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原副部长苏波:产业生态重构迫在眉睫 支持新能源汽车新增产能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30 10:26 1

摘要:“油电转换进入重大转折期,推动燃油车资源充分利用迫在眉睫。未来两三年我国汽车将进入新能源汽车主导市场发展的新阶段,目前燃油车产销量及盈利率大幅下降,产能大量放空面临生死存亡重大危机,有一些企业已经停业倒闭,汽车产业生态重构迫在眉睫。”3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

本报记者 陈燕南 北京报道

“油电转换进入重大转折期,推动燃油车资源充分利用迫在眉睫。未来两三年我国汽车将进入新能源汽车主导市场发展的新阶段,目前燃油车产销量及盈利率大幅下降,产能大量放空面临生死存亡重大危机,有一些企业已经停业倒闭,汽车产业生态重构迫在眉睫。”3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苏波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表示。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此次苏波针对汽车产业的变局进行了分享并提出了发展建议。其中,他强调,应支持新能源汽车新增产能,主要通过对燃油车企的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资产收购等方式来实现。

可通过兼并重组 燃油车企实现新能源扩产

苏波表示,全球汽车电动化是汽车百年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也是历史的机遇与必然。工信部在编制国家“十二五”规划时,突出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重点,主要依据深入研究后做出了三个重要判断。

一是化石能源供给的不可持续性,必须尽早调整汽车使用能源结构。二是全球气候变化及环境污染治理迫切要求发展新能源汽车。三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电动化以牵引汽车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将成为主导方向。

苏波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需求牵引的全面市场化发展新阶段。十余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形成了技术先进、产业链完整、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的产业生态和新质生产力,极大地加速了全球汽车电动化进程,成为我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新能源汽车销量从规划发布当年的1.28万辆跃升到2024年的1286.6万辆,增长1000倍,连续多年产销量占全球总量的60%以上,2024年占全球的70.5%。

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不断增高,产业也在发生剧烈变革。对此,苏波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尽快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引领和指导,在大力推进燃油车企加快电动化转型的同时,支持新能源汽车新增产能,主要通过对燃油车企的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资产收购等方式来实现,不再大规模征地新建,减少继续并行发展造成更大资源浪费。

应加快国际化布局发展

事实上,产业的变革也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影响汽车产业发展。虽然一些国家和汽车企业放缓了电动化步伐,但全球推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随着新能源化不可逆转、智能网联化全面加速、全球化格局深度重塑,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汽车产业进入由大变强的重要战略窗口期,为我们加强国际协同合作,推进国际化布局发展提供了新机遇。”苏波说。

对此,苏波认为,我国应积极参与汽车产业生态和全球化格局重构,加快国际化布局发展。应加强战略谋划和政策引领,协调推动积极有序的国际化布局发展。

据了解,我国新能源汽车国际化发展正逐步进入以市场开拓和模式突破为重点的规模化发展阶段。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8.4万辆,已销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化发展模式从以整车为主的出口贸易向包括整车、技术、品牌、动力电池、充电设施等全产业链联动出海、本地化生产转换。上汽、比亚迪、吉利、奇瑞、宁德时代、长安等自主品牌车企通过独资、合资、收购等方式在海外本地化建厂布局,积极构建海外产能和生态体系。

“但总体来看,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海外市场品牌知名度不够高,国际化人才储备和经验积累不足,远跟不上海外业务扩张的需求。国际贸易壁垒和海外市场环境变化也需有应对之策。”苏波说。

为此,他建议政府部门和汽车行业组织要深入调研我国新能源汽车走出去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制定支持企业国际化布局发展的战略指引和政策举措,继续加大在政策、金融、物流、合作平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形成产品出口和海外本地化生产内外循环协调发展的产业布局。

苏波指出,应进一步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与外资企业的合作。“在国内市场开放方面,我国已全面开放新能源汽车投资限制,大众、宝马、特斯拉、丰田等著名企业深度融入我国汽车产业链体系,已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连接点,汽车企业要在不断深化与外资企业的合作中实现共赢。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全球汽车和交通低碳转型提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海外市场提供了广阔空间。要坚持出口贸易与海外本地化发展并重,搭建海外品牌营销和售后服务体系,深度融入海外市场,规避潜在政策与市场风险。”他表示。

此外,他还建议,应不断深化与全球各国的合作交流与深度协同,构建合作共赢的汽车产业发展生态。建立和完善与国外政府间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对话机制,加强在政策、法规、投资标准等领域的交流与协调。

苏波表示,应充分运用国际合作机制平台,用好全球创新资源,融入全球创新体系,促进实现关键技术、市场、金融、供应链、人才等创新要素的流动。加强供应链薄弱环节的全球合作,在上游原材料、动力电池、汽车芯片等关键领域,持续加强政府层面对话与协商,建立全球安全监管协调机制,支持各国和上下游企业建立深度协同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他最后表示,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充分发挥同ISO、IEC等国际标准化认证机构和国际组织的协同作用,在新能源汽车、ADAS辅助驾驶功能、信息安全、智能充电等领域,推进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国家间标准的互认。相信各国之间的密切协同与友好合作,将促进全球汽车产业成功实现智能驾驶、绿色发展的历史性变革。

来源:贝果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