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下,商会调解已成为日照市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诉源治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65家商会调解组织,拥有调解员389名,通过“商会调解服务平台”成功调解案件639件,涉案金额达7.07亿元,为企业节省了大量诉讼成本,平台案件受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当下,商会调解已成为日照市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诉源治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65家商会调解组织,拥有调解员389名,通过“商会调解服务平台”成功调解案件639件,涉案金额达7.07亿元,为企业节省了大量诉讼成本,平台案件受理量连续三个季度位居全省前列。
2023年以来,山东省日照市工商联创新构建“机关商会双向发力、调解合规融合推进、法治教育相辅相促”的工作模式,不断提高商会调解工作的专业化、法治化水平,推动商会调解工作不断走深走实。
织密调解组织“一张网”
日照市工商联高度重视商会调解基础建设,着力构建覆盖广泛、组织完善的调解网络。
2023年8月,日照市工商联联合司法局等5部门出台《关于共建司法助企联动机制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同时,配套制定《日照市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程序规范(试行)》,确保调解流程规范有序。
在此基础上,日照市各区县迅速跟进,夯实基层阵地:东港区打造100平方米专业化调解阵地,建立“123456”工作体系;岚山区8个镇街商会和2个行业商会设立“非公经济法律服务站”,成立11家商会调委会;五莲县、莒县在线上“商会调解平台”调解组织入驻数量和受理案件数量方面一直走在全市前列。全市4个区县均成立县级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47家镇街商会调解组织,商会调解组织调解员达到140余名,形成了上下联动、覆盖全面的组织体系。
打造纠纷化解“一站式”
针对民营企业纠纷多元化的特点,日照市工商联在市总商会设立“一站式”法治服务平台,并以此为枢纽,创新建立集“诉调、仲调、劳调、税调、行调”于一体的“五调联动”工作机制,有效疏通企业发展的堵点难点。
深化“诉调对接”,推动行业解纷“多元化”。与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制定方案,率先打通“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通道,形成“法院在线委派-工商联统筹接单-商会组织保障—司法确认赋能”的全流程闭环,将大量商事纠纷高效化解于诉前。
强化“仲调联动”,畅通非诉解纷“主渠道”。与仲裁部门建立常态联动,将仲裁确认与调解平台对接,增强调解效力,并通过“商会进仲裁”等活动,引导企业选择低成本、高效率的仲裁方式解决纠纷。
做好劳动人事争议化解,成立商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联合市人社局,指导市青创协会成立全市首家商会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定期走访企业,排查风险,提前介入,将劳动争议化解在萌芽状态。
实化“税调对接”,搭建和谐征纳“连心桥”。主动融入“枫桥式”税务分局建设,开展“春雨润苗”行动,实现小微企业涉税争议“网上调,就地解”,助力构建和谐税企关系。
首创“行调对接”,开拓化解争议“新路径”。在全省工商联系统率先设立行政复议联系点,协助复议机关调解涉企行政争议,拓宽企业维权路径。通过“五调联动”,商会专业力量与政府行政、司法力量优势互补,形成信息共享、矛盾共调的强大合力。
激发调解工作“内驱力”
为保障商会调解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日照市工商联着力在沟通、培训、统筹和激励上下功夫,通过调整和优化组织机制,已建立起一套完善高效的工作体系。
健全常态化沟通机制。与公检法司机关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市检察院设立派驻工商联检察工作站,市司法局设立行政复议服务站,市公安局在民企园区建立9处警务工作站,形成多方协作良好格局。
构建联合化培训机制。联合市中院、市司法局、市人社局等部门,多次举办调解专题培训班和现场推进会,组织学习外地先进经验,持续提升调解队伍的专业能力和实务水平。
完善总商会统筹机制。市总商会发挥枢纽作用,按“六有”标准建强工作站,配齐工作力量,建立起统筹协调各区县及所属商会调解业务的高效机制。
落实有效激励保障。积极协调将商会调解员补助纳入法院和司法部门统一补贴范围,2024年累计发放近万元,有效提升了调解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工作积极性。
通过系统化推进、规范化运作和专业化服务,全市商会调解工作在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东港区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市青创协会调解工作站荣获“全省人民调解先进商会组织”称号,多个案例入选全省典型案例;市青创协会“民企经营遇困境,商会调解化心忧”案例参加2024年全省优秀人民调解案例展播。商会调解在服务“两个健康”、优化营商环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更高水平的平安日照、法治日照建设贡献了积极力量。
来源:新浪财经
