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洲区持续深化“文化+统战”融合实践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2 07:13 1

摘要:文化铸魂,统战赋能。秀洲区作为嘉兴主城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既是马家浜文化的发源地,又是江南水乡文化的典型代表。近年来,秀洲区委统战部深入践行“文化+统战”理念,立足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新工作载体与方法路径,通过民俗文化传承、非遗技艺推广、统战阵地建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吴冰鑫 通讯员 俞广力

文化铸魂,统战赋能。秀洲区作为嘉兴主城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既是马家浜文化的发源地,又是江南水乡文化的典型代表。近年来,秀洲区委统战部深入践行“文化+统战”理念,立足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新工作载体与方法路径,通过民俗文化传承、非遗技艺推广、统战阵地建设三大抓手,以文化浸润情感、以认同凝聚共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统一战线工作深度融合,持续画好团结奋进的最大同心圆。

以民俗文化为纽带

奏响团结奋进的“协奏曲”

民俗文化承载着民族记忆,是连接情感、增进认同的重要桥梁。秀洲区依托江南水乡独特的民俗资源,将传统节庆活动转化为促进民族团结、增进社会融合的统战实践平台,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每年清明时节,莲泗荡上万船云集,桨声灯影中延续百余年的“江南网船会”如约而至。这一国内唯一的水上庙会,原为祭祀元代治蝗英雄刘承宗的民间信仰活动。自2009年起,区委统战部主动引导、系统规划,将这一民间活动打造为政府主导、群众广泛参与的大型民俗盛会。通过恢复“扎肉提香”“打莲湘”“踏白船”等传统节目,编排大型现代越剧《刘猛将传奇》,并围绕刘王庙打造莲泗荡风景区,建成刘公塔、渔俗文化博物馆、400米景观河堤等45个文旅单体,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超35万人次。如今,“江南网船会”不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成为秀洲区“运河之韵”系列文化品牌的核心载体。

通过将非遗保护、民间信仰引导与文旅发展有机结合,秀洲区不仅延续了文化根脉,更将其转化为凝聚人心、促进交流的统战新平台,让运河文化在新时代持续回响。

农历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秀洲区洪合镇、王店镇一直都是多民族人口的集聚区。近年来,区委统战部以此为契机,连续三年举办“多彩三月三”民族团结系列活动。活动融合歌舞表演、民俗展示、美食品鉴等环节,邀请民主党派、新阶层人士、民营企业家等统战成员共同参与,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各族群众共植“民族团结同心林”,种下象征团结的石榴树;联合洪合毛衫商会,将民族服饰与现代设计融合,展现文化交融之美;在嘉兴市文化保护单位国界桥景区举行活动,在古桥流水间演绎民族文化,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通过“三月三”这一文化纽带,秀洲区深入开展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主题月活动,洪合镇已成功创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王店镇正积极争创,民族团结之花在秀洲大地绚丽绽放。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秀洲区拥有7000年水稻种植史和2500多年粽子发展史,是端午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区委统战部以此为契机,组织各民主党派开展“粽香传情铸同心”共建活动,结对送温暖;组织侨界人士举办“粽香裹真情·笔墨叙侨新”书画交流,增强文化归属;发动新阶层人士开展“同心送暖”志愿服务;举办民族同胞裹粽友谊赛,展示壮族长条粽、土家族羊角粽等各具特色的民族美食。

一场场充满烟火气的民俗活动,不仅传承了文化记忆,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

以非遗技艺为引擎

激活共同富裕的“新动能”

非遗技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文化与经济的重要纽带。区委统战部积极推动非遗传承与共同富裕深度融合,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成为助力百姓增收、实现文化自信的“金钥匙”。

“味德丰”酱鹅,始创于清康熙年间,因文宗朱彝尊品尝后赞叹“知味!知味!”而得名。其第五代传人、民建会员顾晓峰将这门非遗技艺发扬光大,2023年“味德丰”获评“浙江老字号”,2024年销售额突破3亿元。在秀洲区工商联的推动下,企业通过东西部协作,在四川屏山建立白鹅养殖基地,形成“一产养殖、二产加工、三产零售”的全产业链,日屠宰量达1.5万羽,带动农户增收。

如今,从“浙江名菜”到登上央视“生财有道”栏目,“味德丰”不仅传承着百年风味,更以非遗技艺赋能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文化传承与共同富裕双赢的发展之路。

在秀洲,非遗的传承不仅体现在舌尖上的美味,更融入了江南水乡的农耕记忆。秀洲区网联会会长和非遗传承人周利萍积极推动蚕桑生产技艺进校园,在磻溪小学、嘉兴实验小学等开展蚕桑课程,让孩子们亲手体验养蚕缫丝,播撒文化种子;携手浙江少儿频道、五芳斋非遗工坊打造研学项目,提升传播力;在潘家浜景区、蓬莱未来社区设立共富工坊,培训宝妈群体掌握蚕桑手作技能,实现居家创业。

同样在发展中不断焕发新生的,还有那份承载着乡愁的甜蜜味道。始创于1914年的张萃丰蜜饯,其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遗。第六代掌门人、民进会员张爱芳在传承古法的基础上,建立蜜饯非遗文化馆,通过沉浸式展陈、互动体验、研学课程,让“看不见摸不着”的秘方技艺变得可感可触。如今,张萃丰不仅唤醒了儿时味道,更成为传播嘉兴文化的一张甜蜜名片。

以统战阵地为依托

打造凝心聚力的“强磁场”

阵地是凝聚共识的桥头堡。秀洲区坚持“建管用育”并重,推动统战阵地提档升级,实现文化浸润与思想引领的深度融合。

今年建成的嘉兴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坐落于国家级文保单位苏式粮仓群内,由闲置粮站改造而成,是全市首个此类综合性阵地。基地总面积1000平方米,设有民族文化互动体验区、同心舞台、共富直播间、产品展销区等功能空间,全面展示嘉兴民族工作成果。自启用以来,已与半月文化基地、根雕馆等周边统战资源联动,举办民族文化鉴赏、青少年交流等活动,未来将承办全省性大型民族融合项目,逐步打造成为集教育、研学、共富、实践于一体的多功能平台。

在位于京杭大运河畔的秀洲区同心家园,区委统战部聚焦“文化统战”,在这里常态化开展“非遗传承夜校”“节气民俗体验”等活动,让统战成员在剪纸、制粽、赏灯中感受文化魅力,增强归属感与认同感。

与此同时,作为服务新侨群体的重要平台,“侨创空间”也在不断拓展功能边界。这一集嘉兴海燕创新创业学院、长三角海创俱乐部(嘉兴)、秀洲区新侨服务中心、“秀洲·侨之家”于一体的综合服务集群,已获评浙江省五星级“侨胞之家”。今年初以来,“侨创空间”推出“侨见非遗”系列活动,组织侨界代表走进非遗工坊,体验美食制作、蚕桑手作等传统技艺,在沉浸式感知中厚植文化根脉。同时,积极引导新侨人士发挥联系广泛、融通中外的优势,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代言人,架起连接海内外的情感桥梁与文化纽带。

下一步,秀洲区将持续深化“文化+统战”实践,以阵地为依托、以文化为纽带、以活动为载体,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与统战优势,书写新时代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秀洲篇章。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