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圆地方”表示古人不知道地球是圆形?请还中国历史以清白!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8 19:56 4

摘要:有一天闲聊,提到“地球到底啥形状”,年轻的小张突然蹦出来一句:“咱中国人其实是被西方人教会地球是圆的吧?我记得课本里写的,明朝利玛窦不是带着地球仪来中国,才让中国人第一次知道今儿脚下这个是个球!”众人一听,纷纷点头,就连我隔壁的大姐都插嘴:“对对对,就是以前‘

有一天闲聊,提到“地球到底啥形状”,年轻的小张突然蹦出来一句:“咱中国人其实是被西方人教会地球是圆的吧?我记得课本里写的,明朝利玛窦不是带着地球仪来中国,才让中国人第一次知道今儿脚下这个是个球!”众人一听,纷纷点头,就连我隔壁的大姐都插嘴:“对对对,就是以前‘天圆地方’,谁知道地球是圆的呀。”你看,网上搜一搜,也一堆人跟着这么说,美其名曰“专家解释”。反正中国古人似乎就该是“天如锅盖,地像锅底”,直到利玛窦一来,大家才突然顿悟:“啊,原来我们住在球里头呀!”真是这么回事吗?要我说吧,这事,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有趣的是,这种说法把一个词反复地拿出来用——“天圆地方”——好像这四个字就足以证明千万年中国人都是“地平说”的拥趸。可你细琢磨琢磨,“方”这字儿在古汉语里真等于“平面”?我特意翻了旧字典和好些老典籍,还真没谁把“方”死死扣在“板儿平”上。就比如明代文人张萱他在岁暮赋里写“外圆内方,君子其象”,讲到底是规矩和圆融,是当人处世的事。“天圆地方”倒像是古人用的另外一套形象表达,看起来是形状,骨子里是讲个度量和阴阳。真要死盯着“地方”说地都是平地一块,还得被老礼学家批一顿,说你死钻牛角尖。

我们也别总盯着《周髀算经》不放,这本书里的精妙可不是一句俗语可以囫囵过去的。比方说同样是讲天说地,战国末韩婴在他的《韩诗外传》里描述“天地如鸡子”,这里“鸡子”其实是指鸡蛋。你想,蛋黄浮在蛋壳里面,不就是浑天说那点意思吗?再往后,佛家经典到唐代更直接,《华严经》干脆说啥“风轮持水轮,地轮依水轮”,咱们中国古人可真没少琢磨大地是不是圆。宋朝沈括《梦溪笔谈》甚至根据月食的阴影,顺带也说到地是“球体”,这种从观测出发的推理,和老外们顶着星盘算经纬一道道走流程,差不了多少。

说回天文机构。别总被“乾隆爷不稀罕地球仪”那个故事给骗了,好像咱老祖宗就对世界、宇宙没半点好奇心。你查查大宋年间的“太史局”,光是负责天象推算法的就有好几拨人,各种仪器一应俱全,宫廷外还专门圈了一批天文学家天天抄太阳月亮、甚至气象预报都玩得溜。元代的郭守敬跑遍了大半中国,测地度纬度不带含糊的,光仪器、观测点加起来都快能开个国际天文大会,哪能说是坐等洋人送地球仪开眼界?

其实,“地球是圆的”光靠嘴皮子没用,真正让人信服的还得靠观测、推理。你看战国时期的甘德、石申,写的《甘石星表》,已经把天象记录得清清楚楚。换句话说,古人盯着北极星、研究二十八宿乃至五大行星的运行轨迹,顿悟天地有个整体大结构,也不是完全拍脑门。甚至在东汉末年,老道张衡鼓捣出了“浑天仪”,说天地像鸡蛋,地像蛋黄,天就像包着它的壳。他写浑天仪注的时候,那意思已经很明确:地不平,而是“黄中居天内”。这跟欧洲同时期的宇宙想象,其实差异远没后人说得那么大。

但也不能说十里八村的老百姓都认同地球是一个球。真正对“地圆”有成系统表达和论据的,多半是懂天文历法的官员、智者还有少数民间行家,毕竟观测设备、数学推导不是家家户户标配。即使如此,在唐朝的大衍历里,僧人一行测子午线、定极点,再次用观测佐证地球有限且圆。这项成就,比西方“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名气可能小点,但技术味道一点不少。到了北宋哲人张载,干脆把大地比作“圆转之物”,连地自转的意思都点出来了——大地会不会动?会!就像老磨盘似的。

可有意思啊,等明末西学东渐,利玛窦把地球仪带过来,把“地球必为一球”正式归为官场共识,不少国人还一头雾水。甚至清代学者刘献廷、郭子章写文章,咬定过去中国没这说法。可又有比如梅文鼎这样的奇才,专门翻遍古籍、推演度量尺,斩钉截铁地说:“咱们中国书里,实际上地圆之说古已有之。”有意思不?有时候,外头来的观念搅动内里的池水,倒逼自家人扔掉成见,把祖宗留下的老宝贝翻出来再研究一遍,反倒看得更明白。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是“谁先谁后”更重要,还是“有没有真在探索”?你看,就连今天的美国、巴西,还有不少人死活不肯承认地球是圆形,据说还有专门“地平论协会”。难不成真的就能说这两个文明古国集体“无知”吗?信不信地球是圆的,不看你嘴上怎么说,更看你对新知的接受能力,是不是敢于一遍遍验证、观察,直到有一天,大部分人都默默接受这个“常识”。

回头看咱老祖宗:大到天子、学宫里的历法天官,小到民间摆摊的占星先生,虽然门路不同,很多人都曾走在探索“天与地真面目”的路上。有的人确实会固守旧说,但也有人大胆预言、动手实测,再难走的路上总能见到几颗先锋的种子。

走到今天,回头想想,咱们对那些历史传说、老词条别太简单化,别一杆子打死古人“啥都不懂”。我们会不会有点“今人笑古人,殊不知古今一理”?历史的河流,不是某几个大发明家硬生生拐弯带跑的,而是无数普通人、专家学者、热心观察者一铲一铲慢慢淘出来的。地球是不是个球,古人有没有当回事,其实并不全靠谁送来一个新奇玩意小地球仪——而是大家一路琢磨、一路争论、一路怀疑,到最后真拿数据、举事实去撑开讨论空间。

不妨再想想,等两千年之后我们的结论又会被谁质疑?会不会有人说咱们当下的认知也只是后人笑料?历史这事啊,真没终点,毕竟观天测地,只要人世未绝,总有问不完的“到底”。

来源:潇洒饺子u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