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一嗓子喊出来,是真哭、是真绝望,也是真难。医院走廊里,王鲁光整个人垮了,哭得像个小孩,又像个濒临溺水的成年人,无处可去。王树声没变色,还是一贯的稳重,轻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说了几句安慰,像是要把那些碎掉的勇气一点点捡回来。可刚一转身,出了抢救室,他自己眼泪刷
爸爸,我完了!
这一嗓子喊出来,是真哭、是真绝望,也是真难。医院走廊里,王鲁光整个人垮了,哭得像个小孩,又像个濒临溺水的成年人,无处可去。王树声没变色,还是一贯的稳重,轻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说了几句安慰,像是要把那些碎掉的勇气一点点捡回来。可刚一转身,出了抢救室,他自己眼泪刷就下来了。嘴里絮叨着——“这孩子,太苦了。”
说来,王鲁光这个“苦”,从娘胎里就已经开了头。那年头,枪林弹雨不是夸张,中原突围在即,王树声的妻子心里犯了难:自己快生了,可部队忙得团团转,谁也不敢添乱。于是,她咬咬牙,打算把孩子拿掉,把麻烦一刀切断。可王树声的警卫员一听,心里也不是滋味。这么大的首长,好不容易才有个孩子,哪能说没就没?动了点脑筋,弄了副假药,瞒天过海,把孩子给保下来了。这个隐秘的小插曲,后来连王树声自己也一度没察觉。真是时势造人,有时候连命运也是别人给“偷”出来的。
鲁光出生后,家里算是盼星星盼月亮,千般关心万般希望。王树声也向来把这个儿子当宝,把他成长的每一个节点都看得很重。鲁光也争气,成绩拿得出手,做人也不赖,等到大学毕业,眼看前途无量,家里的人都在盼着他成家立业,新生活翻开新篇章。顺风顺水太久,厄运突然来了个下马威——公交车擦着他身边过去,把他带倒在路边,脊椎出事了。这一摔,彻底改变了王家的生活轨迹。如果问天为什么这时候落下手,谁也没答案。
王树声挨了这一下,可外表还是那副铁汉模样,工作照上,跟没事人似的。可实际上,他每天都在和自己的难过较劲。家里人、老战友都发愁:树声能撑住吗?万一撑不住怎么办?谁知他硬是死扛着,除了工作,剩下的心思全搭在医院。每次见鲁光,他对儿子说的永远是“你要勇敢”,而不是“咱们没救了”。这一点,有点像是父爱的小小倔强。
天道好轮回,才隔几个月,倒霉的轮盘又转到王树声头上。胃不舒服也没当回事,结果一查就是重病,医生和家人打算瞒着他,拖一天算一天。王树声也不是吃素的,看阵仗就明白了。他自己把结论说了出来,“没事,就是癌嘛,这不新鲜,咱们还能撑撑,还得干点活!”
其实,这种乐观,也许就是老兵的另一种反骨。他每天在病房,从早到晚,还是挂念国家大事,总想多为工作尽点力。能去会议就去,撑不住了就靠报纸、广播,不认输。可癌症是个热不起来的冷客,把人烧完又冷下去,身体一点一点垮了。理疗也就是暂时的“缓刑”,回病房吃不下饭,睡不实觉。说实话,到了后面,日子真就是在熬。他知道治不回来,索性痛也不按铃——不给医护添麻烦,能省谁就省。
到了1973年新年刚过,好像天都冷下来了。王树声走了,没多说话,也没写遗嘱。就是这样,带着点遗憾,带着对生活的不舍,悄悄地离开了。周总理听信息那刻,赶紧赶来,和遗体告别。五天前才见过面,还夸他贡献大。人跟人之间,这种关系说不清,有人一走,就像屋里少了半盏灯。
出太平间的时候,周总理还沉浸在失去战友的悲伤里。忽然,守卫拉了他一把,差点把总理拉倒。转头一看,是个忐忑的小兵,手里还攥着黑纱。总理反应过来,笑着道了歉,把纱交还。场面有点尴尬,其实也很真实。这种时刻,什么“身份”“仪式”,都变得不重要了。
旁边工作人员有点小抱怨,说这小战士没经验,说周总理这些年真的老了,脸上斑驳,瘦得让人心疼。可没人知道,周总理那时自己的身体也千疮百孔——已经和癌症缠斗多年。
从1966年开始,心脏就如同快到头的马达,每天靠氧气吊着。尼克松访华以后,又查出膀胱上的瘤,本该立即做手术,大家再怎么努力,也挡不住病情的加剧。胃出血,经常头晕,腹痛。一边是国家大事,一边是疼得夜不能眠,说不定他自己都已经琢磨过“还能撑多久”。
王树声去世没多久,周总理就去了305医院动手术。刚能挪动腿,就问医生:“我还有多少时间?”医护泛泛几句安慰,其实都明白:这不是能靠鼓励撑下去的关口。
后来,到1976年周总理死去,他身边还放着毛主席的诗词。这件事在社会上一直被传得半神秘——说毛主席和总理共事那么多年,总理病重时,主席怎么没探望过?这问题,有人解释,有人猜测,也有知情人慢慢在私下说起。
据张玉凤回忆,那时候毛主席自身也是体弱多病,经常缺氧,说话都吐不清楚,需要人“翻译”他的意思。长年卧床,肌肉萎缩,如果没人扶,连起身都困难。有时候想来,风云人物在历史的璀璨光芒下,其实都不过是血肉之躯,病痛和误解一样,一个也不少。
但感情上的关心,倒是一点没少。总理病危的那些天,每一份报告都送到中南海,毛主席都要亲自过目。等到最终噩耗传来,毛主席只是静静地闭上眼,脸上划过一痕泪水。
故事讲到这儿,其实也就点到为止了。有些伤疤不是给旁人看的,有些遗憾也只能留在那辈人心里。我们常说“苦难让人成长”,可这些人承受的苦和命运,是我们这一代人很难代入的。家国大义、儿女私情,混杂在血汗和泪水里,谁也不能说清被命运按下的哪一个开关。
很多年过去,王树声和周总理的照片慢慢泛黄。有的东西变成了历史,有的东西——比如父亲安慰儿子、战友失去战友那种悄悄落泪——永远属于人性深处。你说世事多难?真难。可到底也有人扛着汗尘、带着疼痛,走过那最难的时候。后人回头看,有些问题还悬着,有些答案够不上说出口。也许,这就是“活着”留下的意义吧。
来源:菊香满径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