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甲基铵双三氟甲磺酰亚胺( MATFSI )掺杂剂替代传统锂掺杂剂( LiTFSI ),解决锂迁移导致的 α 相钙钛矿降解问题,实现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PSCs )。
核心总结
核心创新点
通过甲基铵双三氟甲磺酰亚胺( MATFSI )掺杂剂替代传统锂掺杂剂( LiTFSI ),解决锂迁移导致的 α 相钙钛矿降解问题,实现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PSCs )。
解决的问题
锂掺杂剂( LiTFSI )在光暗循环中迁移至钙钛矿晶粒边界,引发 α-FAPbI₃ 向非光伏活性 δ 相转变,导致器件效率快速衰减;而 MATFSI 无阳离子残留,可抑制相转变并提升电荷传输效率。
实现方法
MATFSI 通过与空穴传输材料( spiro-OMeTAD )的高效氧化反应生成自由基阳离子,提升空穴迁移率( 2.09×10⁻³ cm² V⁻¹ s⁻¹ );其挥发性甲基铵( MA⁺ )在掺杂后完全反应无残留,避免离子迁移诱发的降解。
作用与性能参数
效率提升:冠军效率 26.1% (认证 25.6% , Voc = 1.22 V , Jsc = 26.8 mA cm⁻² , FF = 0.86 ),显著高于 LiTFSI 基器件( ~24.2% )。
稳定性提升:在 ISOS-LC-1 光暗循环( 12 h 光照 /12 h 黑暗)中 T95 寿命超 1200 h , 3000 次电压开关循环中表现优异 。
作者团队 : 中山大学秦天石 , 南京工业大学 黄维
器件结构
FTO/SnO₂/perovskite/spiro-OMeTAD (MATFSI)/Au
制备细节
关键溶液配置
SnO₂ 前驱液: 0.012 M SnCl₂·2H₂O 溶液(含尿素、 HCl 、硫代乙醇酸,冰水中配制)。
钙钛矿前驱液: 1.45 M FAPbI₃ 溶液( 240.76 mg FAI + 706.9 mg PbI₂ + 33.76 mg MACl ,溶于 DMF/DMSO=8:1 v/v )。
MATFSI 掺杂空穴传输层( HTL )溶液: 91.4 mg spiro-OMeTAD + 6 mg MATFSI + 36 μL TBP ,溶于 1 mL 氯苯( CB )。
器件制备流程
FTO 基底清洗:依次用洗涤剂、去离子水、乙醇超声 20 min ,氮气吹干后 UV 臭氧处理 15 min 。
SnO₂ 电子传输层( ETL )沉积:化学浴沉积( CBD ):将 FTO 浸入 0.012 M SnCl₂ 溶液( 90 °C , 2 h ),超声清洗后 170 °C 退火 1 h ;旋涂 20 mM KCl 水溶液( 3000 rpm , 30 s ), 100 °C 退火 10 min 。
钙钛矿层沉积:旋涂 1.45 M 前驱液( 1000 rpm 10 s → 5000 rpm 30 s ),第 20 s 滴加 120 μL 乙酸乙酯, 100 °C 退火 2 h 。
HTL 沉积:旋涂 MATFSI 掺杂 spiro-OMeTAD 溶液( 3000 rpm , 30 s )。
电极制备:热蒸发 100 nm Au 电极(有效面积 0.09 cm² )。
来源:寂寞的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