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连环绵掌也称“绵掌”,是清乾隆年间连环门先祖在武当山吸收内外两家拳术精华而创立的,因行拳连绵不断,走弧步圆,似环相套,环环相连,因而得名。
连环绵掌
连环绵掌是在青县一代流传、内外兼修的稀有拳种。
2019年,连环绵掌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爆发机灵重抖擞,连绵方法蓄刚柔……
在位于青县县城的李家镇武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连环绵掌代表性传承人李书祥,带领着外甥孙永阁以及一众学生,习练起连环绵掌。
只见他们以掌为主,运转舒展如绵,动作连而不断,掌法运行成环,内蓄刚劲、外现绵柔,爆发时如迅雷不及掩耳。
耄耋之年的李书祥看上去仅像年过花甲之人。他精神矍铄,身形矫健。练起武来,动作时而如猛虎扑食,时而如燕子归巢……
李书祥演示动作“败中取胜”
1 内外兼修
连环绵掌也称“绵掌”,是清乾隆年间连环门先祖在武当山吸收内外两家拳术精华而创立的,因行拳连绵不断,走弧步圆,似环相套,环环相连,因而得名。
“相传,我们的祖师爷是丹派武当第八代传人张野鹤。他精通技击,喜欢云游。清代乾隆十七年,他在武当山看见流水潺潺,穿石劈岭无孔不入,凝思顿悟。他认为,水虽然处下而不争,随方就圆,柔和清静,然而,水却可蓄能蓄势,威力无比。于是,他日夜揣摩,演化出连环绵掌。乾隆五十年,张野鹤云游到辽宁北镇,收下宋唯一为徒。”李书祥介绍着。
后来,连环绵掌第二代传人宋唯一将此绝学传至河间府罗家庄,连环绵掌也成为罗氏家族家传武艺。清道光年间,江湖人称“罗四爷”的罗氏后人罗从善,从老家迁徙到遵化县平安镇。他从事口袋铺生意,后生意萧条店铺倒闭,后辈也尽离散。他的徒弟徐俊卿将他接到东陵所在的遵化马兰峪家中奉养天年,后尽得其传。
李书祥说:“民国初期,徐俊卿先生进京,担任燕京大学和汇文中学的武术课教员。这期间,他遇到了我的师父张莲溪。徐先生见张莲溪聪颖勤奋、性情敦厚,顿生喜爱之心,收为关门弟子悉心教授。”
1980年,老年后的张莲溪赴河南温县陈家沟,拜访陈氏后人潜心学习太极拳。回到青县老家后,他将连环绵掌与陈氏太极拳反复比较,寻找其中的结合点,历经一年终得“破壁”之功。
1981年,张莲溪将原先连环绵掌一路的150多势简化为现在的105势,并将太极拳的精髓融入其中,使连环绵掌更加通俗易懂、易于演练。在随后的日子里,他将连环绵掌新法传授给青县“夕阳红”京剧社的票友们,同时对前来求教的爱好者一直是诲人不倦。
“后来,张莲溪成为我的岳父。老人家99岁去世那年,虽然因眼疾看不清东西,但仍用口述的方法教那些来学习武术的人。”李书祥说。
李书祥(左)与外甥孙永阁演练大杆子
2 日积月累
李书祥幼年家道窘迫,生活十分艰苦。8岁起,他进入本村河北梆子戏班边学文化课边学习唱戏。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开始接触戏曲武生训练,从此对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17岁那年,家里越发困难了,迫于生计无奈辍学,接着,进了青县辛集戏班表演戏曲。没几年,辛集戏班就解散了,我又回到本村戏班继续表演武生。1969年,我与爱人张玉英结婚,居住在距离青县县城20公里外的张二庄村。”李书祥说。
婚后,李书祥与岳父张莲溪相处了一段时间,才得知他对连环绵掌造诣颇深。自幼酷爱武术的李书祥,开始跟随岳父学习连环绵掌。当时由于张莲溪住在青县县城,所以李书祥只能白天做一天木匠活,到了晚上就骑自行车赶到县城跟张莲溪学武,直到深夜一两点钟才骑车返回张二庄。那时,他每天要往返五、六十里路。
与武术套路相比,李书祥更加注重于实战技巧,在学习连环绵掌时,为使出手更加有力,他不停地练习手掌和手指的韧性和硬度,两只手掌往不同的地方拍打练习,手指则做戳击练习。
“当时无论什么东西,都可以被我拿来当作练功的工具,比如沙堆、墙面、沙包等。”李书祥说。
开始时,他每天只能拍打、戳击几十次,但天天坚持锻炼并逐步增加次数。由于长时间训练,使得他的手掌和手指肿胀难忍,只能用中药水洗手来消炎、消肿。手上的水泡好了又破,破了又好。
就这样,他一直坚持了3年之久,手上的水泡渐渐磨成了厚厚的茧子。
这时,李书祥已经能每天拍打、戳击墙面几百次甚至上千次。同时,他对连环绵掌的学习与领悟也逐渐深入。
日积月累,李书祥已经将连环绵掌的套路参悟透彻。张莲溪去世后,为了继承老人将连环绵掌发扬光大的遗志,李书祥开始仔细研究连环绵掌的精髓与内涵,在连环绵掌中融入自己的理解,并且开始积极寻觅武术爱好者加以传授。
传承掌法
3 传承与养生
李家镇武馆便是李书祥传授武艺的主要场所。
“练拳先要练气,气功乃始终之则,神功为造诣之精,终以参惯禅机数理化。”在武馆内,李书祥讲解着要领,“气功是功夫的极轨,只有在练好气功的基础上,武功才能亦刚亦柔,变化无穷。咱们练习绵掌,应该从气功入手,使全身的筋骨灵活、坚实,气血随呼吸循环贯注,‘如欲运气于指尖、臂、胸肋、腰肾之间,意之所动气即赴之’……”
已经是中国武术六段的孙永阁是青县职教中心的武术老师,近年来也跟着舅舅习练起连环绵掌。孙永阁自幼随父亲孙绍刚练习八极拳、十三节鞭、六合枪、行者棒、流星锤等。1997年,他自河北体院武术系毕业后,拜在武术名家王志海门下,习练劈挂拳、疯魔棍、苗刀等,这些年在国内、国际武术比赛中获得金牌70余枚。
“李家镇武馆是我父亲呕心沥血创建起来的,现在有舅舅在这传授连环绵掌,我会在这个基础上,把中华传统武术传播好。”孙永阁说。
现在,连环绵掌的传承、研习者主要分布在我省青县、遵化以及北京、辽宁等地。
“连环摘腿抱打”
近年来,随着国际武术文化交流日趋频繁,这一拳术已在韩国、瑞士、西班牙等国家登台亮相,被多国的武术爱好者喜爱。
谈笑间,目光如炬的李书祥精力是那样的充沛。他满口没有一颗坏牙,还能开车带着老伴儿去海南度假。按照他的说法,这和习练门内气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传统武术是博大精深的,对人体的益处是不可估量的。咱们老祖宗把这么好的‘宝贝’传给我们,我们要珍惜,并且要把它发扬光大。”李书祥说。
来源:沧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