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2月1日起,全国看病开药迎来精准管控!不管是社区医院开感冒药、三甲医院开慢性病药,还是医保药店购药、线上平台买药,3条全国统一的用药规则全面生效——超量开药、重复用药的部分医保直接拒付,全得自己掏腰包。但新规绝非“一刀切”,反而针对慢病患者、高龄老
2025年12月1日起,全国看病开药迎来精准管控!不管是社区医院开感冒药、三甲医院开慢性病药,还是医保药店购药、线上平台买药,3条全国统一的用药规则全面生效——超量开药、重复用药的部分医保直接拒付,全得自己掏腰包。但新规绝非“一刀切”,反而针对慢病患者、高龄老人、异地参保者推出8类慢病长处方、电子处方跨省流转、医保即时结算等便民福利,既守护医保基金安全,又让买药更省心。记者连日走访福州、贵阳、常州、南宁等地的社区医院、医保药店和医保经办机构,把规则细节、实操流程和暖心举措捋得明明白白,看完这份攻略,开药不花冤枉钱、不跑冤枉路!
现场直击:药店医院忙升级,市民尝鲜新服务
“阿姨,您这脑心通胶囊属于首批50种重点监管药品,按新规单次最多开7天用量,超量部分医保不报,不过您的高血压病情稳定,符合长处方条件,能申请3个月的量,不用每月跑了!”在福州鼓楼区一家医保定点药店,药师正拿着新规手册给前来购药的林阿姨解释,还顺手帮她预约了社区医院的长处方评估号。林阿姨本来想多囤几盒常用药,听了讲解才点头:“以前囤的药有两盒过期扔了,怪可惜的,能开3个月的量既省心又不浪费,太划算。”
记者在贵阳市云岩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挂号窗口、取药处都贴了显眼的新规告知单,医保办工作人员正协助老年患者操作医保刷脸终端。“大爷,您没有智能手机也没关系,在这台机器上刷脸就能确认身份,直接调取电子处方、医保结算取药,全程不到3分钟!”工作人员耐心指导79岁的张大爷完成首单刷脸取药,张大爷笑着说:“这机器比带卡方便多了,我眼神不好,刷脸不用输密码,太贴心了。”
据国家医保局11月最新通报,截至2025年11月中旬,92个智能监管改革试点地区已完成50种重点监测药品的智能监管系统部署,全国31个省份均已实现医保电子处方中心互联互通,接入7.06万家定点医疗机构和27.14万家定点零售药店。数据显示,2025年1-8月,全国基本医保统筹基金总收入18809.94亿元,总支出15432.20亿元,基金运行平稳,为新规实施提供坚实保障;同时80%地区已实现医保即时结算,结算周期从3个月缩短至实时到账,进一步提升购药便捷度。
在常州钟楼区的一家医保药店,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着“8类慢病长处方申请流程”,柜员告诉记者:“现在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8类慢病患者,病情稳定就能申请3个月长处方,处方直接流转到我们药店,还支持送药上门,农村患者也能享受到。”
核心规则:3条“控量红线”记牢,每一条都关系钱袋子
记者查阅国家医保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超量开药智能监管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医保药品外配处方管理的通知》及配套文件,梳理出3条全国统一执行的核心规则,每条都有明确执行标准和适用场景,既堵漏洞又保民生:
规则一:用药剂量设“精准上限”,超量部分全自费
新规对不同病情的用药剂量划定全国统一标准,杜绝盲目囤药和药品倒卖,分阶段推进重点药品监管:
- 普通常见病(感冒、急性肠胃炎、退热镇痛等):单次处方最多开7天用量,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镇痛药单次最多3天量,避免过量损伤肝肾,也减少过期浪费;
- 慢性稳定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情稳定的,单次处方最长1个月(4周)用量,督促患者定期复诊调整用药,避免长期固定剂量引发不良反应;
- 门诊慢特病(肿瘤、尿毒症、器官移植抗排异等):治疗方案固定的,可开长期处方,最长不超过3个月(12周),需主治医生评估签字并报医院医保科备案,单张处方数量、金额不作限制;
- 重点监管药品:2025年12月底前,92个试点地区先将50种易倒卖、基金高耗的药品纳入智能监管,包括脑心通胶囊、奥司他韦、尿毒清颗粒等,基础用量均为7天,超量需医生注明具体理由,且超量部分一律自费。
规则二:重复用药不报销,同类功效只报一种
