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南京照相馆》的第一帧画面亮起八十多年前的老照片开始在当代的显影液中开始苏醒。那些被时光定格的瞬间,正穿透岁月的相纸,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视网膜上重新显影。
当《南京照相馆》的第一帧画面亮起八十多年前的老照片开始在当代的显影液中开始苏醒。那些被时光定格的瞬间,正穿透岁月的相纸,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视网膜上重新显影。
在这方放映厅中,一家普通的照相馆成为历史的见证者。放映厅的黑暗正像一间巨大的暗房,银幕上,1937年的南京不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文字,而是一个个具体而微的生命印记。快门被按下的那一刻,暴行定格在方寸之间,是老人呆坐在废墟前的侧影是孩子哭泣的眼泪;是被焚毁的屋檐下悬挂的残破衣物;是无数恶魔挑起刺刀露出残暴的笑容。三十万这个数字背后,是三十万个支离破碎的家庭,是三十万个悲痛欲绝的亡魂,是三十万段需要铭记的记忆。颤抖的手指拂过相纸上同胞的面容,这个动作穿越时空,触动着在场每个观众的心弦。我们与历史之间,就隔着一层薄薄的影像,却又仿佛隔着千山万水。
照相机的快门声在影片中显得格外刺耳,每一次咔嚓声响起,都意味着一张沉默证人的诞生。正如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所说,我们活着的人要替死去的人说话今天的我们见过那模糊却震撼人心的相纸,就应成为这些证言的接收者和传播者,让历史记忆通过一代代人的接力得到延续。当影片谢幕,镜头扫过现代南京繁华的街景,与老照片中的断壁残垣重叠,时空交错感油然而生。看到新街口的霓虹映照着昔日的创伤,秦淮河的画舫划过历史的倒影,泪水便不由自主地涌上。走出影院路灯,透过树叶的缝隙,落下斑驳的影子,恍若那些老照片中的光与暗,在这明暗交错中,汽笛与心头的震颤交织成诗。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不是尘封的档案,而是流动的江河。每一代人都是其中的浪花,既要承接上游的来水,也要向下游传递清澈的水。纪念抗战,不仅是回望过去,更是为了校准未来的焦距。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晨曦,当以澄澈之心凝视这段血色岁月,不是用仇恨的锁链将历史囚禁,而是以理性的光芒将其照亮;不是让这段记忆成为肩上沉重的碑石,而是要使其化作脚下坚实的路基。我们要向暗房里的显影师那样,在时光的相纸上谨慎处理每一处细节——让暴行的阴影警示未来,让抗战的光辉照亮前程,让我们以青葱之手接过历史的火炬,永远看清来时的路。
来源:安青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