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别急着喊“黑马”,把账算细:一台车想在这个价位活,得同时满足“能跑、能装、能省、不坏”,AION i60 把四件事一次打包,还把价格压到 11.98 万,等于把同行逼到墙角递刀子。
8 526 台,上市 30 天,增程版占掉 5 377 台,这个数字把 12 万级新能源 SUV 的老几位全挤到墙角。
别急着喊“黑马”,把账算细:一台车想在这个价位活,得同时满足“能跑、能装、能省、不坏”,AION i60 把四件事一次打包,还把价格压到 11.98 万,等于把同行逼到墙角递刀子。
先看“能跑”。
增程版 CLTC 标 1240 km,实测北方零下 10 ℃ 高速跑 967 km,达成率 78 %。
同行同温区普遍 65 % 左右,差的那 13 % 就是 150 km,春节回家少进一次服务区,油钱加过路费省 120 块。
油电转化率 3.73 kWh/L,比理想 L6 的 3.15 高 0.58,每升油多转 0.58 度电,按 92 号油 7.4 元算,每百公里再省 4.6 元,一年跑 2 万公里,油费差 920 元,够给孩子交一学期兴趣班。
再看“能装”。
轴距 2775 mm,比元 PLUS 长 75 mm,别小看这 7 厘米,后排同时塞两张儿童安全座椅还能坐一个成年人,实测 178 cm 男性膝盖离前座两拳半。
后备厢 8 个 20 寸行李箱,是 8 个,不是 6 个,机场接送同事不用折叠后排。
后排地板全平,老人上下车不磕脚,这一点把同价位还在用“拱桥”地台的深蓝 S7 直接比下去。
“能省”不只是油。
OTA 2.0 的“智能续航管家”用 AI 记脚法,两周后悄悄把纯电续航再抬 8-12 %,等于每天通勤 50 km 的用户,一个月多出 40 km 纯电里程,按公共桩 1.5 元一度电,再省 24 块。
三年 6 万公里免费基础保养,按 4S 店一次 380 元算,省 6 次就是 2280 元,加上首年免费 6 次取送车,时间成本也折进去,工薪层最怕的“隐形开销”被提前锁死。
“不坏”靠弹匣电池 2.0,UL1973 国际认证,同价位独一份。
UL1973 是啥?
简单说就是电池包被针刺、挤压、高温短路后 24 小时不起火,测试全程直播,画面里同行电池 7 分钟冒烟,埃安那块 24 小时温度 58 ℃,没炸。
用户看不见,但保险公司看得见,同车型商业险比同级便宜 180 到 220 元,五年下来又是 1000 块。
有人喊“配置堆砌”,把账摊开:两颗毫米波雷达比零跑 C11 多两颗,高速跟车刹车更线性,方向盘不抖;40 dB 怠速噪音,比 30 万级宝马 X1 还低 2 dB,等于把图书馆搬到车里;中控屏幕全系标配,没有“高低配一眼假”的尴尬,二手车三年后多卖 5000 块不难。
市场反应最诚实。2025 年 12 月,12-15 万新能源 SUV 渗透率 19 %,AION i60 一台车贡献 2.3 %,哈弗枭龙 MAX 被迫官降 8000 元,深蓝 S7 终端优惠加到 1 万,零跑 C11 增程版悄悄送 7 kW 家充桩。
价格战打到这里,已经不只是“便宜”,是谁能把成本抠到骨头里还不掉品质。
广汽埃安把电池、电驱、电控全握在自己手里,规模化把 BOM 成本压到 9.4 万,留给渠道 1.8 万毛利,比同行低 0.7 万,经销商还愿意接单,因为周转快,平均库存 11 天,同行 28 天,资金一年多转 2.5 圈,利润差从规模里补。
消费者得实惠,厂家得份额,同行被逼降价,看起来三赢,背后也藏着雷:12 万级利润薄如纸,一次原材料涨价 5 % 就能吃掉全部毛利,埃安靠垂直整合扛得住,别人未必。2026 年碳酸锂合约价已经抬到 12 万/吨,比 2025 年 Q4 涨 18 %,如果二季度再涨 10 %,第一批扛不住的会是那些还在外采电池的新势力,到时候降价空间归零,售后网点少的品牌,修车排队能把用户逼回燃油车。
写到这儿,结论已经摆明:AION i60 不是来交朋友的,是来掀桌子的。
它把“够用”做到“过剩”,把“省钱”做到“省时间”,把“安全”做到“保险都少收”,同行要么跟着放血,要么眼睁睁看着客户被挖走。
接下来一年,12 万级新能源 SUV 会死一批,活下来的要么有厂、要么有矿、要么有码头,纯靠 PPT 和玻璃柜展车就能卖钱的日子,已经结束。
你愿意为省下的每一分钱赌它五年后还在,还是现在多花一万买所谓“老牌稳重”?
钱在兜里,钥匙在你手,下一次油价上调窗口就在月底,到时候排队加油还是插枪充电,别怪车没提醒你。
来源:好学海风mlM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