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一度 | “苏超”改变生活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1 15:11 3

摘要:本场比赛,苏州队踢得很顽强,守门员超常发挥,但南通队顶住压力发挥韧劲儿,以2:1再次取得连胜,并以积27分的战绩继续雄霸积分榜榜首。在这个一直学习追赶的“最强地级市”面前,南通以拼抢精神和过硬的脚下功夫,赢得兄弟城市的尊重。

在流光溢彩的体育会展中心开闭顶式足球场,南通以满满的诚意迎来了又一场高水平的角逐。隔江两岸紧邻的两位老兄弟,首次在苏超赛场上遇见足下,贴身交手。

本场比赛,苏州队踢得很顽强,守门员超常发挥,但南通队顶住压力发挥韧劲儿,以2:1再次取得连胜,并以积27分的战绩继续雄霸积分榜榜首。在这个一直学习追赶的“最强地级市”面前,南通以拼抢精神和过硬的脚下功夫,赢得兄弟城市的尊重。

依然是满场震耳欲聋的欢呼与呐喊,热浪与热情席卷整个赛场,并延烧至星罗棋步的“第二观赛点”。全城因足球而狂野,处处激荡着勿需抑制的激情。

每一场胜利都来之不易,今天我们不谈足球比赛,谈谈被足球改变的生活。

首先被改变的,是普通百姓原本波澜不惊的日常。

在南通乃至许多江浙城市,过去很多家庭的夜晚模式常常是固定甚至有些沉闷的。尤其是在有孩子的家庭里,饭后的时间往往被无数的习题册、在线课程和家长的陪读填满,整个城市的夜晚仿佛被“卷娃”的压力无形地笼罩着。日子从容不迫,却也有些静如止水。因此,有人戏称:“江浙无夜生活”。

而“苏超”像一股新鲜强劲的风,吹皱了这一池静水,悄然改变了许多南通人一成不变的生活节奏。仿佛找到了一个可以纵情欢呼的理由,他们因比赛而跳跃、拥抱、流泪,力嘶力竭地呐喊,一种久被压抑的生机,竟借一颗皮球的滚动,重新勃发起来。

三联生活周刊在《“苏超”启示录》里从家庭与公共空间两个维度观察到这一赛事给市民生活带来的影响:普遍重视孩子教育的江苏家庭,往往因公共空间的挤压而陷入单调疲乏的生活之中,“苏超的爆火却像是在这些平凡的日常中撕开了一条裂缝,为这些家庭打开了一个透气窗口。”“它让普罗大众难得地拥有了一个能肆意呐喊的公共空间,构建起了一种城市共同体的情感联结,让民众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对于家乡城市的认同与归属感。”

在这里,穿着或蓝或红球迷服的不仅有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还有被生活磨平了些许棱角的中年人,以及被孙子孙女拉来看球的老年人。他们可以为了一个精彩的进球而忘情拥抱,可以因为一次勇猛的防守而感动流泪。这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表达的纵情高呼的权利,他们共同的声音聚成山呼海啸,弥漫在城市的夜空。

快让我在球场上撒点野!这份“撒野”的欢乐,是职场打工人八小时以外的压力释放,是刻板生活的调剂治愈,是人们冲破庸常生活包裹着的克制与束缚的天性回归。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孩子,从此爱上了热血澎湃的足球运动。

被改变的,还有那些绿茵场上的运动员。

这些专业而非全是职业的运动员们,听从城市召唤,为城市荣耀而征战。以往,他们或许是默默无闻的青训队员,或许是大学中学热爱足球的学生,或许是业已退役的职业球员。经由苏超的万众瞩目,无论比赛成败,他们的技艺与品质得以充分显现,如今,这些普普通通的球员也已成为各自城市的平民英雄和明星,李贤成、程鑫、花志成、高池......已成为一个个亲切而闪亮的名字,走在街上都会有人要求合影或签名。他们为足球梦想和城市荣誉奋战的身影,已经印入万千市民的心中,也成为整个赛事的一大看点。

盐城队球员严子航刚看到筹备文件上每场比赛可能会有2000名观众时说,“2000人啊,我踢了那么多年的比赛,除了我们家长,从来没见过什么观众”。这位17岁的英俊少年怎么也不会想到,日后的巨大赛场上,观众会数十倍超过他的预期,这让他们的人生不仅被更多人看见,也赋予了未来更多的可能。走下去,他们会有更大的世界。

被改变的,还有市民与城市同声共气的荣誉感。

公司里、菜市场上,人们的话题不再局限于家长里短,多了为家乡球队加油鼓劲的共同语言。球队的每一场胜负,竟牵动满城悲喜。一路领先的南通队,让“我是南通人”这句话,多了几分自豪的底气。甚至远在海外的家乡游子,都骄傲于自己的城市因“苏超”被更多人看见。

这种最接地气的鲜活场景,唤醒的是人们心底最朴素的乡情与参与感,让他们深度看见家乡城市的努力和美好,更看到自己城市愿意为市民改变的速度。无论子弟兵文武双全的自信,还是散装县市的调侃较劲,都在市民与城市之间,滋生出新的情愫。欢乐无尽的创意梗中,藏着百姓的创意智慧和家乡认同,也不断激发着他们与城市共进退不敢示弱的野心与雄心。

被改变的,还有城市激活的消费生态。

苏超的火爆也实实在在地映射到了城市的消费生态上,催生出一种新的消费场景。联赛主场比赛日,城市商圈的人流量成倍增长,周边餐馆、酒吧在赛前赛后一座难求,许多商家顺势推出“球迷套餐”,营业额在比赛日普遍能实现翻番,烧烤、小龙虾等宵夜订单量显著增长,文旅市场也因外地游客的到来呈现蓬勃之势。

随着“全域赛场”的开辟,人们开始更多走出家门,以足球为纽带,团聚,美食,挥霍一下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共享赛事激情,共度放松时光。家庭的温情,朋友的欢谊,也在夜晚的空气中氤氲开来。一个小小的皮球,滚动出城市的少年朝气,滚动出日常生活的诗与远方,也滚动出了真金白银的消费新活力。市井这样的繁华与生机,真是令人流连向往。时光于此,也被赋予更丰盈的意义——非惟消遣,更是生活品质的提升与超越。

有人说,没有比赛的周末很难熬。这种“失落”背后,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正在潜移默化地发生。

“苏超”燎原之势,为我们揭示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凝聚人心、激发城市活力的成功密码。这密码,深植于鲜活的烟火气,得益于创新的传播力,依存于坚强的保障力,更受惠于一种共创共享的“竞合共生”大环境。

随着苏超联赛赛季间歇,欢呼声浪终将暂歇,热潮终会退减,胜负必有更迭。然而我相信,一种更丰富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既已萌生,便不会轻易消逝。那球场内外的热情,那市井街巷的议论,那夜晚团聚的欢笑,早已渗入城市的肌理,成为人们新的生活的一部分。愿这份因足球而生的热爱能够持续,愿南通的夜晚,永远保留这份鲜活与热情。

刚刚启用的长江边最美体育公园,是政府因势利导新建的南通足球业余联赛场地。江边的废旧码头也富有创意地改造成篮球场,这要放在“苏超元年”之前是不可想象的浪漫。但它现在就那么活生生地镶嵌在江岸之间,接续“苏超”的激情,点亮城市的精彩。

愿这热爱如江水长流,一路向前,滋养城市与人的明天。

来源:南通蔡正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