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释兵权:看看赵匡胤的将领都是些什么人,才懂他为何选择文治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7 19:03 2

摘要:赵匡胤自己也是这么上位的,可他坐稳龙椅后干的第一件大事,竟是让武将们交出兵权去享福。难道他不想收复燕云十六州?不想开疆拓土?


五十三年换十四个皇帝,那是中国历史上最疯狂的时期。刀把子就是玉玺,谁兵多谁就能当皇上。

赵匡胤自己也是这么上位的,可他坐稳龙椅后干的第一件大事,竟是让武将们交出兵权去享福。难道他不想收复燕云十六州?不想开疆拓土?

当你了解他手底下那帮将军的真实面目,你就会明白,他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被这帮人逼出来的。

这些将领的所作所为,完全超出了正常人的想象范围,他们的残暴程度,就连久经沙场的赵匡胤都感到心惊胆战。

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让这位开国皇帝宁愿自废武功,也要推行文治。

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大地成了武将们的游乐场。今天你杀我全家,明天我灭你全族,忠诚二字还不如一顿饱饭值钱。赵匡胤从血海里杀出来,亲眼见过太多惨剧。

亲眼目睹过后汉大将史弘肇当街杀人取乐,也见识过后晋节度使安重荣纵兵抢掠百姓的暴行。在这个时代,武力就是一切,道德和良知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手下聚集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将领。这些人打仗是一把好手,但平时就是一群祸害。

他们中有不少人还保持着五代时期的野蛮作风,视人命如草芥,以杀人为乐。赵匡胤晚上睡觉都得睁只眼,不是怕外敌,而是怕自己人。

他曾经对宰相赵普说:我睡不着啊,总觉得床外边都是别人家的地盘。这句话道尽了他的无奈与恐惧,毕竟他比谁都清楚,这些武将能把他捧上天,就能把他踩下地。

这些将领的暴行,简直罄竹难书。

王彦升驻守西北时,有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爱好。每次宴请周边部族使者,他都会现场表演“生吃人耳”。

活生生割下俘虏的耳朵,蘸着酒就往嘴里塞,还笑着问客人要不要也来一个。周边部落的使者们吓得魂飞魄散,有的甚至当场呕吐。

这等场面,就连久经沙场的赵匡胤听说后都脊背发凉。他立即将王彦升调离西北边境,生怕这种残暴行为引发民族冲突。

更可怕的是李处耘,打长沙时为了吓唬敌人,居然把俘虏中最胖的几十个人挑出来,当场煮熟了分给士兵吃。

还故意放走几个年轻俘虏,让他们回城传播“宋军吃人”的消息。这种手段短期内见效快,却种下了深仇大恨。

当地百姓对宋军的恐惧深入骨髓,给后来的统治带来了极大困难。赵匡胤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但考虑到正在用兵之际,只能暂时隐忍不发

