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MED 2025 | 史玉玲教授解读银屑病前沿进展与皮肤病学精神传承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5 21:08 1

摘要:银屑病作为临床关注度高、发展速度快的皮肤病,其基础研究、临床管理与新药研发持续突破,同时中国皮肤病学领域的精神传承与时代发展也需行业共同践行。8月22日- 24日,中国皮肤健康发展大会暨杨国亮皮肤病学大会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皮肤与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ACMED)

银屑病作为临床关注度高、发展速度快的皮肤病,其基础研究、临床管理与新药研发持续突破,同时中国皮肤病学领域的精神传承与时代发展也需行业共同践行。8月22日- 24日,中国皮肤健康发展大会暨杨国亮皮肤病学大会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皮肤与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ACMED)第一届学术年会在上海召开!值此契机,我们特邀ACMED学术委员会主席、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史玉玲教授,围绕2024-2025年度银屑病重大进展及大会核心主题展开深度解读,以期为临床诊疗优化与学科发展提供权威参考。

作为深耕于银屑病领域的皮肤科专家,您此次在本届大会呈现的『银屑病』年度前沿进展盘点,您认为有哪些进展值得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能否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史玉玲教授:首先祝贺中国皮肤健康发展大会暨杨国亮皮肤病学大会顺利召开,也很荣幸以大会TED演讲嘉宾的身份,分享2024-2025年银屑病领域的最新进展。相较于其他疾病,银屑病在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及新药研发领域均展现出最快的发展速度,也是当前关注度最高的疾病之一。

在基础研究层面,近两年来银屑病相关研究在代谢、表观遗传及炎症微环境领域成果丰硕。中国学者在《Immunity》、《Nature Metabolism》、《Cellular&Molecular Immunology》(CMI)、《Science Advances》、《Advanced Science》等多个高水平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了大量高质量研究论文。同时,人工智能领域对银屑病的关注度也显著提升,尤其在银屑病严重程度评分及全病程管理方面,越来越多的大模型投入相关研究;未来,基于深度学习、多模态学习的模型将进一步助力临床医生开展银屑病的诊断、治疗与随访工作。

在临床研究与疾病管理领域,中国学者贡献突出。我们团队过去五年依托”SPEECH研究”上海多中心重大研究队列数据,在《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BJD)、《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JAAD)等期刊发表多篇原创性临床研究文章,重点围绕银屑病与胰岛素抵抗、银屑病与代谢综合征,以及服用高血压药物的银屑病患者接受治疗后是否影响降压药疗效等方向展开探索,产出了一系列原创成果。当前,全球学界对银屑病的关注已不再局限于皮损清除,而是转向患者全生命周期共病管理,这也推动了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发展——银屑病患者管理不再是皮肤科单一学科的工作,而是需要多学科联合,共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在新药研发领域,银屑病创新药物持续涌现,国内外药企不断推出新型药物(包括生物制剂与小分子药物)。由我担任中国主要研究者并作为共同作者参与的杨森Icotrokinra相关研究论文已被《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接收。Icotrokinra是一种IL-23R抑制剂多肽,其24周Ⅲ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出优异的疗效与安全性,后续52周数据也将逐步揭盲。我认为,未来银屑病治疗将逐步进入口服小分子药物与口服多肽药物的时代,除JAK抑制剂、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外,各类外用药物也在不断研发上市。

此外,我们团队还牵头或参与了多个新靶点药物研究,例如近期牵头的恒瑞医药IL-36R/IL-23p19双靶点药物研究,其Ⅱa期临床试验已展现出良好效果。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药与新治疗方向不断涌现,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为银屑病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在保证更高疗效与更好安全性的同时,通过长期疾病管理让患者实现一生无忧,这也是银屑病领域所有研究的核心方向。

作为本次大会的学术主席,您认为本次大会最希望传递的核心信息是什么?在当前“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中国皮肤病学领域正面临着哪些最重要的机遇和挑战?

史玉玲教授:

非常荣幸担任本次大会学术主席,中国皮肤健康发展大会暨杨国亮皮肤病学大会的核心是传递杨国亮先生的精神。杨国亮先生作为中国现代皮肤病学创始人,带领一代代皮肤病学先辈深耕领域;我也曾在华山医院进修一年,深刻感受到这种精神并非局限于华山医院或“华山精神”,而是属于整个中国皮肤病学领域,传承这一精神至关重要。

尽管不同时代的皮肤病谱、治疗手段发生巨大变化,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与转化研究也取得显著进步,但“万变不离其宗”——需接过老一辈的接力棒,传承皮肤病学精神。同时,年轻一代要拥抱AI时代与新发展机遇,不断努力,在世界舞台发出中国皮肤科的声音,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与未来,为全球皮肤病学发展贡献力量。

小结

史玉玲教授系统回顾了银屑病领域近年来的重要进展:基础研究在代谢、表观遗传等方向持续突破,AI技术广泛应用于疾病评估与管理;临床理念更加强调全生命周期与共病管理,多学科协作成为主流;新药研发成果显著,以靶向IL-23R的口服多肽Icotrokinra为代表的新型药物展现出优越疗效,银屑病治疗正步入口服小分子与多肽药物新时代。同时,史教授强调,应传承以杨国亮教授为代表的中国皮肤科精神,积极拥抱新技术、新机遇,推动中国皮肤科走向世界,为全球皮肤病学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专家简介

史玉玲 教授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

主任医师、同济大学长聘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副院长,同济大学医学院银屑病研究所所长
国家“万人计划” 领军人才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国际银屑病协会IPC理事
国际银屑病和银屑病关节炎研究评价组(GRAPPA)委员
亚洲银屑病学会ASP理事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常委兼总干事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学组副组长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银屑病学组副组长
上海免疫学会皮肤免疫专委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皮肤与性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审稿专家:史玉玲教授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风湿汇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