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热水瓶。五十年代竹壳热水瓶,玻璃胆。很保暖的,这个物件不算老,但是绝对是有年代的感的一个物件了。现在也有,就是换了个包装,外面裹了一层不锈钢,以前的名字叫啥现在还叫啥,称呼就是保温瓶,暖水瓶。
1、热水瓶。五十年代竹壳热水瓶,玻璃胆。很保暖的,这个物件不算老,但是绝对是有年代的感的一个物件了。现在也有,就是换了个包装,外面裹了一层不锈钢,以前的名字叫啥现在还叫啥,称呼就是保温瓶,暖水瓶。
2、鱼笆笼,小时候还有叫酒笼。有的是用柳条、黄荆条编织的,还耍技术的。挎在腰上,抓到鱼后,顺手塞进鱼篓,口不能大,口大鱼能蹦出来。人在水中捉住鱼就往笆笼里放。当然它也是可以用来装油的,过去拿他装食植物油,搞运输专用,此物己很少见了,五十年代以前用。
3、这叫蜂窝煤杵子,七,八十年代用过,后来居住条件变了,这东西没有了用武之地,卖废铁了。这个过去家家都用安坨蜂窝煤坯子,生炉子烧水做饭用。这就是坨蜂窝煤用的铁模具。我们那时候煤要凭本供应,煤球用完了面子舍不得扔就自制蜂窝煤.和煤饼子。这是一个老式打煤球的机子,在三十年前,我的家乡都在用啊。只可惜时过境迁,90后,00后都不认识啊!
4、这种称,是称药和贵重金属用的,叫做戥(deng一声)子,称盘为黄铜制成,称锤应为铁制。过去,这种称是十六两,因为,在五,六十年代,按老称(十六两)计算的钱为单位。后来,以克计算。计量衡具——戥子,以两为单位,多用于称量药材,也可称黄金等贵金属。用途相当于天平称。
5、倦烟器(民间旱烟加工)倦烟器(民间旱烟加工)这是以前抽烟人用的叫烟筐子装着旱烟叶
6、按科技时代说,是木工的经纬仪。八十年代前的木匠说,是找平找直的墨斗。老木匠砍锛粗糙的木料,一般不打墨线,要求精确度高点的,就打上墨线,用锯整理木料。老木匠离不开他,墨斗材质多样化,木竹铁铜铝膏,后来还有塑料墨盒等。按科技时代说,是木工的经纬仪。八十年代前的木匠说,是找平找直的墨斗。老木匠砍锛粗糙的木料,一般不打墨线,要求精确度高点的,就打上墨线,用锯整理木料。老木匠离不开他,划线用的墨斗,样式多样,有自己做的,有商店卖的,有木质的,有铁的,
7、卫生带,卫生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六十年代的妇女,就是用旧衣改的破布做卫生巾,用后洗洗再用,到七十年代,年轻女子买的月经带,有粗卫生纸买了,但年龄大的儿女多的,照样是旧布。
8、学名叫子母扣。闷扣,沈阳老叫法,也有更土的,叫摁扣。就衣服上这纽扣,普通话叫得溜,用你们老家土话咋叫的?50,60,70,80,十年代最流行,以前有用这种按扣的毛线开衫,脱穿都很方便。
9、簸箕。用来盛装谷物,或者是谷物,颗粒里面有杂质,用它来簸出去。80年代以前的波箕扬扬谷物壳子,小时候常见。柳编制品,所问的柳条叱簸箩柳,丛生,够高后砍条子,编簸箩,簸箕,把柳条泡软后,编时是在地窨子里完成的,可能是为保证水分均匀吧以前那个年代,农村人,收割谷子回来,把谷子倒在里面把它装起来,簸箕,农村离不开的工具之一,农村很普遍都能看到的、
