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辗转反侧,明明身体已经疲惫不堪,大脑却像一台失控的放映机,反复播放着白天的烦心事,纠结着一个想不通的问题,越想越烦,越烦越醒。
你是不是也曾有过这样的深夜:
辗转反侧,明明身体已经疲惫不堪,大脑却像一台失控的放映机,反复播放着白天的烦心事,纠结着一个想不通的问题,越想越烦,越烦越醒。
我们总以为,是那些事、那些人让我们痛苦,可我们很少停下来问问自己:这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烦恼,究竟从何而来?
直到我读到南怀瑾先生的一段话,才如遭电击,瞬间清醒。这位洞察世事的智者,早已为我们点亮了迷途的灯塔。
南师说:“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而这一切痛苦的根源,说出来简单得令人惊讶,就两个字——
欲望。
一、是“欲望”,而非“愿望”,让你痛苦不堪
看到这两个字,可能很多人会反驳:“人怎么可能没有欲望?没有欲望,社会还怎么进步?”
问得好!这也是我最初的困惑。
南师的智慧,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让我们看清了“愿望”与“欲望”的天壤之别。
美好的“愿望”,是我们在春天播下的种子。 比如,希望家人健康,希望工作顺利,希望孩子学业有成。这些是驱动我们努力生活的阳光和雨露,是积极向上的动力。
而过度的“欲望”,却是疯长的野草,会缠住你的双脚,耗尽你所有的养分。 它是在你月薪五千时,就觊觎着百万年薪的奢华;是在你家庭和睦时,却又羡慕别人伴侣的“完美”;是你已经拥有了足够多,心里却永远有个填不满的“黑洞”。
正如《庄子》里讲的:鹪韯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我们真正需要的,其实并不多。让我们痛苦的,是那些我们“想要”,却非“需要”的东西。
二、颠倒了位置,烦恼便不请自来
我们为什么会烦恼?
南怀瑾先生一语中的:因为我们把“欲望”当成了主人,而自己,却活成了它的奴隶。
本该是我们去驾驭欲望,让它为我们的人生目标服务;可现实中,常常是欲望牵着我们的鼻子走,让我们迷失了方向,忘记了初心。
为了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我们透支健康,牺牲陪伴家人的时间,甚至违背自己的原则。
当欲望的列车越开越快,我们就像被绑在车轮上的人,身心俱疲,除了焦虑和压力,感受不到一丝一毫的快乐。
这时候,不妨问问自己:这,真的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请记住这个金句:当你为欲望所累,不是世界错了,而是你把“心”放错了位置。
三、人生的“解药”,藏在这两个字里
南师不仅指出了病根,也给我们开出了良方。这剂解药,同样是两个字——
“知足”。
“知足”不是不思进取,不是躺平,而是一种通透的智慧,是内心的一种富足。
它是在奔跑的路上,懂得欣赏沿途的风景;它是在努力攀登时,感恩自己拥有的高度;它是在面对诱惑时,守得住内心的那份安宁。
当你学会驾驭欲望,懂得知足常乐,你会发现: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但你的心境完全不同了。风吹过来,是温柔的;鸟叫起来,是悦耳的;身边的人,也变得更加可爱了。
正如那句禅语所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所有的烦恼,最终都是心头的烦恼。解开了心结,天地自然宽。
朋友,从今天起,试着给自己的欲望做个“减法”吧。你会发现,幸福其实一直都在,只是过去你太忙于追逐,而忘了感受。
人这一生,最了不起的成就,不是拥有多少财富,而是拥有控制欲望的能力和一颗知足常乐的心。
最后,想和大家互动一下:
您认为,除了“欲望”,还有什么也是我们烦恼的根源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真知灼见,让我们一起交流,共同成长!
来源:蕊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