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路径打好“组合拳” 提升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质效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2 18:46 1

摘要:法治宣传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2025年9月12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对提升公民的法治素养,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做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要紧跟时代发展,优化全民法治宣传教育实践路径,通过

法治宣传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2025年9月12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对提升公民的法治素养,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做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要紧跟时代发展,优化全民法治宣传教育实践路径,通过开展实时法治宣传教育、聚焦分类法治宣传教育、实施精准法治宣传教育、创新法治文化宣传教育、推动公益法治宣传教育等举措打好“组合拳”,提升全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开展实时法治宣传教育。实践中,要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精神,实行普法责任制。要充分利用重要节日,结合法律法规的公布施行等时间节点,开展全民普法,做到精准普法、实时普法。坚持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过程,加大以案释法力度,更好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如,实践中,可以探索以典型案例为依托,通过以案释法等方式,实时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让群众了解法律法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聚焦分类法治宣传教育。针对不同普法对象,分类施策推进。针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群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普法宣传活动。如,针对企业员工,建立常态化的普法服务机制,主动深入企业开展法治需求调研,精准把握企业在生产经营、劳动用工、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需求,通过提供投融资、环境保护、劳动用工等相关典型案例解读的订单式普法服务,在切实提高普法工作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同时,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和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制度,防控法律风险,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管理法治化水平,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针对外出务工人员群体,压实劳务输出地、组织方、用工方的普法责任。如,运用出发前教育、入职培训等方式,加强对《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社会保障、工伤认定、民法典关于权益保障等与外出务工人员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内容进行普法宣传,让其对法律知识有更直观、更清晰的认识,提升外出务工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以便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实施精准法治宣传教育。分析法治需求,实施精准普法。选聘优秀法治人才组成普法讲师团,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探索“普法名师”培养工程,如创新开展青年名师孵化计划,通过试讲研习、名师观摩等形式开展“名师研学”活动,不断弥补优秀普法讲师需求的结构性缺口。开展“订单式”普法,如建立“菜单式”课件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有针对性地提升普法讲师授课水平。积极打造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启发式法治培训课,切实增强普法知识的趣味性和参与积极性。创新推进法治副校长工作机制,如为辖区中小学配备1支法治副校长队伍、1支普法志愿服务队伍等,形成政府、司法、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新格局,实现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全覆盖,通过“小手拉大手”行动,示范带动普法对象学法用法。探索“大数据+法治宣传教育”模式。顺应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注重运用新技术分析各类人群不同的法治需求,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法治宣传教育新产品,实现从传统法治宣传教育“大水漫灌”向现代法治宣传“精准滴灌”转变。

创新法治文化宣传教育。融合文化基因,创新法治文化宣传教育。打造线下法治文化阵地。聚焦法治宣传与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建设融入法治元素的法治文化公园、法治广场、法治长廊等,通过开创“小基地”示范推动“大普法”新场景,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宣传教育。打造法治文化示范点。将法治元素与城市更新深度结合,融入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之中,推进法治文化大院、社区文化广场、街角口袋公园、农家书屋等建设,推广“党建+普法”“孝德+普法”新模式,打造特色鲜明、亮点纷呈的法治宣传教育文化集群,实现“普法元素满视野”。创新编排法治宣传教育文艺节目。充分发挥地域文化底蕴优势和传统文化作用,积极组织编排充满法治元素的小品、快板、戏曲、朗诵、歌曲等形式多样的艺术节目,以文化涵养法治、让法治浸润人心。用好红色法治文化资源。充分发挥革命旧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法治文化资源优势,讲好红色法治故事,传承红色法治基因,让红色法治文化立起来、活起来、亮起来。同时,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传承与创新,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社会治理巧妙融合,让古老的智慧和中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推动公益法治宣传教育。凝聚各方力量,挖掘公益资源。落实好媒体公益法治宣传教育责任。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并依托各种宣传渠道开展公益普法,大力营造法治宣传教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传播法治理念。组建公益法治宣传教育志愿团队,组织、支持退休法官、检察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志愿服务,参与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的法律咨询、法治讲座等活动,从而吸引更多人积极参与,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用好全媒体法治宣传教育“新动能”。加强对优秀自媒体制作法治宣传教育作品的引导,建设融“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实现“线上+线下”宣传同频共振,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公益宣传,让更多群众能更直观、更便捷地获取法律知识,切实提高全民法治意识,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推行“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积极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推动“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从“以教育为主”向“以用为主”转变;深入推行“1名村(居、企业)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聚焦物业纠纷、电信网络诈骗、厚葬薄养等常见多发性问题,引导“法律明白人”投身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推动全社会形成“处处都有法律明白人,人人都办法律明白事”的浓厚氛围。

来源:阎良区人民检察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