲离世那日,忠路镇的千级石梯上挤满了送行的乡亲。杨晓东攥着父亲留下的炒茶笔记,泪眼模糊中忽然读懂了他常说的那句话:“茶是活的,要用手心焐热了才出香。”

如今,一家守着雾洞茶业,将“杨二两”的诚信刻进每一锅茶:大姐杨晓明每周都要巡茶园,二姐杨晓红用体温感知杀青温度,杨晓东带着父亲的笔记跑遍全国展会。去年清明,她们在父亲种下的老茶树旁修了座“白鹤亭”:“以后在这里直播,让爹看看,他的茶香飘得比雾洞坡的云还远。”

江汉/摄

杨家坡的夜雨打在谢文英的斗笠上,她弯腰拨开茶树枝,查看新芽是否被寒潮冻伤。十年前那场洪水冲垮了她的茶厂,也险些冲垮她的信念。贷款建园时,她蹲在泥泞里捡茶苗,指甲缝渗着血,却对乡亲们笑:“等认证过了,咱的茶能卖到欧洲去!”

德米特认证的苛刻标准曾让她几近崩溃:欧盟检查员连茶园官网的标点符号都要较真。有人劝她改种普通茶,她却咬牙把家搬进茶园,用牛粪堆肥、引山泉滴灌,像养孩子般呵护每一株茶树。2022年春天,当国际认证函件寄到时,这位“中国有机女匠”蹲在茶垄间哭得像个孩子。如今的杨家坡,采茶歌在云雾里回荡,龚长珍大娘数着卖茶钱笑出皱纹:“三斤鲜叶换孙儿半学期学费哩!”

清明雨落城池村,窦士言老人拄着拐杖走过新修的公路。他总说这条路由两代人铺就:“杨光兴当年凿千级石梯运茶青,他闺女们又给咱修了柏油路。”暮色中的茶山,采茶人的竹篓与远山轮廓相融,构成利川最美的水墨画卷。

李隆基/摄

这里的茶农都信“老理儿”:炒茶时不说晦气话,清明要给老茶树敬杯酒。雾洞茶厂收茶价又涨了的消息传来时,王守根把攒了三年的野茶籽送给杨晓明:“当年杨技术员教我剪枝,现在该我帮衬你们。”深夜的茶厂里,年轻学徒跟着老师傅练“悬手搓揉”,窗外星河低垂,仿佛无数先辈凝望的眼睛。

雨停了。利川的茶山在月光下泛着墨绿色的柔光,白鹤井边的老茶树又添一圈年轮。杨晓东把新制的“雾洞茶”撒入郁江河,看茶叶随水波流向远方;谢文英在德米特认证牌匾前点燃三炷香;茶农们把明前茶装进青花罐,罐底压着先辈们抄写的《茶经》。

清明是利川人与祖先对话的时节。当滚水注入杯中,雾气升腾间,那些故去的面容在茶香中浮现:杨光兴锅里的翻炒声,老茶匠龟裂的手掌,洪水里倔强挺立的茶苗……一代代人把生命熬成茶汤,苦后回甘。这盏茶里,有山的魂魄,有人的温度,更有千年巴楚大地上,永不冷却的传承。

文字:陈亮

朗读:汤怀锋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