10、梆子(敲梆子),边走边敲并配合喊话,“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平安无事噢”……。电影“平原游击队”就有此情景。糊弄鬼子的。梆子,走街串巷贩卖酱油等游商吆喝配以发声的器具。卖豆腐的用,卖香油的用,只是敲击的节奏不一样
11、箩和箩床。 用旱磨把五谷杂粮磨成粉,把箩床固定在容器里,把碎粉适量放入箩中,箩下细粉,渣再上磨继续磨,经多次箩筛,把粮食变成粉。俗话“过了筛子又过罗”,说的就是它。它比筛子目(眼儿)要细,有不同的粗细。地下的架子叫罗床,是支撑落底,来回拉送,筛面时用的。过去没有碾米机,磨面机,吃粮都要用碾子石磨把麦子,玉米豆类等碾磨碎压烂成面,但还会有小颗粒,就要用筛萝把细面筛漏下去,成做饭的米面,筛下去的渣状物再去碾磨或做渣粥用。
12、小麦播种机!耧。六七十年代农村老百姓种麦子的专用农具!!也可三个力拉,也可套上头小毛驴拉!!用牲畜在前边拉,两只铁脚插入土中,铁脚和木腿内也是中空的有孔,上面漏状的木箱内装有玉米等种子,掌把的人在牛 或马前行时,轻轻左右搖动,使种子在铁脚内的孔中均匀地落入土中,出苗后就成一行行庄稼。扶篓是个技术活儿,要求把握播种种子距地面深度要平衡,摇楼种子要均匀不能有的地方种子多而密集,有的地方稀少甚至断陇。
13、这是摇車。东北四大怪之一的“养个孩子吊起来”的放几个月的小孩的摇篮。是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他们都是睡过这种摇車!孩子小的时候,睡这种摇車,即方便,又整洁,家里的卫生收拾的也干啥!
14、钝子,小麦等农作物播种时把土地压实的一种农具。人拉楼种麦子后边两个人拉压一下麦玲子就可以了。三个轮子的没有错!我们这里种麦子时候,离不了的农具。(六七十年代)。前面是搂子三个播种口,前面把小麦种子播下去,后面再用砘子碾一下,让麦种埋入土中!!麦子下种后,压实防漏风,防缺苗断垅。
15、这是穿在鞋处的泥机子,也叫查泥,很早时下雨下雪时外出穿上可保护鞋不碴泥,所汄叫泥机子(的),在寒冷地区爬山或徒步的用具,套在脚上起防滑作用,50年代前下雨时很少有人能穿起胶鞋,外出时有人在鞋上绑上这个泥梯子走路脚就沾不泥水。这个古董早就消失了!
16、蒸帘,最好的是用竹箅子制作,经久耐用,这去农家院用來蒸馒头,年豆包用的蒸帘,现在看不到了,用铝帘代替了。大铁锅时代,蒸馒头、窝头,大粘面饺子的篦子,后来有了笼屉,就不怎么用了,再后来有了金属蒸锅,铁锅都不用了。
17、汽油打火机,随时用完就得灌油。这是七`八十年代很流行的汽油打火机`拥有一个`把烟一拿出来`嘣的一下`着了`把烟一点、有多牛。七八十年代对我们抽烟人来说方便太多了打火机腔内塞点棉花团,灌点汽油盖子一抽齿轮大母指向下向右用力噗吱一声绿茵茵的火苗点烟方便块捷。这个是七十年代用汽油的打火机现在己退出历史、
18、箸笼(筷子笼)过去挂灶台旁墙上,放筷子用的。这件筷子笼应是过去有钱人和大户人家的。雕刻秀丽美观,一般人家是不会有的。有木制的,有竹编的,后来又出现了塑料的。时过景迁,现在一定不用了,物件引起人们的回忆,曾想想起先前宗宗件件。
19、这个老物件有点特别,看上去有点像飞机模型,说到底它是做什么的呢?有认识的友友吗?请指点一二......
来源:旺仔甜妹妹8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