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耀在宁晋抗日:从清善桥跑到纪昌庄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4 21:52 1

摘要:宁晋县纪昌庄抗战建国烈士塔,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小兵张嘎》《平原烈火》的作者、著名作家徐光耀在宁晋抗日从清善桥跑到纪昌庄。并把在纪昌庄的这段抗日经历写在日记里,后来还写成小说,拍成了电影。

宁晋县纪昌庄抗战建国烈士塔,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小兵张嘎》《平原烈火》的作者、著名作家徐光耀在宁晋抗日从清善桥跑到纪昌庄。并把在纪昌庄的这段抗日经历写在日记里,后来还写成小说,拍成了电影。

《徐光耀日记》,1944年初:“还没吃晚饭,便兴致勃勃地从清善桥跑到纪昌庄,好来痛痛快快地看一次《血泪仇》”……当时他正在宁晋一带打游击。从全国战局的角度来看,抗战形势正处于由战略相持向战略反攻过渡的关键阶段。

从军期间,徐光耀自觉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据他回忆:“最早写日记是在1940年。后来经常行军打仗,背不动那么多东西,我把日记藏在房东家里,之后再没有机会回房东家找,丢了觉得很可惜。那是第一次写日记。”直到1944年初,徐光耀又重新开始日记写作。

抗日战争时期的徐光耀。

抗日期间,徐光耀被分配到了宁晋县大队当特派员。他在那里战斗了三年,“清剿”与反“清剿”,突围再突围,在强敌眼皮下穿梭,和死神一次次擦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他目睹了“麦田被坦克轧烂,村庄在火中崩塌,遍地女人哭孩子叫”,这段炼狱经历成为他日后写作《平原烈火》的素材。

1938年5月,日寇在四芝兰、纪昌庄等地进行军事控制并建立据点、军事关卡,全县设立23个碉堡炮楼,重点控制滏阳河渡口。

徐光耀的小说《冷暖灾星》(即《少小灾星》,写的是日寇“五一大扫荡”期间三个小八路——— 巴大坎、轴子、苗秀的流浪逃亡生活。他们像三个小小的“灾星”,从纪昌庄转移到二龙堂再漂流到零菱港,走到哪里就给哪里的群众带来灾难,但所遇到的群众,像纪大娘、辘轳大伯、狗替儿夫妇、“三三制”大叔、多福叔一家等,虽有心理矛盾,但都不顾生命危险掩护了他们。

《冷暖灾星》1993年被拍摄成电影,更名《乡亲们》)开篇就提到纪昌庄的纪大娘是如何收留、掩护大部队失散的小八路的:“那位纪昌庄的纪大娘,本来不认识,可在急风恶浪 中,是她叫你替她抱孩子,认识了她,连碰上洗澡的鬼 子也不怕了,是她给村找着了村长.....。”这一段正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作品如实地反映了残酷斗争中八路军与宁晋人民的血肉鱼水情,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反响。2008年与《小兵张嘎》同被教育部推荐为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小学生必读小说。

来源:宁晋大陆泽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