最让人发指的是王全斌。平定后蜀后,他纵容手下在成都烧杀抢掠,连已经投降的士兵都不放过。两万七千多名放下武器的蜀兵,被诱骗到升仙桥全部杀害。

更丧心病狂的是,他的士兵以切割妇女乳房为乐,无数女子遭受非人折磨。成都城内哭声震天,血流成河。

这种暴行直接导致蜀地爆发大规模叛乱,让宋朝多花了数年时间才平定。班师回朝后,赵匡胤虽然表彰了王全斌的战功,但内心对此人的残暴深感厌恶。

连皇亲国戚都疯了

你以为只有前线将领这样?就连赵匡胤自家亲戚也不例外。国舅爷王继勋,也就是孝明皇后的亲弟弟,居然把杀人吃人当成了业余爱好

这人特别喜欢虐待奴婢,最后发展到专门买卖平民女子关在家里,日夜折磨然后吃掉。开封府尹早就听说他的恶行,但因为他是皇亲国戚,一直不敢过问。

直到有一天,一个侥幸逃脱的女子跑到开封府告状,这件事才被捅了出来。赵匡胤得知后派人调查,从王继勋家里挖出的白骨就有一百多具

这可是皇帝的舅子啊!连皇亲国戚都堕落成这样,普通武将还能好到哪儿去?赵匡胤看着自己小舅子都这德行,心里该是多绝望。他不得不下令将王继勋斩首示众,以平民愤。

除了这些极端案例,普通将领的违法行为更是数不胜数。有的强占民田,有的欺男霸女,有的私设公堂。

这些武将们认为天下是自己打下来的,享受一下也是应该的。他们完全不顾及百姓死活,也不把朝廷法度放在眼里。

赵匡胤每天都要处理大量针对武将的投诉,深感这支军队虽然能打,但如果不加以约束,迟早会惹出大乱子。

面对这样一群部下,赵匡夜不能寐。他深知,如果不能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大宋很可能会步五代后尘,成为一个短命王朝。经过深思熟虑,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杯酒释兵权。

那天晚上,赵匡胤在宫中设宴,请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等高级将领喝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赵匡胤忽然叹气道:“没有你们,我当不了这个皇帝。

可是自从当了皇帝,我没有一天睡过安稳觉。”众将忙问何故,赵匡胤说:“这还不明白吗?皇帝这个位置,谁不想坐呢?”

石守信等人听出话中有话,连忙跪地表忠心。赵匡胤摇摇头说:“你们当然不会有异心,可是万一你们的手下贪图富贵,也给你们来个黄袍加身,那时你们想不干也不行啊!”

众将这才明白皇帝的担忧,纷纷请教该怎么办。

赵匡胤语重心长地说:“人生短暂,不如交出兵权,到地方上去做个节度使,买田置地,天天喝酒听歌,安享晚年。这样咱们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不是很好吗?”

第二天,这些将领纷纷上书称病请辞。赵匡胤欣然准奏,赐予他们大量金银财宝,让他们到地方上去享受富贵荣华。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文明治国的新尝试

收回兵权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建立新的制度。赵匡胤大力推行文治,提高文官地位,改革科举制度,让更多读书人进入朝廷。

他还特意选拔了一批有文化、懂礼法的将领,如曹彬、潘美等人,作为新一代武将的榜样。

曹彬伐蜀时,严格约束部下,禁止烧杀抢掠。有个军官擅自取了民家一把筷子,曹彬立即按军法处置。

全军肃然,再无人敢违抗军令。潘美平定南汉时,也极力避免伤亡,争取民心归附。赵匡胤在这些将领身上看到了希望。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军队素质,赵匡胤还建立了武学,培养有文化、懂战略的职业军官。

同时实行更戍法,让军队定期换防,避免将领在一个地方待太久形成势力。这些措施虽然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但有效防止了武将专权。

在文治方面,赵匡胤重视教育,大力发展科举。他曾经说过:“宰相须用读书人。”这句话道出了他的治国理念。

他重用赵普、吕余庆等文臣,让他们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在这些文臣的辅佐下,宋朝逐渐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社会秩序。

赵匡胤的选择,让中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繁荣和经济发达,却也埋下了军事积弱的祸根。后来宋朝被北方民族欺负,确实跟这政策有关。

但当我们回过头看王彦升吃人耳、李处耘煮人肉、王全斌屠降兵、王继勋吃奴婢这些事,就会明白赵匡胤的苦衷。

他不是在重文抑武,而是在拯救这个国家。如果让你每天跟一帮吃人魔王共事,你恐怕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历史没有如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与其让一群野兽掌握刀把子,不如让文明来统治这个世界。

赵匡胤的困境,至今仍值得我们深思。如何在保持武力的同时,又能控制暴力?如何在维护社会秩序的同时,又不扼杀创新活力?

这些问题是每个时代都需要面对的难题。赵匡胤用他的方式给出了答案,虽然这个答案并不完美,但确实终结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为宋朝三百年的文明繁荣奠定了基础。

来源:林里看自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