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21日,国际教育创新论坛在昆山杜克大学正式拉开帷幕。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全球知名高校的学者、教育领导者及行业专家,共同探讨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挑战与新机遇。作为昆山杜克大学顾问,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受邀出席论坛,见证了国际高等教
2025年3月21日,国际教育创新论坛在昆山杜克大学正式拉开帷幕。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全球知名高校的学者、教育领导者及行业专家,共同探讨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挑战与新机遇。作为昆山杜克大学顾问,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受邀出席论坛,见证了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所(IGHE)的正式启动仪式,并主持了论坛的开场环节——“大学全球合作战略”主题领导力对话。
在开幕式上,昆山杜克大学校长刘耀林,昆山杜克大学常务副校长John Quelch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致辞,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并强调昆山杜克大学致力于打造国际化教育合作平台,推动全球教育创新。
本次论坛还邀请到多位世界顶尖学者发表主旨演讲。哈佛大学T. M. Chang中国研究讲席教授William Kirby、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和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分别发表讲话,围绕昆山杜克大学在全球高等教育格局中的角色,以及中美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展开深入探讨。
在“大学全球合作战略”主题领导力对话研讨环节,王辉耀理事长担任主持人,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学者和高校领导共同探讨大学间合作的创新路径及挑战。出席本环节的嘉宾包括: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杜克大学全球优先事项委员会主席、全球健康创新中心主任Krishna Udayakumar,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历史系教授叶文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市场战略及行为科学教授张影。
王辉耀表示,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之间的合作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关键举措。他提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问题的日益复杂,大学需要突破传统的合作模式,探索更具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合作路径,以实现知识共享、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深度融合。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在当前国际竞争与合作日益紧密的背景下,高校肩负着培养国际化人才、推动知识创新与传播的重要使命。高校应积极主动地搭建跨国合作网络,通过建立广泛的国际伙伴关系,加强与不同国家和地区高校之间的联系与协作。
本次国际教育创新论坛为期两天,包括多场研讨会和圆桌对话,主题涵盖学术战略与教育创新、构建跨文化的文理教育、人工智能与教育创新未来、中美前沿跨学科教育领域等。论坛不仅促进了全球高等教育界的深度对话,也为推动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出席论坛的嘉宾还包括:昆山杜克大学全球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Noah Pickus,杜克大学教务长Alec Gallimore,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副校长陈航,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杜克大学心理学与神经科学教授、三一学院院长Gary Bennett,昆山杜克大学荣誉校长冯友梅,杜克大学学习创新与数字教育副教务长Yakut Gazi,昆山杜克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马琳,昆山杜克大学学术事务副校长Scott MacEachern,慈善家Eddie Ng,昆山杜克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Linda Painan,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意设计学院院长Tom Kvan,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钱颖一,非洲领导力大学首席执行官Veda Sunassee,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利物浦大学副校长席酉民,杜克大学学习创新与终身教育学院教师发展与应用研究副主任Remi Kalir,昆山杜克大学行为科学助理教授Kristinn Már Ársælsson,杜克大学汤普森写作项目实践教授Denise Comer,杜克大学心理学与神经科学实践教授、教务长2030年教学与指导卓越计划联合主席Bridgette Hard,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意设计学院行政副院长李旭,波莫纳学院高级全球研究员Kara Godwin,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创始副院长曹莉,杜克大学变革理念主任、副教授Polly Ha,昆山杜克大学宗教学助理教授Ben Van Overmeire,杜克大学罗曼语系实践教授Deborah Reisinger,加拿大约克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查强,昆山杜克大学哲学助理教授Daniel Weissglass,杜克大学社会学教授、社会中心人工智能主任Chris Bail,杜克大学公共政策实践教授Ken Rogerson,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孙华,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院长王骏,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张羽,昆山杜克大学人文学科教授James Miller,杜克大学历史与公共政策教授Ed Balleisen,杜克大学艺术、艺术史与视觉研究研究教授、计算媒体、艺术与文化博士项目研究生研究主任Victoria Szabo,武汉大学弘毅学堂院长余振,港科大(广州)未来技术学院署理院长王旭东等。
来源:全球化智库(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