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上海的近现代杰出人物简介(第六篇)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4 15:21 2

摘要:陈伯吹(1906年8月13日—1997年11月6日),原名陈汝埙,曾用笔名夏雷,江苏省宝山县罗店厂(今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人。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出版家、教育家。1923年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写作,1927年出版了第一部儿童小说《学校生活记》。他在19

陈伯吹(1906年8月13日—1997年11月6日),原名陈汝埙,曾用笔名夏雷,江苏省宝山县罗店厂(今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人。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出版家、教育家。1923年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写作,1927年出版了第一部儿童小说《学校生活记》。他在1930年代创作了多部儿童文学作品,包括《阿丽思小姐》和《波罗乔少爷》。1931年担任北新书局《小学生》杂志的主编,并于1934年出任儿童书局编辑部主任。此后,他一直在儿童文学创作、翻译、编辑和理论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他的创作生涯持续了70年,对中国儿童文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东方的安徒生”。

宋子安(1906年—1969年2月25日),祖籍海南省文昌昌洒镇古路园村,出生于上海。1926年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1928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学成归国后,宋子安较少涉足政治,曾担任松江盐务稽核所经理、松江盐运副使、中国建设银行公司经理、广东银行董事长等职。1936年,宋子文集资收购广东银行,宋子安凭借出色才华当选董事长,并对银行进行全面整顿,使其扭亏为盈。抗战期间,宋子安担任西南运输公司总经理,亲自指挥车队运送物资,曾击落日本轰炸机,展现了卓越的领导能力。1948年,他任香港广州银行董事会主席,后举家迁居美国旧金山。宋子安是宋家六兄妹中唯一与政治无直接关联的人,因此与兄弟姐妹保持了良好关系,是宋家兄弟姐妹情感联系的重要纽带。

葛传椝(1906年—1992年),出生于今上海嘉定区马陆镇。我国著名的英语教育专家和词典编纂家。1921年考入上海电报传习所,翌年前往崇明县立中学任教。1925年起在上海商务印书馆担任英语编辑,直至1937年中日淞沪战争爆发。在此期间,他发现了许多英语单词的中文意义相同但英语习惯表述差异较大的问题,于是花费六年时间编写了《英语习惯用法词典》,并于1942年出版,这是中国人编写的第一部英语惯用法词典。1945年起,他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光华大学与大夏大学合并成立华东师范大学,他在此执教至1954年,随后调往复旦大学外文系任教,直至1986年退休。生前曾参与《新英汉词典》、《英汉四用词典》等工具书的编写工作,被学界誉为一代宗师、为中国英语教育界先驱之一。

唐丽玲(1907年2月4日-2007年3月8日),字佩兰,上海人。第一位为中国赢得国际声誉的钢琴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20位杰出女性”之一。毕业于德国德累斯顿音乐学院。曾任国立浙江大学教授、上海国立音专教授。唐丽玲是中国早期德奥钢琴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民国时期德奥钢琴音乐作品的权威演奏家,被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称为“天生的演奏家”和“中国明日的一流钢琴家”。她也是最早将西方经典音乐作品引入中国的中国演奏家,为推动西方音乐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周志常(1907年—1941年),又名周维纲,江苏省宝山县淞南乡塘桥村(今上海市宝山区淞南镇塘桥村)人。在学生时代即追求真理,嫉恶如仇。1928年在宝山师范读书时,中共吴湘区委派人到学校秘密发展党团组织,周志常加入了共青团,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师范毕业后在顾村胡家庄小学教书,同时和弟弟周维经一起办农民夜校,教青年农民识字明理,并以教师职业为掩护,进行党的地下活动。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后,他投笔从戎,参加新四军,在战地服务团工作,进行抗日宣传。不久后调到新四军军部军法处工作,后在皖南事变中壮烈牺牲,时年34岁。

顾作霖(1908年—1934年5月28日),字冬荣,上海嘉定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1925年8月,先入暨南大学,不久转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读书。同年冬天,他在上海大学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春天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积极参与工人运动和青年运动,曾在上海杨树浦地区担任共青团书记,参与指挥纪念“五卅”惨案一周年反帝示威活动。1927年,被派往山东协助重建党组织,担任中共山东省委委员和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1929年,回到上海,担任共青团江苏省委书记。1931年,到达江西宁都中央苏区,任团中央书记,并主持共青团苏区中央局的工作。1934年1月,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担任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和红一方面军野战政治部主任。同年5月28日,因积劳成疾在战斗前线吐血后去世,年仅26岁。

徐克强(1908年-1942年7月2日),原名世祥,上海宝山人。早年参加反军阀活动,1926年被捕,次年保释后加入共青团,任吴淞区团委委员。1933年5月25日在浦东再次被捕,1937年获释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起到第一国际难民收容所工作,1940年任苏州县委组织部长、肖陆区委书记,次年任苏州县委书记。1941年底到泰县任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翌年任县委书记,独立团政委。1942年7月2日晨,县委县政府和独立团在缪家野遭日伪军包围袭击。其因病体难支,为不拖累同志,毅然为国捐躯。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号怒庵,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中国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1928年,赴法留学,就读于巴黎大学文科和卢浮美术史学院,专攻艺术理论和美术评论,同时热爱音乐。1931年,回国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现南京艺术学院),任校办公室主任,兼教美术史及法语。1949年后,专心翻译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并重译旧作,翻译态度严谨,影响深远。傅雷一生嫉恶如仇,对事业忠心耿耿,为人正直不苟。其翻译作品多以揭露社会弊病、描述人物奋斗抗争为主,如《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约翰·克里斯朵夫》等。

赵家璧(1908年10月27日—1997年3月12日),出生于上海松江。中国编辑出版家,作家,翻译家。他在光华大学附中时即主编《晨曦》季刊,大学期间为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主编《中国学生》。毕业后进入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任编辑,期间结识鲁迅、茅盾等左翼作家,陆续主编《良友文学丛书》等,以装帧讲究闻名。1936年,他组织鲁迅、茅盾、胡适、郑振铎等著名作家分别编选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由蔡元培作总序。煌煌十大卷,矗立了一座丰碑。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并担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等职务。

陆俨少(1909年6月26日-1993年10月23日),名砥,字宛若,出生于上海嘉定县南翔镇。中国近现代中国画家、山水画家、教育家,被誉为“最后一位文人画家”。1926年考入无锡专科学校,1927年拜冯超然为师,并与吴湖帆相识。1956年,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1961年至1966年,在浙江美术学院兼职山水画教授。1980年,在浙江美术学院正式执教,并担任浙江画院院长。作为海上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艺术风格在现代中国画坛占据重要位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如果有遗漏的上海近现代杰出人物,欢迎大家补充。喜欢就点赞关注小编吧,谢谢大家!(本文所写杰出人物出生地,是按现在的行政区划编写)

来源:冬小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