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全球芯片需求疲软时,中芯国际突然宣布扩产14nm产线,总投资超600亿元。这家国产芯片龙头的逆势加码,竟让北方华创单日暴涨15%!
图片来源:小红书@邵经理-带你看好房
当全球芯片需求疲软时,中芯国际突然宣布扩产14nm产线,总投资超600亿元。这家国产芯片龙头的逆势加码,竟让北方华创单日暴涨15%!
1. 需求端爆发:
1. 汽车芯片缺口达30%,14nm及以上成熟制程需求激增;
2. 华为麒麟9000s芯片量产,拉动国内14nm设备采购量增长40%。
2. 供给端缺口:
1. 全球14nm设备产能仅能满足60%需求,中芯国际扩产将填补15%缺口;
2. 国产化率不足20%,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进口替代空间巨大。
图片来源:小红书@乘马鸣玉珂(互关)
1. 北方华创:
· 独家供应中芯国际14nm PVD设备,2025年订单额预计突破80亿元;
· 12英寸立式炉设备通过台积电验证,2026年有望进入海外供应链。
2. 中微公司:
· 5nm刻蚀机获中芯国际验证通过,良率提升至95%;
· 与东京电子签订专利交叉授权协议,技术封锁风险降低。
3. 拓荆科技:
· 14nm薄膜沉积设备市占率突破30%,全年营收有望翻倍;
· 获国家大基金二期25亿元注资,估值较年初增长380%。
· 技术突破:国产14nm设备良率从70%提升至85%,成本降低20%;
· 政策加码:大基金三期重点投向设备环节,预计带动超2000亿元投资;
· 全球竞争:ASML光刻机对中国出口限制松动,EUV技术合作或重启谈判。
风险预警:
· 技术迭代风险:三星已启动2nm GAA工艺研发,国内差距拉大;
· 国际格局扰动:美国拟将28nm设备纳入出口管制;
· 产能过剩:全球14nm产能利用率已从95%降至78%。
中芯国际的扩产决策,标志着中国半导体产业进入“逆周期投资”新阶段。当设备商开始享受国产替代红利,中国芯的突围战或许比想象中更早迎来曙光。
终极思考:
· 14nm设备国产化会否复制光伏PERC技术的弯道超车路径?
· 在摩尔定律放缓的背景下,中国能否在成熟制程建立长期优势?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可以确定的是——谁能率先实现技术闭环,谁就能定义下一个十年。
来源:财经深研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