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鲜艳的色彩在纸上绽放,古老的传说在笔尖流转。在绵竹市孝德镇年画村,“农忙扛锄头、农闲握笔头”是当地村民生活方式的生动写照——村民们既是农民,也是年画艺人。9月3日,“活力中国调研行”四川站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德阳的绵竹年画村,采访民俗文化赋能文旅融合发展情况。
鲜艳的色彩在纸上绽放,古老的传说在笔尖流转。在绵竹市孝德镇年画村,“农忙扛锄头、农闲握笔头”是当地村民生活方式的生动写照——村民们既是农民,也是年画艺人。9月3日,“活力中国调研行”四川站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德阳的绵竹年画村,采访民俗文化赋能文旅融合发展情况。
走进年画村的农闲堂,村民们正在给手里的年画涂色。“前期,村上的年画技师、非遗传承人会对村民进行培训,农忙的时候村民们忙生产,农闲的时候大家就可以来这里画画,完成的作品会由年画商户收购,已经带动了村上500多人就业,平均每人每月可以增收2000多元。”年画村农闲堂负责人张玲告诉记者。
陈强是绵竹年画艺人,也是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他在年画村里经营着一间工作室,采访团来到这里,一边体验年画拓印的制作,一边询问陈强的订单情况。陈强说,工作室的产品既保留了年画的传统元素,又融入了现代潮流设计理念,深受游客喜爱,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下半年的订单80%来自海外,主要是东南亚地区。
作为巴蜀文化的鲜活记忆,绵竹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并称“中国木版年画四大家”。以木版刻印、手工彩绘为特色,内容涵盖吉祥喜庆、民间传说、乡土生活等。其制作遵循“一黑二白三金黄,五颜六色穿衣裳”的色彩规律,呈现出线条流畅、色彩艳丽的特点。
如今,绵竹年画通过不断加大产品的创新力度,已经开发出刺绣年画、竹编年画、年画服装、年画伞、年画折扇、年画玩具等20多个系列、1000多种传统年画及文创产品,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
今年上半年,孝德镇接待游客6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亿余元。“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绵竹年画这一非遗文化名片,以‘农文旅融合’为核心,大力发展餐饮、民宿、特色农产品采摘及研学旅游,提升游客来年画村旅游的体验感。”绵竹市孝德镇文旅发展中心负责人何艳青介绍。
本文来自【天府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