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秋,在梧州的大地上,随处可见农田平整成方,渠系纵横相连;标准化种植基地,各种农作物郁郁葱葱;农副产品加工车间内,机声隆隆,产销两旺……目之所及,大好“丰”景随处可见,一幅“农”墨重彩的丰收画卷正在我市徐徐铺展。今年以来,梧州市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
初秋,在梧州的大地上,随处可见农田平整成方,渠系纵横相连;标准化种植基地,各种农作物郁郁葱葱;农副产品加工车间内,机声隆隆,产销两旺……目之所及,大好“丰”景随处可见,一幅“农”墨重彩的丰收画卷正在我市徐徐铺展。
今年以来,梧州市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全力抓好农业生产,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统筹推进粮食安全、产业升级、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三农”答卷。上半年,我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80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增产
7月中下旬,正是梧州市早稻收割的黄金时节,一台台收割机来回“奔跑”。在岑溪市归义镇双贵村,收割机在稻田里穿梭不停,机器轰鸣声中,饱满的稻穗被卷入机械中,脱粒后的稻谷顺着传送带涌进收纳仓,秸秆则被粉碎还田。种植户李杰说:“今年,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我种植的近80亩地选用了优质品种,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增密增穗扩大产能,单产比去年提高50多公斤,每亩产量可达500公斤以上。”
村民在岑溪市归义镇双贵村收割水稻。 庞广蛟 摄(资料图)
民以食为天,粮稳天下安。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各项任务落实,守牢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条底线,以“三农”之稳奠基全市之稳。
“抓好‘良种、良法、良机、良制’八字诀,就筑牢了粮食增产的底盘。”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梧州市围绕粮油大面积均衡增产,开展全市春耕备耕巡回服务指导,加强农资农机供需调度,积极动员合作社、种粮大户等规模种植主体广泛参与粮食生产,做好冬春连旱应对。
今年以来,全市筹措2600多万元开展生产自救,通过水源调度、人工增雨、抗旱技术服务等多措并举,有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全市完成早稻播种面积80.2万亩,规模种粮面积超3万亩。截至目前,全市完成早稻收割工作。
日前,步入蒙山县西河镇古排村的立体化蚕房,映入眼帘的是多层立体式的养殖架,蚕宝宝们正趴在桑叶上大快朵颐。与传统蚕房相比,多层立体的养殖模式实现了空间、资源的高效利用。养蚕大户徐志强说:“这座1440平方米的蚕房具备年养殖50张蚕、采收8批次蚕茧的生产能力,预计全年总产值可突破120万元。”
4月21日,蒙山县西河镇古排村桑蚕养殖基地农民撒桑叶喂养今年第一批春蚕。 江永录 黄文华 摄
今年以来,梧州市坚定不移推进特色富民产业开发,全力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基础迈向更高层级、产业链更为现代化,通过积极塑造产业发展示范标杆,大胆探索智慧农业发展模式,全方位统筹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扎实抓好农业产业项目落地,推动全市设施农业朝着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方向大步迈进。上半年,全市新增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2个,产业融合发展驶入快车道。
为推动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效能持续释放,梧州市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建成并投产藤县村投韭黄、岑溪安平镇韭菜花、万秀华顺达蔬菜等设施蔬菜基地面积超8000亩,加快推进温氏家禽、立华肉鸡、海和肉猪等项目建设,辐射带动畜禽规模化养殖水平提升。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数量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市生猪代养场、规模养牛场、规模养羊场数量分别同比增长25%、8%、11%。
美丽乡村建设提升群众幸福感
清澈见底的河流、白墙青瓦的楼房、干净整洁的院落、宽敞便捷的便民桥……走进苍梧县木双镇木双村,一路新绿扑面,颇具特色的文化墙点缀村庄。“村里的环境改善了,大家都能自觉维护村子的整洁,齐心协力共同建设美丽家园。”村民陈以文说,村里不仅拓宽了村道,还在村口建设了一座4.5米宽的便民桥,村民日常出行不用再绕路走,节省了不少时间。
在苍梧县木双镇友谊村生态蔬菜种植基地,种植大棚有序排列,基地蔬菜定向供应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无人机拍摄)。 杨金华 摄
今年以来,梧州市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与日俱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上半年,我市投入资金2.84亿元,实施2025年度乡村建设行动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达668个,其中571个已开工。
从“藏粮于地”的广袤沃野到“藏富于民”的多元产业,从“和美乡村”的宜人景致到“城乡融合”的协同新篇,梧州正以昂扬姿态阔步前行,全力奔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梧州发布
来源:梧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