针对“同一病症开多种同类药”的浪费现象,新规明确:同类功效的药品医保只报销一种,重复开具的需个人承担。比如治疗糖尿病,医生若同时开了两种作用机制相同的降糖药,医保仅报销其中一种。
如今医保智能系统已全面升级,医生开处方时,系统会自动调取患者近3个月的用药记录,若发现同类药品或短时间内跨机构重复购药,会实时弹出预警,从源头减少医保基金浪费和用药风险。
规则三:“双通道”药品需电子处方,纸质处方失效
自12月1日起,所有“双通道”管理药品(抗癌靶向药、罕见病治疗药等特效药)的医保报销,必须使用电子处方,纸质处方不再受理。电子处方可通过医生面诊或正规互联网医院远程问诊开具,实时上传至全国统一的医保电子处方中心,患者刷医保电子凭证即可调取结算,无需携带纸质处方,支持打印纸质版方便老年人使用。
暖心故事:新规之下有温度,便民举措暖人心
新规实施不仅没给患者添负担,反而通过长处方、便捷结算、异地备案等举措,让看病开药更省心。记者采访了几位不同情况的患者,他们的经历满是生活的烟火气。
“我今年81岁,退休后随儿子定居南宁,参保地在老家湖南,以前每3个月都得回湖南开药,来回高铁费就要几百块,折腾不起。”退休工人王大爷说,新规实施后,他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线上办理了“长期异地居住”备案,凭借居住证和病情稳定证明,在南宁的定点医院申请到了3个月的高血压长处方,医保直接报销,报销比例和老家完全一致,“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开药报销,省了路费和时间,太贴心了!”
家住贵阳花溪区农村的李阿姨患有糖尿病,以前每月都得坐40分钟公交去市区开药。“现在好了,村里卫生室就能协助申请长处方,处方直接流转到镇上药店,我步行10分钟就能取药,医生每月还上门测血糖、指导用药,再也不用往市区跑了。”李阿姨拿着刚取的药,笑得合不拢嘴,“对我们农村老人来说,这政策真是送到心坎上了。”
在常州,重度精神疾病患者陈先生的体验更暖心:他的病被纳入8类长处方慢病目录后,不仅能一次开3个月的药,门诊报销比例还提至90%。“以前每月都得让家人陪我去医院开药,现在申请了长处方,药店还支持送药上门,一个月自费比以前少了三百多,不用频繁跑医院,情绪也稳定多了。”陈先生说,电子处方流转后,他还能通过医保APP查看用药提醒,再也没漏过药。
各地还推出特色便民服务:福州开通“长处方代办”服务,行动不便的老人可由社区网格员代为申请;贵阳的医保药店支持“远程问诊+电子处方+刷脸结算+送药上门”一站式服务;南宁的农村地区通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药店”联动,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长处方和便捷结算服务。
官方答疑:你的疑问,权威解答来了
针对患者关心的热点问题,记者专门咨询了国家医保局相关工作人员,整理了权威解答,条条都是实在信息:
1. 出差、旅行需要备药,能超量吗?
确因出差、旅行、出国(境)等情况需要备药的,可向医生说明行程,医生会根据客观需要放宽限制,无需额外备案,但超量部分仍需个人承担费用。
2. 没有智能手机,怎么使用电子处方和结算?
电子处方可由家人代为绑定医保亲情账户,或到药店、医院人工窗口协助生成;结算时可使用实体社保卡+密码,或在医保业务终端进行刷脸识别,无需智能手机也能办理。
3. 长处方申请需要哪些材料?
需携带本人身份证、社保卡、主治医生开具的《病情稳定证明》;行动不便者需额外提供社区或医院开具的《行动不便证明》;异地居住者需提供居住证或租房合同等异地居住证明,可线下申请或通过医保APP线上办理。
4. 怎么查询自己的药是不是重点监管或“双通道”药品?
可通过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微服务”—“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查询”,实时查询医保药品目录、“双通道”药品名单和重点监管药品名单;也可直接咨询开具处方的医生或购药药店的药师,部分城市的医保APP还支持药品比价、药店库存查询功能。
12月1日新规就将全面落地,关系到每一位参保人的用药和报销。你所在的城市是否已经开通医保刷脸结算服务?家里有慢病患者的话,需要我帮你整理长处方申请材料清单,或是查询常用药是否在重点监管目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会第一时间为你解答!
来源:博学清风k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