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毅力号”传回来的图片能看到,这些岩石的样子很特别。NASA的工作人员说它们有点像化石,但和我们平时知道的恐龙骨头、三叶虫化石不一样。参与研究的科学家迈克·泰斯解释,这些痕迹更可能是远古微生物的“生活垃圾”。
9月1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一个让全世界都关注的消息。
“毅力号”火星车在火星上一个远古湖床区域,采集到的岩石样本里发现了可能是远古生命留下的痕迹。
从“毅力号”传回来的图片能看到,这些岩石的样子很特别。NASA的工作人员说它们有点像化石,但和我们平时知道的恐龙骨头、三叶虫化石不一样。参与研究的科学家迈克·泰斯解释,这些痕迹更可能是远古微生物的“生活垃圾”。
几十亿年前,火星上还有湖泊的时候,湖边的微生物活动时,在岩石上留下了独特的化学印记。这种印记在地球上很常见,一般就是微生物活动过的直接证据。
更关键的是,研究团队排除了这些痕迹是自然形成的可能,因为自然形成这种结构需要特别高的温度,而“毅力号”的先进仪器反复检测后确认,这些岩石从来没经历过那么高的温度。反观地球,很多微生物在常温下就能留下类似的痕迹。
不过科学家们很谨慎,他们说这只是目前最有力的证据,要想确定到底是不是生命痕迹,必须把样本带回地球,用地球上最顶尖实验室的设备仔细分析。
可麻烦的是,负责把样本从火星带回来的“火星样本取回计划”遇到了大问题。这个项目一开始预算只有几十亿,后来一路涨到了上百亿,最新的总统预算直接把这个任务砍掉了。
现在,这个可能改变人类历史的发现,只能孤零零地躺在火星表面,却没人能派飞船把它“接回家”。
关于火星生命痕迹的来源,有一种观点,将其与一场远古撞击事件联系起来。该观点认为,几十亿年前,火星与木星之间原本存在着一颗行星,后来这颗行星在木星和火星的双重引力拉扯下,最终撞向了火星。
这场剧烈撞击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它不仅让火星的自转轴发生偏移,还将火星表面的大量物质撞飞。其中一部分被撞飞的物质落入地球轨道附近,经过漫长演化最终形成了月球。
另一部分则留在火星周边,成为了火星如今的两颗卫星。而那颗主动撞击火星的行星,不仅没能“撞赢”,反而被火星弹开,又因撞击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导致内核解体,最终碎成无数碎片,形成了现在位于火木之间的小行星带。
除此之外,这次撞击还在火星表面留下了显著印记,造就了太阳系最高的山峰和最大的裂谷。
更关键的是,自转轴偏移让火星失去了磁场的保护,无法抵御宇宙辐射,原本可能存在的适宜环境逐渐消失,慢慢变成了如今荒芜的模样。
值得注意的是,月球上发现的大量氦-3,被认为是这场远古撞击的有力证据。
同时,地球与火星之间本身就存在频繁的物质交换,地球上有许多来自火星的陨石,火星上也存在来自地球的陨石。
这意味着,无论是地球还是火星上的生命种子,都完全有可能借助这些陨石,在行星与卫星之间相互传播,这也为火星生命痕迹的来源,提供了一种合理的解释方向。
那么,火星上的生命是比地球生命出现得早,还是晚?
要知道,地球在40亿年前就有生命了。如果火星生命比地球早,那“生命宇宙发生说”就有了有力的支持,这说明宇宙里到处都有生命的种子,只要某个行星有大气层、有水、温度也合适,就有可能孕育出生命。
值得一提的是,和NASA的困境不同,中国的“天问三号”任务,正在按计划推进,预计2028年出发,2030年左右,就能把火星岩石样本带回地球。
不管最后能不能通过这些样本证实火星有过生命,人类探索火星的脚步都不会停。而且在这场寻找宇宙生命真相的竞赛里,局势正在发生变化!
来源:逆火科学风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